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2020高考作文熱點備考素材匯總

2020-05-08     達人教育網

原標題:@高考生,2020高考作文熱點備考素材匯總

每年高考都涉及到一些時政熱點,今天小編給大家匯總了一下2020年的一些熱點話題,以及寫作思路嗎,供大家參考!

如果你想了解心儀高校和專業的具體情況,歡迎大家登陸達人教育網www.darenjy.com「高考志願」欄目「志願諮詢」專題下的「高校查詢」和「專業介紹」條款進行詳細查看。高一的同學,想知道哪種選科組合更適合你嗎?可以在網站「高中選科」欄目,進行相應的選科指導。

素材一:致敬新時代最可愛的人

人民日報評論「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你們真正做到了救死扶傷、大愛無疆。你們是光明的使者、希望的使者,是最美的天使,是真正的英雄!黨和人民感謝你們!」近日,領導人專門赴湖北省武漢市考察疫情防控工作,對奮戰在一線的醫務工作者給予高度的評價、熱情的讚揚,稱他們是「新時代最可愛的人」。

【開門見山,引出觀點,致敬新時代最可愛的人】同時間賽跑,與病魔較量。面對來勢兇猛的疫情,湖北全省和全國各地包括軍隊在內的援鄂醫療隊員,白衣執甲、逆行出征,義無反顧、毫無畏懼投入防控救治工作,發揚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鬥的精神,日夜奮戰,捨生忘死,不負重託,不辱使命,發揮了火線上的中流砥柱作用,為武漢疫情防控工作作出了重要貢獻。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鬥中,一線的醫務工作者最辛苦,承受著難以想像的身體和心理壓力,有的不幸被病毒感染,有的甚至以身殉職,獻出了寶貴的生命。他們為患者帶來希望、帶來光明,他們的事跡感人至深、可歌可泣,他們不愧為最美的天使、真正的英雄、新時代最可愛的人!

【引用事例,一線的醫務工作者英勇形象呼之欲出】疾風知勁草,烈火見真金。在這場嚴峻鬥爭中,廣大醫務工作者挺在一線、連續奮戰,體現了敬佑生命、救死扶傷、甘於奉獻、大愛無疆的職業精神,彰顯了臨危不懼、義無反顧、勇往直前、捨己救人的責任擔當,展現了頑強的意志品質,張揚著強大的精神力量。他們當中,人們看到了「90後」「00後」群像,特別是馳援湖北的4.2萬多名醫護人員中,有1.2萬多名是「90後」,其中相當一部分是「95後」甚至「00後」。他們不怕苦、不怕犧牲,勇挑重擔、經受考驗,用實際行動證明了年輕一代的責任、擔當和價值,以英雄壯舉為新時代中國青年樹立了榜樣。

【引用事例,一線的醫務工作者頑強品質呼之欲出】「用藥如用兵,用醫如用將。」醫務人員是戰勝疫情的中堅力量,醫務人員健康是戰勝疫情的重要保障,務必高度重視對他們的保護、愛護。各級黨委和政府要關心關愛他們,有關部門要落實好防護物資、生活物資保障,落實好工資待遇、臨時性工資補助、衛生防疫津貼待遇,儘快出台關心關愛一線醫務人員的政策措施,幫助大家解除後顧之憂,確保大家以飽滿的精神狀態投入到工作中。

【從另一方面強調,我們必須保護愛護醫務人員,使得全文完整】疫情防控進入關鍵階段,廣大醫務工作者要一鼓作氣,咬緊牙關,堅持到底,直到取得最後勝利。相信廣大醫務工作者一定能完成好黨和人民賦予的神聖使命!

素材二:「老人霸座拘留五日」不因個體污名化老人群體

近日,D7573次列車上,65歲男子張某手持無座車票卻霸占他人座位,列車長耐心規勸40 分鐘,其閉目養神坐到終點。在見到民警後,張某連聲承認自己霸座不對。目前,張某已經被長 沙鐵路行政拘留五天。

【新聞材料引入,讀者速覽熱點事件,事件讀罷,定有不同感想,觀點碰撞後文及時跟上。】

在一個「流動的中國」里,動車讓老百姓的出行更加便利。動車作為一個公共空間,也是世

間萬象、人生百態的一面鏡子。「霸座」作為一種失范行為,暴露了一些人精神世界的貧乏與不健康;「霸座」層出不窮,說明建構與時代匹配的精神文明,依然任重而道遠。

【直陳觀點,指出「霸座」所折射的精神世界貧乏,說明精神文明建設依然任重道遠】

明明是無座票,卻非要霸占其他乘客的座位;面對乘客的批評質疑和列車長的耐心勸阻,這 位乘客選擇了「不管你們怎麼樣,反正我就這樣」的自說自話。在乘客和列車長面前囂張跋扈的

「霸座老人」,在民警面前立即認慫;他並非不知道自己的行為「無理」,只是抱著僥倖心理認 為自己可以不為失范行為付出代價。

【深入剖析事件,從事件主體角度,透析「霸座老人」的僥倖心理】

按票乘車是鐵路企業與乘客之間建構的契約,這位老人並非不知道這個規則,而是明知故犯, 揣著明白裝糊塗,無畏、無理,當眾撒潑。「霸座」行為不僅給其他乘客帶來了不便,也擾亂了動車的運行秩序。一個缺乏群己界限、對社會規範缺乏尊重與敬畏、心中只有自己沒有他人的乘 客,不論他的年齡與身份,都會遭遇他人的差評。

【指出「霸座」行為,漠視契約、缺乏對規則的尊重與敬畏,是自私自利的不文明行為。】

雖然動車上沒有「讓座給更有需要的人」這樣的標語,但對於那些身體狀況不佳或者孕婦、帶小孩的乘客等有特殊需求卻只有無座票的乘客,只要他們「有話好好說」,總會有願意換位思考、懂得體諒的乘客願意成全他們。那種自彈自唱、孤芳自賞的「座位誰先坐到就是誰的」,顯然是一種胡攪蠻纏。

【讓步思考,縱是老弱病殘孕,對於座位有特殊需要,亦應「有話好好說」。】

在一個盛行工具理性的時代里,「霸座表面上實現了個人利益最大化,實際上卻因小失大、得不償失。在不文明行為可能被隨時隨地「現場直播」的今天,「霸座」醜態畢露,形象盡失, 為天下人恥笑,當真值得嗎?有理不在聲高,沒有道理卻強詞奪理,非但不能贏得「臉面」,反而有損體面與尊嚴。

【一針見血,直指「霸座」醜態】

法國哲學家福柯曾說,「一個人最好的作品,就是他自己」。在身份社會逐漸向專業社會過渡的當下,一個人的社會認同,越來越少地取決於身份標籤,越來越多地依靠他自身的角色扮演。 不論是老人還是年輕人,不論是博士還是小學都沒畢業的人,不論是社會精英還是普通人,「你怎樣做,你的評價就怎樣」。

【借名言,強調人要懂得做好自己。每個人都是自己行為的主導者,更是自己的命運主宰者。每 個人來到這個社會都是一張白紙,上面寫什麼字,別人給你什麼批註,全在於「你怎樣做」!】面對「老人霸座被拘五日」,我們不能對老人群體進行污名化,而是要就事論事。我們不能

揮舞著大棒給老人群體貼上各種標籤,卻忽視老人群體也是千差萬別的;根據每一個人的角色扮 演來進行評判,才是我們應有的態度。

【拓展議論,抵制以偏概全、亂貼標籤。這也是此文的最終落腳點。貼標籤現象,在生活中很是 常見,我們每個人都曾有過被貼標籤的經歷。】

「精讀細思」

此文以老人霸座引出論述,先是批判霸座的不文明行為,接著分析霸座本質與危害,然後 倡導遵規守矩,做好自己。最後強調不要以偏概全,因一位老人的過錯而對老人群體進行污名化, 拒絕亂貼標籤。顯然,這篇時評寫得很不錯,但亦有值得探討或者值得改進之處。標題乃一文中 中心,應圍繞標題為核心寫作,此文標題是《「老人霸座拘留五日」不因個體污名化老人群體》,而全文僅用了最後一段99個字來拓展了下議論,說到了「不因個體污名化老人群體」,有些頭重腳輕,行文內容安排上有些避重就輕、主次顛倒。當然,這只是從高考寫作視角來看待這篇文 章。如果從隨筆雜文角度,怎麼寫都是不逾矩的。而且若換個標題,諸如《也談霸座》,本文最 後一段反倒是起到了由此及彼的主題升化,更加拓寬了寫作視野。

素材3:「勿需讓座」的硬核大爺,讓代際和解充滿可能

近日,遼寧大連一位老人別著「勿需讓座」LED胸牌乘地鐵的照片,刷爆朋友圈,被稱為硬核大爺。據了解,老人名叫劉增盛,今年76歲。老人表示,此舉是怕給其他乘客增加負擔:「現在的年輕人不易,我身體還可以,站著也沒有問題。」實際上,老人掛著「勿需讓座」的牌子已有兩年時間,只是這次被網友拍了下來。

【熱點事件引入,概述事件,引出下文】

相較於動輒「搶座」「要座」的老人,「勿需讓座」的硬核大爺,倔強中透著一絲可愛,著

實算一股清流。老人為他人著想的通情達理,應該可以讓公眾討論起「讓座」議題時,勢必會多一份平和、多一點思路。

就如我們此前一再重複的,「給老人讓座」不是義務,而是一種道德倡議,是約定俗成的慣例,基於當事人的自覺自愿。只是很遺憾,現實中一些人似乎對此存有誤解,各種爭端也肇始於此。某些人認為「自己是老人,年輕人就天經地義要讓座」,這種偏執,最終呈現出來很容易就變成為老不尊。一個顯而易見的道理是,一個人想要獲得尊重先要懂得自重。之於此,硬核大爺 可謂教科書式示範。

【正反對比論證,結合此前頻發的「給老人讓座」糾紛,積極解讀硬核老人行為】

「勿需讓座」的牌子,對同車年輕人來說是個提醒,對劉大爺自己來說是一種解脫。相比於某些人一上年紀就「放飛自我」「不管不顧」,硬核大爺的生活態度顯然要健康得多。「我身體還可以,站著也沒有問題」,這不僅僅是「要強」,更是對自己狀況的理性評估,是對自己社會行為的合適限定。這是嚴格的自我管理,這是徹底的自覺自律。

【深入分析,肯定硬核老人行為的合理性與積極意義。】「是否接受讓座」,是老人的權利,不同個體的選擇理應得到尊重。我們激賞「勿需讓座」

所傳遞的生活態度和處世哲學,卻也並不提倡老人們就一定要「拒絕讓座」。是否讓座、是否接受讓座,都應該是特定對象基於特定場景所做的靈活決定,這沒有標準答案,更沒有唯一的正確答案。太久以來,「讓座」成為一種強加責任,一些老人製造了裂痕,而硬核大爺則示範了一種和解的可能。

【辯證議論,提出觀點:「是否讓座」和「是否接受讓座」都沒有唯一答案,應視具體情景而靈 活決定。文末讚賞了硬核老人教科書式示範所帶來的正面影響。】

「精讀細思」

本文選取熱點社會事件,進行了積極的解讀,充分運用了正反對比論證,高度肯定了事件中 硬核老人的榜樣行為,認為老人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拒絕讓座也是一種權利,更是對年輕人的 一種愛護,同時也贏得了更多人的尊重。這篇時評,我們可以學到有很多,一是積極的社會視角, 這正是我們當下很多高中生所欠缺的,「遇事件必批判」「視熱點為作秀」,其實這則新聞,我 們也看到了評論區的負面評價,總有人把這種滿滿正能量的行為視為作秀、想出名;總有人拿最 壞的惡意揣測他人的合理甚至高尚的行為。也正是總有這類人,所以才更需要能發聲敢發聲的人 站出來作積極正面的解讀。二是文章中正反對比論證、客觀辯證議論值得學習。觀點不偏激,視 野開闊,思維靈活。既能從法律視角,看到權利與責任;亦能從人文視角,看到尊重與理解。既看到「拒絕讓座」是權利(「不是義務,而是一種道德倡議」),更看到「拒絕接受讓座」也是權利,同時也看到不宜盲目提倡「拒絕接受讓座」,應視具體情況而靈活決定。

素材4:20 年後攔路扇老師,並不能找回失去的尊嚴

20年前被老師看不起欺負,20年後再打回去?近日,網曝河南省洛陽市欒川縣33歲男子常某將初中老師攔在路上抽嘴巴還發視頻炫耀,自稱因當年家裡沒錢沒權被老師任意欺負踐踏尊嚴,對其心靈造成了一輩子的傷害。12月18日,欒川縣官方證實了此事,並表示警方已立案。

【簡述新聞事件,引入論述】

俗話說,君子報仇,十年不晚。但20年後當街攔路扇老師耳光的做法,實在難言君子之舉,且有違法之嫌。該男子的說法是否屬實、有沒有誇大其詞以及當年存不存在誤會等問題,目前還無法下結論。退一步講,即使該男子所言基本屬實,其偏激做法也有失妥當。

【亮明觀點:20 年後攔路扇老師行為偏激,不妥當】

20年前,有老師欺負和傷害沒錢沒勢的窮學生,這自然有違道德;但20年後,長大的學生再以同樣的方式報復老師,更是不應該。從淺層次上講,這是以暴制暴,以「復仇」為名泄憤;從深層次上說,這無異於弱者之間的互欺互害,徒增戾氣,別無益處。更重要的是,用如此難看的方式報復老師,非但找不回曾經失去的尊嚴,反而恰恰暴露了其內心的狹隘、空虛和不自信。

【論述該行為不妥當的原因:這種行為是以暴制暴,是弱者之間的互欺互害】

令人警惕的是,該男子報復老師的做法竟贏得了不少網友的理解和肯定,甚至有人認為老師「該打」、學生「打得好」。不少網友還現身說法,曆數自己曾經遭遇老師打罵、羞辱的辛酸史。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看到這則新聞後,很多老師心寒不已,甚至產生了逃離講台的念頭。有時候,個別人的極端之舉並不可怕,可怕的是眾多網友無原則、非理性地附和,這對教師群體來說是不公平的,也會對教育帶來傷害。

【論述該行為不妥當的原因:這種行為引起的不好的社會效應,傷害教師群體,給教育帶來傷害】

當前,教育不能失去懲戒、懲戒不等於體罰等觀念,已成為業內共識。但實現卻呈現兩個極端:一方面,老師們不敢管、不會管、不願管問題學生,導致教育懲戒功能缺失;另一方面,個別老師依舊存在違規體罰、辱罵學生等問題,飽受社會詬病。正常懲戒缺失和不當體罰濫用,這是教育在學生管理上存在的問題。這種情況下,更需警惕類似攔路扇老師耳光等極端做法及其引發的網絡輿情。

【具體論述當前社會現實之下要警惕這種極端行為】

在法治社會,「君子報仇」應採取正當、合法的手段,而不是公然毆打、辱罵他人。即便真的曾經受過傷害,也不應該成為20年後回頭傷害他人的理由。當長大後的少年攔路扇老師耳光的時候,尊嚴感並不會比20年前多,哪怕他擁有了財富和地位。

【結尾總結,再次重申,打老師行為不可取】

「精讀細思」

君子報仇,十年不晚,二十年也不晚。但這個觀念有幾個要素需要釐清。第一「君子」應是指那些有抱負有德行的人;第二,所報之仇應是正義的;第三報仇方式應是正義和理性的。由此,反思20年後攔路扇老師的行為,沒有一條是符合的,遠不能稱之為「君子報仇」。有言論稱之為「君子報仇,20年不晚」,不過是吃瓜群眾譁眾取眾而已。尊師重教,是任何一個優秀民族的傳統美德。看一個民族是否有未來,就是這個民族如何對待他們的老師。我們每一個人都是從懵懂無知的狀態下慢慢成長起來的,倘若教育與教師缺位,我們今天也許還處在大字不識、愚昧無知的未開化狀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t-GCCnIBnkjnB-0z0FQ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