在中國的文旅發展中,山西一直像一個低調的奉獻者,被譽為中國母親河的黃河、中華象徵的長城、中國姓氏文化發源地洪洞大槐樹等等都在山西。然而,旅遊資源豐富的山西省卻一直很安靜。2018年7月6日,「中國著名旅遊專家賈雲峰先生十省巡講山西站」在山西司徒小鎮成功舉行。聯合國世界旅遊組織(UNWTO)專家、中國國家旅遊局改革發展諮詢委員會委員、德安傑環球顧問集團董事長賈雲峰先生以《文旅融合時期山西旅遊品牌的轉型升級》為主題對山西文旅發展進行了解讀。來自山西省旅遊發展委員會、晉城市旅遊發展委員會、城區旅遊發展委員會等相關單位領導出席會議,共同對山西文旅進行了交流。
文旅是構建多元產業的必由之路
中共山西省委副書記、省長、省政府黨組書記樓陽生先生指出,大力推動文化旅遊融合發展,把文化旅遊業培育成山西省戰略性支柱產業。
備受關注的山西旅遊「新三板」
在山西省2018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全力打造文化旅遊戰略性支柱產業。鍛造黃河長城太行三大旅遊板塊。立足黃河、長城、太行獨有的山水風光稟賦和歷史文化底蘊,舉全省之力鍛造新的三大旅遊板塊,建設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的全域旅遊目的地。全面提升景區品質。在繼續做優做強五台山、雲岡石窟、平遙古城等旅遊品牌的基礎上,按照黃河、長城、太行三大板塊的設計定位、文化內涵和地域特色,精選一批景區景點,創新投融資機制,吸引國內外戰略投資,加快景區改造、提升、完善,優化產品線路設計,推動壺口瀑布、太行山大峽谷八泉峽、洪洞大槐樹等景區創建國家5A級旅遊景區,創建一批4A級精品景區。
黃河、長城、太行三大版塊是國家留給山西的時代命題。賈雲峰先生認為,以三大板塊為支撐,建設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通過系統規劃三大板塊,完善全域旅遊頂層設計;深化文化旅遊融合發展,凸顯全域旅遊山西特色。以大項目建設、大企業運作、大活動引爆為重點,推動三大板塊實現突破性開局。通過康養旅遊,構建山西旅遊新業態體系,著力推進康養旅遊、文旅村鎮、鄉村旅遊的發展。圍繞提升黃河、長城、太行三大旅遊板塊品牌形象,策劃營銷方案,創意營銷爆點,叫響「夏養山西」康養品牌。聚焦三大板塊,以可進入性、通達性為基本要求,實現「快旅慢游深體驗」的新時代旅遊價值。
2018年是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貫徹落實山西省委、省政府提出舉全省之力鍛造黃河、長城、太行新的三大旅遊板塊的開局之年。按照山西省委「一個指引、兩手硬」的重大思路和要求,認真貫徹落實山西省委、省政府的決策部署,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導向,以發展全域旅遊為戰略要求,以推進旅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堅持景區為王,路網先行,深化文旅融合,實施大項目建設、大企業運作、大活動引爆,著力鍛造黃河、長城、太行三大旅遊新品牌,加快構建山西文化旅遊發展大格局升級版,2020年初步建成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五年初步建成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的旅遊目的地,文化旅遊產業增加值提高3%,加快把文化旅遊業培育成戰略性支柱產業,早日建成富有特色和魅力的文化旅遊強省。
區位優勢打開山西新格局
山西,因居太行山之西而得名,簡稱「晉」,東依太行山,西、南依呂梁山、黃河,北依長城,與河北、河南、陝西、內蒙古等省區為界。山西又稱「三晉」,古稱河東,是中華民族發祥地之一,有文字記載的歷史達三千年,被譽為「華夏文明搖籃」,素有「中國古代文化博物館」之稱。
山西地處我國中部,具有承東啟西通南北的區位優勢。從山西區位來看,山西緊鄰京津冀城市群,位於北京3小時工作圈,與天津港、秦皇島港、黃驊港等環渤海港口群均有鐵路連接,且山西晉北和晉南分別銜接中蒙俄、中歐兩條歐亞大陸橋,具備參與「一帶一路」及「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區位條件。
截至2017年末,山西省公路線路里程14.3萬千米,其中,高速公路5335千米。民用航空航線211條。山西省按照"三縱十一橫十一環"高速公路,在高速公路建設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目前山西省高速公路通車總里程突破5000公里,有21個高速公路出省口以及10萬多公里普通公路組成的公路交通網絡,位居全國前列。目前,山西省4A級以上旅遊景區大部分都能高速通達,形成了旅遊的3小時旅遊圈,即從省會太原出發3小時可抵達所有主要旅遊景區。
資源豐富的山西旅遊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 明確提出了對山西文旅發展的新要求。中原文化旅遊區,以西安、鄭州、太原為中心,積極推進晉中、運城等城市文化旅遊水平。推動城市文化創意產業和文化旅遊綜合體發展,建設世界著名的華夏文明旅遊目的地。
山西被稱為「中國古代建築藝術博物館」,境內保存完好的宋、金以前的地面古建築物占全國的70%以上。古人類文化遺址、帝都古城、寶剎禪院、石窟碑碣、雕塑壁畫、古塔古墓、佛道聖地、險堡關隘以及革命文物、史跡等,從北到南,構成了山西古今兼備的人文景觀。 至2013年底,山西省存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452處。
賈雲峰先生指出推動文化旅遊融合發展。按照全域旅遊理念和「旅遊+」、「+旅遊」的思路,選擇一批文化、文物、旅遊密集帶開展文旅融合發展試點。加大文物活化利用,加快推動非遺和演藝進景區,打造高品質文化旅遊演藝產品。山西旅遊市場發展空間巨大,發展勢頭良好,山西旅遊應乘機而上,通過旅遊營銷的大力推廣,促進山西旅遊進一步發展,拓展山西潛在旅遊市場。皇城相府、喬家大院、渠家大院、王家大院、李家大院、太谷三多堂、常家莊園、申家大院、孟門古鎮、孔祥熙故居等為山西的民居代表。
體育和康養旅遊里的山西機遇
山西位於黃土高原的東部,是一個由大山大河環繞的比較封閉的山地型高原。境內高山連綿起伏,黃土丘陵縱橫交錯,山環水繞,有許多大小盆地或獨立或聯成串。2016年6月,國務院印發了《全民健身計劃(2016—2020年)》,該計劃的貫徹執行給體育旅遊帶來新的利好,帶動體育旅遊產業的發展。2016年5月,國家體育總局和國家旅遊局簽署了《關於推進體育旅遊融合發展的合作協議》,雙方將共同啟動全國體育旅遊示範基地和體育旅遊項目的遴選,探索建立體育旅遊統計指標體系和標準體系,加強體育旅遊從業人員培訓進而提高服務質量。2016年5月,《體育發展「十三五」規劃》正式發布。規劃提出與旅遊部門共同研製《體育旅遊發展綱要》,開展全國體育旅遊精品項目推介,打造一批體育旅遊重大項目。
依託太行山風景道,打造山西省地區最大規模的戶外登山活動,以群眾性體育活動為主要方式。普及登山和山地戶外運動。展示山西省山嶽風景區的獨特魅力,宣傳生態環境保護,面向全國和國際廣大登山戶外運動愛好者及群眾舉辦綜合性大型全民健身運動。
倡導綠色出行,體驗生態山水,進一步擴大山西旅遊對外影響力,打造少山西山嶽旅遊的精品旅遊形象;通過媒體形象和活動報道,提升山西整體旅遊品牌知名度。山西省地貌總體來看山地丘陵較多平原較少,從全省範圍看總的地勢「兩山夾一川」,東部有太行山脈,西部呂梁山脈,以及哺育山西兒女的黃河支流汾河谷地。山西省內名山眾多,充分挖掘山地資源,打造具有山西特色的山地運動康養旅遊。
實施康養產業帶動。發揮山西氣候清涼、海拔適中、飲食多樣、醫養資源豐富的優勢,加快打造康養山西、夏養山西品牌,以康養拉動旅遊全產業鏈發展,優化旅遊供給結構,帶動深度旅遊,促進全域旅遊,全面提升山西旅遊的競爭力和影響力。以養心、養生、養老為發展方向,開發全生命周期康養產品,發展融旅遊、居住、康養、醫療、護理為一體的產業集群。
黃河文旅的國際對話
世界上還沒有一條大河像黃河這樣,對於一個國家和由它的哺育的民族產生如此深遠而持續的影響,對於流域風貌與人文精神的塑造留下如此深刻和印跡。它是世界第五長河,中國第二長河,流經9個省、自治區,被譽為中華文明的搖籃和發源地、中華民族的「母親河」。
山西自古被稱為表里山河,它躺在黃河母親的臂彎里創造了燦爛的文化和厚重的歷史。黃河北自偏關縣老牛灣入境,抵芮城縣風陵渡而東折,南至垣曲縣碾盤溝出境,途經4市19縣560個村莊,流程965公里,接近黃河全長的近五分之一。
環境保護已成國際話題,黃河斷流、黃河沙土化等也是環境污染造成的問題。而旅遊業作為綠色產業,是人們對大自然的嚮往的直接體現,結合旅遊談環境,用發展治污染,才是長久的發展之道。黃河作為世界第五大長河,也是世界淡水水域的重要組成部分,組織流域組織國際環境論壇,順理成章。旅遊要有高度、跨廣度、談深度、做細度才能取得大發展。大黃河旅遊將成國家旅遊線路,已有高度;地跨九省(區),已有廣度;吃、住、行、游、娛、購、體、療、學、悟,旅遊十要素俱全。賈雲峰先生指出,要得到國際的認可,不能僅僅圍繞旅遊做旅遊,還需取得跨界人士的眼光,用國際型的學術會議,深度挖掘黃河持續性發展潛力,將做出黃河旅遊的深度。
從大數據看山西旅遊發展
2017年,山西省接待入境旅遊者95.71萬人次,實現海外旅遊創匯3.5億美元,同比增長分別為6.38%、10.32%。累計接待國內遊客5.6億人次,實現國內旅遊收入5338.61億元,同比增長分別為26.49%、26.27%。實現旅遊總收入5360.21億元,同比增長26.21%。
分析顯示,2018年太原市、晉中市、忻州市遊客接待量位列三甲,自駕游依然是遊客主流出行方式。依據大數據顯示,山西省文旅消費市場活躍,都市休閒客群對旅遊產品的期待,呈現出體驗式、品質化、情感性的特徵。2018年山西全省共發生文旅消費5.01億人次,消費金額6000.26億元,人均消費1198.63元。
根據《山西省旅遊產業2018大數據報告》,2018年,山西省內、省外遊客量分別占比43.7%、56.3%,省外遊客量高於省內遊客量。中國電信旅遊數據分析結果顯示,在省外赴晉遊客中,十大客源省份分別是河北省、河南省、陝西省、北京市、內蒙古自治區、山東省、江蘇省、上海市、四川省及廣東省。山西十大客源城市則分別是北京、石家莊、西安、鄭州、天津、榆林、邯鄲、保定、張家口及邢台。
2019年2月1日上午,山西省文旅廳召開新聞媒體通氣會,發布了《2018年山西省旅遊產業大數據報告》。在國內市場方面,2018年山西省省內、省外遊客量分別占比43.7%、56.3%。遊客出行時間受春節、國慶等假期的影響,2月、5月、10月出行遊客居多。呈現出省外客源發展穩定,假日出行明顯的特徵。
在當下,國家提出山西省經濟轉型的要求下,恰逢文旅融合的時代契機,山西文旅也承擔起了新的歷史使命。賈雲峰先生講到,「文旅不但傳承歷史,更在創造著未來史」,山西省在全國經濟轉型升級中有很強的代表性,山西文旅品牌也具有廣闊的發揮空間。山西文旅的崛起不是單純文化和旅遊的突破,更是中華文明的一次崛起,是中華民族對世界的一次吶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