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黃的長裙」再洗腦,也註定不會是今夏被少女們青睞的潮流。
因為看看朋友圈的女孩和各大網紅的吆喝,就知道2020年真正的王者,早已註定是它——
淡藍的格裙,露臍的小褂,牽著你的手逛最新上架的頭花。
圖片來自網絡
是的,這段時間,稍微關心潮流趨勢的女生都會發現自己被傳說中的「BM風」包圍了。
無論是穿搭博主的力薦,某寶首頁的推薦,還是你朋友圈開始曬夏裝的女孩子,好像突然之間,這種穿衣風格就像李佳琦的大嗓門一樣無孔不入。
韓國偶像Jennie是駕馭這種風格的代表人物
說到這兒,大概要先給誤以為「BM=寶馬」的土豪朋友們解釋一下,這股風到底是個啥。
BM,其實本來指的是一個名為Brandy Melville的義大利服裝品牌,最近這股流行風尚突然從美國跨越了太平洋,刮到了東亞女生這裡。
Brandy Melville的衣服款式其實蠻多,但被默認為「BM風」的,主要靠兩個。
一個是(你媽看了要罵你會拉肚子的)針織面料短款上衣。
一個是標誌性的、小清新配色的A字格子裙。
這兩個代表性元素組合到一起,便漸漸把一個牌子上升到了一種潮流的代名詞。
當它借著明星帶貨火到國內,國內各種各樣的牌子就像螞蟻嗅到了蜂蜜一般聞風而動。
於是,不止是BM品牌的產品,任何短上衣配下身格裙的打扮,都會籠統地變成了「BM風」。
這種風突然流行起來,也讓不少(略微上了年紀的)人感到費解:
幾年前流行過的「AA風」不是跟這差不多嗎?咋換了個名字大家就跟沒見過似的?
再說了,BM風最基本的樣子其實也說不上有多「潮」,就是常見的美國甜心辣妹風。
而二十多年前的瑞秋女士,無疑早已成為了潮流浪尖上最靚的妹。
眼看著風越來越大,也有人開始調侃,2018年滿大街都是「全員惡人」的盛景是不是要文藝復興了?
但答案可能是不會。
因為看到BM家格子裙均碼腰圍的時候,90%的姑娘笑容都凝固了。
58厘米是什麼概念?——劉昊然和雷佳音的頭圍都有61厘米,這裙子套他倆頭上都能卡住。(沒有說頭圍61厘米不好的意思)
網上更是流傳著一份「BM女孩身高體重對照表」,仔細一看,能滿足這些條件基本是瘦成竹竿兒的水平了
於是,最近朋友圈那些曬自己穿BM的女孩,都無形中成了被默默羨慕的對象:
「一個個都在嚎叫自己疫情期間胖了10斤,卻能套進腰圍58厘米的裙子。」
「能把BM風穿好看」,也成了當下女生中最時興的暗戳戳比美標準。
儘管國內仿款早已貼心地推出大碼,但自認為腰粗腿粗、虎背熊腰的女孩還是會自覺地選擇告辭,省得在撞衫的時候「誰胖誰尷尬」。
裙子長度也令高個兒女生面露難色——畢竟這種一不小心就要縮到大腿根的A字裙,實在不太適合那些每天為了不遲到要狂追200米公交車、一步跨三個台階的勞動人民。
總之,儘管這股BM風吹得很大,卻有不少女生還沒開始嘗試,就主動宣告放棄:
「這潮流放美女身上養眼,放我身上大概只能辣眼。」
如果你也有「望BM興嘆」的感覺,那我敢說,這感覺一定不是第一次了。
最近這幾年,隨著明星網紅帶貨、社交網絡分享越來越成規模,每年都會突然流行起幾陣特別火熱的穿衣潮流。
而在這一次次襲來的浪潮中,永遠有那麼一群人甘願趴在水底——別人是潮流合伙人,他們就是潮流不合伙人。
「不管這風吹得有多大,好像它總是跟我合不來。」
翻車,可能是99%試圖融入最新時尚潮流的女生都曾遭遇過的尷尬。
在如今亂花漸欲迷人眼的時尚氛圍里,人們早已達成了一個共識:這些風潮真不是一般人就能駕馭好的。
又高又瘦的Vista迪麗熱巴,上周剛在青春美少女鍾愛的泡泡袖上翻了車。
本來泡泡袖在穿搭博主身上一個比一個好看,活潑中不失優雅,非常適合展現健康的性感。
Vista迪麗熱巴也興致勃勃地穿著泡泡袖到辦公室來,滿心期待得到奉承,卻被直男發言一盆冷水澆滅:
「你肩膀這麼寬,這麼穿好像高達啊。」
於是她不得不正視自己能橫跨太平洋的寬肩,並致力於在每個推薦泡泡袖的穿搭博主評論里留下自己的血淚教訓。
另一批寬肩女孩穿上泡泡袖變成了橄欖球運動員
今年另一個流行風向法式碎花裙,苛刻程度其實不亞於白瘦美穿起來才好看的BM風。
有人穿上清新優雅,有人則擔心自己怎麼越看越覺得親切又眼熟。
再仔細一回想——嗨,就是《父母愛情》里還未出嫁的德華本華。
這就是花太多容易帶來的死亡效果
去年紅極一時、幾乎人人都在念叨的泫雅風,也曾讓無數女孩夢碎。
眼看著人家泫雅,一頭高飽和度的卡子大膽洋氣又俏皮,沒有幾個人能忍住蠢蠢欲動前衛一把的心。
等自己一試,手裡的明星同款立刻顯現出一塊錢三個的學校門口小商品本質,讓人夢回小學要登台表演節目的時候。
在這幾年美妝是女生重中之重的氛圍中,流行妝容刮過的風也不容小覷。
也是去年特別流行的「宿醉妝」,迷離慵懶,又純又欲,每個美妝博主都在爭相復刻出教程,仿佛大家小手一動下一秒都變森繪梨佳。
但更多的人卻只能在自己沒輕沒重的手失控之後,立刻走馬上任反家暴宣傳大使。
不要以為針對男生的穿衣風潮少,男生就能在那些稀有的大風中來去自如。
2018年的「全員惡人」被嘲全員精神小伙就不說了,今年流行的工裝褲,有多少口袋,口袋裡就藏著多少雷。
照片里的小鮮肉明星穿工裝褲是帥氣隨性有點痞,普通人穿工裝褲子,可能會被diss成「真的要通下水道的水管工」。
其實從三年前開始,這種自我吐槽就在年復一年地上演。
不斷有人認清自己與潮流之間的距離,是網紅和趙四之間的距離,也是高挑美女和光頭強之間的距離。
諸如這樣一次次的經歷,讓越來越多的人會本能地對新晉時尚潮流感到懷疑。
到底是衣服的問題還是我的問題?99%的人都曾這樣真心地疑問過。
但鋪天蓋地的網紅穿搭照、某寶店模特圖和朋友圈的照片里,放眼望去別人都穿那麼好看,只有我格格不入。那麼結論只有一個——
一定是我的問題。
不難發現,當這屆年輕人自嘲永遠無法在潮流中找到一席之地的時候,確實習慣性地先從自己身上找原因。
「是我體重過百了,所以穿這種衣服太顯胖。」
「是我胸太平,所以穿這種衣服毫無味道。」
「我要是長相再洋氣一點,就能穿這種裙子不顯土了。」
這也蠻有意思的:明明穿衣服是人的主動選擇,但好像我們陷進了一種「是我不夠好,配不上這衣服」的怪圈。
尤其是當大家都發現某種風格即將「濫大街」的時候,自己都很難意識到在調侃撞衫悲劇的時候,其實暗含了一種評判標準:
身處這股風裡,就必定要和別人比較誰身材更辣、誰氣質更好、誰被襯得臉蛋更美。
比不過的,就只能落得「誰胖誰尷尬」的公認結局。
所以,這幾年的時尚風潮被帶貨潮流和網絡傳播渲染得一年比一年熱鬧,卻也一年比一年讓人沮喪,或許就是因為它讓所有人都默認:
衣服好看,我也得滿足某種標準中的好看,才好去穿它。
這種所謂「好看」的認知是怎麼來的,我們其實都親身經歷過很多。
社會主流審美中永遠熱衷於「一白遮百丑」,P圖習慣性疊加最白的濾鏡,化妝穿衣一切要以「顯白」為核心追求。
前兩年的社交網絡上,人們也曾通過測試A4腰、鎖骨放硬幣、反手摸肚臍等千奇百怪秀身材的活動,赤裸裸地追捧以瘦為單一標準的好身材。
如今這種活動已經不再吃香,被提起大概只會挨噴。但是我們卻在每一次有某種穿衣風格興起的時候,潛移默化地繼承了那種審美的眼光:
要達到一般意義上的瘦和美,才是真正的贏家。
有時候你也說不好,到底是BM風、碎花裙的流行讓人們自覺地要求「我要夠白瘦美」,還是由於後者對審美的追求太流行,才讓這些與之完美契合的衣服一夜爆紅。
這其實不是一個跟不跟風的問題,而是從一起追逐某種潮流、到為了它瞻前顧後,每個環節都體現出,我們好像真的很缺乏「穿衣自信」——
想穿什麼,需要更多的自信。
喜歡就穿才應該是每個人的原則,不必在意這是不是跟風,也不必因為鋪天蓋地所有人都在穿就把自己也綁進潮流。
愛穿什麼、敢穿什麼,也需要更多的自信。
也不必在意到底什麼算潮、什麼算土,自己是不是沒有別人穿得好看,穿得舒服開心合適才是最重要的。
不管今年刮的BM風,還是以後又要刮的CM、DM風,也許一次次的潮流過後我們會越來越明白:
衣服是讓人穿上後能自由自在的,而不是用來束縛自己的。
祝大家都能早日擁有「穿衣自信」——站在穿衣鏡前,第一開心的應該是鏡子裡的那個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