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低種姓」「賤民」的真實生活,人文旅攝雙城記

2019-06-27     Joeee

種姓制度是傳統印度最重要的社會制度與規範,歷經多年的發展,它被固定、僵化,成為階級森嚴的階序體系。因為該體系中的不平等與民主制度和人權思想大相逕庭,因此常被批評為反現代化的落後制度,甚至被看作妨礙印度社會進步的毒瘤。

(躲在小巷蔭涼處等待客人的人力車夫)

1947年印度獨立後種姓制度被正式廢除,然而,在實際生活中,人們仍然無法擺脫它的影響,種姓制度依舊是一個鎖住了印度百姓身體和思想的枷鎖。

(髒亂街道邊專心看報的中年男人)

種姓制度將人主要劃分為四個等級,即婆羅門、剎帝利、吠舍和首陀羅,除此之外,還有「賤民」達利特,即所謂的「不可接觸者」。根據瓦爾那等級:婆羅門是原人的嘴、剎帝利是原人的雙臂、吠舍是原人的大腿、首陀羅是原人的腳,達利特則被排除在原人的身體之外。

(看著就讓人很開心的「突突車」司機)

一般來說,低種姓主要是指吠舍和首陀羅,也包括「賤民」達利特。每個等級的人在地位,權力,職業等方面都有嚴格的規定。

第三等級吠舍是普通的雅利安人,必須以布施和納稅的形式來供養前兩個等級,主商業。第四等級的首陀羅大多數是被征服的土著居民,由伺候用餐、做飯的高級傭人和工匠組成。而達利特不算是人民,從事最低賤的職業,例如燒屍之類。

(瓦拉納西恆河旁邊小巷裡的裁縫師傅正在縫紉印度女性的傳統服飾「紗麗」)

(街邊的理髮小攤攤主)

(公立學校放學回家的小學生)

(職業搬運工人)

(馬路邊自己粉刷保險槓的司機)

(胡同里玩兒板球的小孩兒)

(公交車司機)

(主動招呼我拍照的商店店主)

(肉店老闆)

(修房工匠)

(路邊正在製作商品的小販)

(不可接觸的燒屍「賤民」)

種姓制度有著很深的歷史淵源,也很難在短時間內被真正廢除。不過,社會在不斷進步、人民在逐漸覺醒,除了變化本身,一切都終將改變。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t-CRAGwBmyVoG_1ZMQ0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