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中國山水詩的開山鼻祖,又是中國歷史上最資深的「驢友」

2019-11-30     民國年間那些事

外出旅行已成為現代人主要的休閒方式之一,提起旅行,人們總會想起謝靈運。老先生既中國山水詩的開山鼻祖,又是中國歷史上最資深的「驢友」,在這兩個領域都是無人能及的佼佼者。

謝靈運畫像

烏衣巷裡的時尚少年
謝靈運家族是東晉、南北朝時期有名的江南豪門, 其祖父即是在淝水之戰中立下赫赫戰功的東晉大將軍謝玄,謝玄的叔父是曾為相多年的東晉名臣謝安。唐代詩人劉禹錫曾寫過一首《烏衣巷》:「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詩中的「王謝」指的就是東晉王導、謝安兩大家族,由於當時的禁軍身著黑色軍服,故此地俗語稱烏衣巷。王、謝兩家都居住於此,其子弟人稱「烏衣郎」。

謝靈運出自豪門士族,有一種貴族子弟與生俱來的優越感,從不掩飾對華美生活的喜愛。他的車駕馬匹都是上好的,華麗而與眾不同;他還喜歡款式新穎裁剪入時的衣服,致使豪門兒郎爭相效仿,很長一段時間謝靈運都在引領當地的服飾潮流,堪稱是當時時尚界的形象代言人。
鞋底開槽造出「謝公屐」
有錢有閒的謝靈運有一群常常出沒山野的隱士朋友,更有充裕的時間去山間水畔行走。他酷愛登山,而且喜歡攀登幽靜險峻的山峰,是個十足的攀岩愛好者。在長期的登山實踐中,謝靈運針對上山容易下山難的特點,造出兩種特殊的登山鞋:上山穿的鞋前掌薄,後跟高;下山穿的鞋前掌厚,後跟低。這樣上山、下山都比原來省力多了。
但謝靈運的發明卻沒有被人們接受,試想,有誰願意背著一大堆鞋子出去遊山玩水呢?後來謝靈運集思廣益,想出了一個兩全其美的好辦法:在原來的鞋子底下開幾條槽,再以堅固木料做兩排鞋齒,可以橫向插進鞋槽。上山時把鞋齒插入後跟齒槽里,使之前低後高;下山時把鞋齒拔出來,插入前掌齒槽里,讓它前高後低;在平路行走時則取出鞋齒,前後一般高低,成為一雙平底鞋。
經過謝靈運這番改造,效果果然不錯,上山、下山、平路都能兼顧,鞋形和原理與當今流行的旅遊鞋也大致相同,這大概是世界上最早的專用旅遊鞋,後人將其命名為「謝公屐」。到了唐朝,「謝公屐」已成為當時的時尚品牌,有李白的《夢遊天姥吟留別》為證:「腳著謝公屐,身登青雲梯。半壁見海日,空中聞天雞。」
自己動手設計登山服
謝靈運還為自己設計了登山服,那個時代沒有專業的登山裝備供應商,他只好自己動手將衣服寬大的袖口改小,將肥大的褲管改為束腳褲。此時的謝靈運已經成為一個裝備充分、真正意義上的「驢友」了,這為他遊山玩水提供了極大的便利。
有一次謝靈運全副武裝帶數百僕從到一條陌生的旅遊線路踩點,由於這片山脈是原始森林,山上到處長滿了鬱鬱蔥蔥的老樹,他們便一邊伐木一邊前進,一去幾百里一直到了臨海郡。當地官員發現了這群在深山老林里悄然行進的人,以為是賊寇來襲,急忙嚴陣以待,結果卻是謝靈運的旅行團,弄得哭笑不得。

永嘉山水

公元422年秋,謝靈運被貶出京城到永嘉擔任太守。當時的永嘉也就是現在的浙江溫州,風光旖旎,作為一郡太守,謝靈運醉心山水無為而治,天天遊蕩於奇山異水間,等看完了這軸江南山水,便以生病為由辭官回家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sy4ow24BMH2_cNUgD_E9.html



上學記

2022-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