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黑洞:日本人對於征服者的罕見屈服

2019-10-30     微觀系列

​曾經,美軍最怕的是日本人



巴丹死亡行軍

1941年12月8日,日本偷襲珍珠港第二天,珍珠港的硝煙還未散去,日軍就朝著美國控制的菲律賓殺了過去

當時駐守在菲律賓的美軍總司令麥克阿瑟,先是指揮美軍對日作戰,但打了4個月,不敵日本人的攻勢

1942年4月,麥克阿瑟帶著家人在菲律賓機場坐上B-17轟炸機跑了,跑到了澳大利亞

留下7.7萬美菲聯軍在菲律賓成為待宰羔羊

這7.7萬名士兵成為俘虜後,被驅趕到120公里外的奧德內集中營去

這120公里的路程,就成了歷史上有名的,「巴丹死亡行軍」



日本人受到所謂的「武士道精神」薰陶,認為投降是最可恥的行為,你打不過,戰敗了應該剖腹自殺,絕不該投降

可美國人講究的是打不過投降,太正常了,國際法還保護俘虜,你們應該善待俘虜

日本人哪理這些,當時日本十四軍司令宮本間雅晴,直接下了一道命令

——所有走不到集中營的俘虜,一律殺掉

從被俘地點走到集中營,大概要走八九天,而這八九天,7.7萬名戰俘,一共就拿到過一小塊食物

這塊食物有多小?大概就像個高爾夫球大小的,用最次的米揉成的小飯糰

這個飯糰,撐八天



不光是沒吃的,在行軍過程中,只要誰停下,或者愣神沒有回答日軍問題,立刻會被刺刀伺候

為了保命,戰俘們絕不敢停頓,連屎尿也都是直接撒在褲子裡,咬牙走這臭氣熏天的一路

走得慢的會被殺,生病的更是早早的被「處理」了

到了晚上,戰俘會被關進狹小的庫房,背靠著背,又飢又渴又累,每天早上再次行軍時,庫房裡,都會留下一大批屍體

最後到了戰俘營,76000人,死了15000人

後來戰俘營的條件也一樣惡劣,剩下的61000人,又死了26000人



沒有一個美國軍人會忘記「巴丹死亡行軍」

這也是美國人第一次直面,日本人的恐怖和殘忍



硫磺島戰役

硫磺島作為轟炸日本本土的跳板,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奪下硫磺島,飛機就能從這起降,直接轟炸日本本土

美軍為了打硫磺島做了長達一個月的各種火力準備

在準備登陸前,美軍的飛機、戰艦,輪番轟炸硫磺島整整三天,投彈量之多,平均下來,幾乎每隔五秒就有一顆炸彈在硫磺島上爆炸



但即便是這樣,美軍還是在硫磺島付出了二戰中最慘痛的的傷亡率

美軍陸戰四師、五師戰鬥部隊的傷亡率更是高達75%

原本估計5天就能輕鬆拿下的彈丸小島,美軍全副武裝的足足打了36天

這36天,被美國人稱為「死亡絞肉機」,士兵像滾在絞肉機里一樣,與日軍正面廝殺,最後到拿下硫磺島時

美軍付出了6800人死亡,近20000人受傷的慘重代價



雖然硫磺島戰役,給大家留下了如此一張鼓舞人心的照片(擺拍),但此次戰役讓美國高層大為震驚

日本人是瘋子,不要命的瘋子,美軍馬歇爾上將曾說

如果美軍進攻日本本土,去和這群瘋子拚命的話

那美軍至少要付出50萬士兵的生命

但顯然,馬歇爾上將的估計保守了,因為他那時候還沒見過沖繩戰役的情景



沖繩戰役

沖繩,作為登陸日本最重要的橋頭堡,一旦拿下沖繩,那就能直接進攻日本本土

當時的日本雖然已是強弩之末,無論是裝備還是人數,都無法和美軍相比

但日本軍部大本營,喊出了,「一億國民總玉碎」的口號

就是號召每個日本人,都去和美國人拚命,只要看到美國人,就殺,就同歸於盡



隨後日軍大本營開始強徵兵丁

所有從未入伍的19-40歲男性(包括過去僅作為補充兵人員)

所有退役的40-45歲老兵



所有17-19歲的少年(許多身高都不足150厘米)

全都集中起來,進行突擊訓練,一時之間本土增加150萬部隊,但作戰力卻極低

除此之外,軍部還搞出了「神風特攻隊」,開著零式飛機,裝滿炸藥,直接去撞美國軍艦



神風特攻隊,喝完酒就準備上機自殺

沖繩戰役期間,日軍發動了至少十次神風自殺式攻擊

日本共損失飛機1827架,自殺了飛行員3067人

其中133架飛機成功撞中美艦、122架至近擦過

造成美軍36艘中小艦艇沉沒,美軍士兵死亡4907人、傷4824人



後來鐵飛機撞完了,日本軍部就加緊打造木頭飛機,反正飛機只要能飛就行,一樣都是有去無回的,造木頭飛機更節約成本



日本的櫻花號木頭飛機(上圖),專門用來做自殺式襲擊,飛機起飛後,起落架可以直接扔了,因為不需要它再回來了

沖繩戰役,是比硫磺島更血腥的戰役,美國人真正見識到了什麼叫不要命,像牲畜一樣來找你同歸於盡的

沖繩戰役結束時,美軍傷84000人,死亡14000人,另有30000名士兵患上程度不一的神經衰弱

而在日軍方面,傷亡的數字則更恐怖

沖繩的平民有超過140000人傷亡,這14萬人,有的和美軍同歸於盡,有的死於美軍炮火,有的死於日軍自己炮火

有不少沖繩人不願服從軍令,就被日軍殺死,或者被逼跳崖自殺



打完硫磺島,馬歇爾上將說,美軍如果進攻日本本土,至少會死50萬士兵

打完沖繩島,美國陸軍部長史汀生說,美軍光是要拿下關東平原和東京,就會傷亡170-400萬人

邱吉爾回憶錄里也說,英美如果發動日本本土站,想要拿下全日本,那麼美國要準備好死100萬美國大兵,而英國要準備好死50萬英國士兵

在面對如瘋子般自殺作戰的日本人時,美國最後還是決定,先扔兩顆原子彈吧



日本人,居然如此可愛

兩顆原子彈提前結束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美軍對日本人心有餘悸,慶幸他們棄械投降了

上帝保佑,不用跟這群瘋子作戰了

沒錯,日本軍人是繳械投降了,但日本人呢?日本平民呢?

美國人接著又害怕起來,登陸日本後美國將面對將近1億的,被軍國主義洗腦的,充滿敵意的日本人

面對這些不友善的日本百姓,美國人該怎麼辦?

是關,是打,還是殺?要不要嚴刑峻法?

如果太嚴,引發日本全民抗美,整天來給你占領軍搞事該怎麼辦?

對此美國制定了一系列的預案和應對方法,包括設立多處軍事管制區,嚴格限制日本人的進入,以及嚴禁美軍去管制區外生事




然而,美國人多慮了,日本人竟出奇的可愛

在歐洲戰場,在戰敗投降的德國和義大利,老美見到了因戰敗而沮喪和哭泣的德國百姓與義大利百姓

尤其是在納粹鐵蹄下的德國,即便在戰敗初期,依舊有不少德國人認為,希特勒是偉大的

他帶給德意志帝國統一歐洲的宏願,讓雅利安民族毅力在歐洲之巔,他們懷念希特勒的納粹統治

但讓美國人沒想到的是,同樣被政府洗腦的日本平民,在面對美國占領軍時,所表現出的態度,和德國人截然相反

日本人,出奇的可愛



當美國大兵真正踏上日本本土時,他們瞧見的是可愛純真的小孩,追著吉普車要巧克力



瞧見的是溫柔的日本女人,主動投入美國大兵的懷抱

瞧見的是白髮蒼蒼的老人,一臉解脫的看著大街上來往的美國佬



是的,幾乎看不到什麼反抗,美國坦克開進了東京,全東京人沒日沒夜的做著準備工作,準備迎接他們的新天皇,麥克阿瑟



麥克阿瑟抵達東京

美國人類學家魯思・本尼迪克特在《菊與刀》里,這樣描寫戰敗投降後的日本人

那是一個戰敗民族對於征服者,非常少見的臣服

書中寫道

日本人在東京的街頭巷尾悄悄說,解脫了,真好啊,我們再也不用打仗了



被占領後,解脫的,但同時也迷茫的日本人

但是大家都很茫然啊,沒人再關心自己該幹什麼了,我就是這樣,我老婆也是,我老婆工作的醫院裡的病人也是

每個人做事都慢騰騰的,無非是消磨時間,我們都感到很迷茫

大家都抱怨政府在戰後清理和提供救濟糧方面,動作也太慢了

但是,政府的官員也和我們一樣迷茫,和我們一樣懶洋洋啊

全日本都無精打采的,你是日本人吧,那就是懶洋洋的,除了那些追著美國人要吃的的孩子們呀

日本人對征服者太友好了,好的令人難以置信



你瞧瞧這大街小巷的,大家都一邊鞠躬,一邊微笑的歡迎美國人,揮手歡呼向美國人致敬

爭先恐後的跪下給美國人擦皮鞋呢

沒看到誰怒氣沖沖的

連美國人自己都嚇了一跳呢

這就是半年前還要和我們同歸於盡的日本嗎?



曾經的日本軍人,向美國大兵鞠躬哈腰

日本出現了極端的兩面性

一面是女性化的日本,柔弱的,可憐的,需要呵護的女人

另一面是戰爭時期,兇惡的,殘忍的,瘋狂的野蠻人

從當時日本人自己的口述里,我們可以知道四個非常重要的詞

震驚感



當天皇詔告全國,我們失敗了,要投降了的時候,全日本人先是震驚,非常震驚,我們居然敗了?

但隨著震驚過後,到來的,就是種深深的解脫感

解脫感

啊,終於打完了,苦日子也該結束了吧

整天令人厭煩的高喊愛國口號的日子,也該結束了吧

一天到晚發誓要為天皇去死的日子,也該結束了吧

終於結束了……

而在這種「解脫感」過後,所到來的,是一種宗教意義上的

虛無感



似乎人世間的很多事都變得毫無意義,都是虛無縹緲的

我的丈夫去打仗死了,我的孩子餓死了,我的爸媽病死了,我的家被美國人的汽油彈燒沒了

上個星期我還被軍部組織起來,拿著竹茅訓練刺殺,準備和美國人同歸於盡

而現在,我躺在大街上,周圍一無所有,人世間的一切都變得很虛假,很虛無

我活著到底是為了什麼,其實什麼意義都沒有的吧

那我還努力什麼呢?慢悠悠懶洋洋的過下去吧,能過一天是一天

一句話來解釋,戰敗後的日本人,普遍都經歷了這麼個心理過程

震驚感——解脫感——虛無感——慵懶感

這四感,就是日本平民,在面對戰敗初期,所經歷的心理過程

除了成年人所經歷的這「四感」外,日本的未成年人,更是經歷了一段青春期最離奇的價值觀教育



在日本東京有一個12歲日本孩子叫犬野,他的老師叫中村,是個戴著眼鏡有點呆頭呆腦的中年男人

在昭和天皇發表《終戰詔書》之前,也就是1945年8月15日之前

中村老師上課就教「我們該怎麼為國犧牲」,「我們該怎麼為天皇拚命」

我們抵抗西方的個人主義,要用強大的集體主義,讓日本「大和民族」成為世界上最優秀的民族,因為日本人是最優秀的

在這裡沒有自由主義,沒有民主人權,有的只是天皇至上,天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美國人是混蛋畜生,是豬狗不如的雜種,我們要殺盡每一個美國人

然而,1945年8月15號之後,滑稽的事發生了

同樣的學生犬野,同樣的老師中村,還是同樣的教室,調子卻完全變了

一夜之間,美國大兵的坦克車開到我家門口了,中村老師還是用他那平淡的口吻上課

但教的課程完全不一樣了

我們要感謝美國,感謝美國人賜給我們天降的民主,我們要講人權,講自由思想,拒絕洗腦

美國人真是好啊,我們也要對美國人好



在教育上這樣的強烈反差,對當時正處青春期的中村造成了巨大影響

最後他變得即不相信天皇,也不相信自由民主

天皇是洗腦,自由民主難道就不是嗎?

就像一台機器,放進搖滾樂就用搖滾給你洗腦,放進抒情歌就用抒情歌給你洗腦

套路都一樣,只是內容從A變成了B,誰也逃不過洗腦

誰都別逃



因為這兩種價值觀的截然相反的衝突和反差,類似中村這樣的孩子,長大成人後,都成為了日本六七十年代,最反叛的一代人

因為他們什麼都不相信,尤其厭惡政府,管你是極權政府還是民主政府,都一樣

而當12歲的中村,看著自己的朋友同學,追著美國人的吉普車要巧克力,而美國大兵嬉笑著像撒狗糧給狗一樣,將巧克力灑出來時

中村想殺了自己的同學,也想殺了美國人,同時,他也想殺了自己



戰敗讓日本吐出了所有侵略的土地,國家滿目瘡痍,國民窮苦不堪,戰敗後的日本,面臨的最大困難,就是吃飯問題

大量資源被用於戰爭,戰後又有大量軍需物資「神秘失蹤」,實際是被日本大財閥吞併了

造成市場上嚴重通貨膨脹,普通日本百姓都是食不果腹



小孩子都很瘦,但是肚子很大,這是典型的長期營養不良,所造成的「腹水」

但是沒辦法,沒吃的就是沒吃的

當時除了去找美國人討吃的,去翻美國人的垃圾桶外,還有一樣美食,在日本的廣大相間流傳



那就是炸知了,這可大大緩解了農村的飢餓情況

但對於連樹都被炸沒了的城市地區,每天都有成千上萬的人瀕臨餓死



要不是美國人每天都要不斷空運糧食來日本,日本早就出現大面積餓死人的狀況了



美國人提供的救濟糧採取配給制,定時定點的給大家發放

就是在固定的地方,煮幾大鍋的食物,然後日本人排隊來吃



大鍋里煮出來的食物大概是這樣,也不知道這糧食到底是什麼東西



但即便這樣,還是有很多人天天吃不飽,迷茫,飢餓,不知所措,是日本人平時的一天寫照

而饑荒的狀況,在戰後隨著約700萬日本人回國,更嚴重加劇了




這些人有坐船的,有坐火車的,在外侵略的700萬日本軍人和家屬,陸續回國,光是從中國戰區就回去了100多萬日本人




這些日本軍人有不少還抱著戰友的骨灰盒回到老家,但看到的,都是這樣的情景



老家被美國人炸的面目全非,廣島長崎兩顆原子彈,大東京地區的大量燃燒彈

他們要找回家的路,可哪裡有家,就算有的幸運兒找到了沒被炸平的家,和妻子孩子團聚,等待他們的,也大多是白眼和憤怒

你們參加的戰爭,一點都不光榮,家人和孩子除了受苦,沒一點好的

更何況日本長期受到軍國主義教育,戰敗就該切腹,你還腆著個臉回來幹什麼?

戰敗後回家,除了朋友兄弟的骨灰盒,什麼也沒帶回來

本來就不夠吃的口糧,現在又多了一個人,更不夠吃了

回到日本的戰敗士兵處境悽慘,這也算是對於侵略的報應,沒吃的,沒工作,也沒關心,回國的戰敗士兵窩囊的無所事事



在滿目瘡痍下,隨處可見穿著軍裝乞討的日本軍人,他們正處壯年卻無所事事

除了乞討,也有的去偷去搶,這就埋下了很大的社會隱患



美國人注意到了這個問題,開始安排「戰敗軍人的再就業工作」

麥克阿瑟又申請了70萬噸救命糧運到日本,先讓這群日本人吃上飯,避免騷亂和暴動

然後再安排他們去收拾殘骸,把廢墟都收拾了,收拾廢墟的日本兵,不給錢,每人每天給兩個大米飯糰

兩個大米飯糰,那已經屬於高薪了

知道當時乾的人最多的一個職業是什麼嗎?

你絕對想不到

是在馬路上撿香煙屁股

最好能撿到美國人丟的香煙屁股




香煙屁股撿起來不是丟垃圾桶,而是收集起來,準備去賣個好價錢



當時還有不少日本兵去給美國人拉車的,打雜的,一天的工資也是兩個飯糰

不過那是兩個雜糧飯糰,也叫混合飯糰,不是大米做的



另外恢復近海捕撈,利用起日本的漁業資源,補充糧食,海上最容易搞到的的海菜也下鍋煮起來,各地造船廠也陸續恢復,先以造漁業船隻優先

但即便這樣,最優先的吃飯問題,也沒有得到很好解決,物資匱乏,通貨膨脹,直接導致各地的黑市交易猖獗




一篇廢墟中的東京黑市,很多東西只有這裡才有

在官方搞得農貿市場裡,1945年戰敗初期,到1946年,整體農產品價格,上漲了539%

其中1945年2.7日元一升的米,1946年漲到了63日元

日本童謠戲稱,火車行駛的速度都趕不上物價上漲的速度,你坐火車到每一站,會發現一顆橘子的價格,在不斷上漲



官方市場物資供應有限,真正有東西賣的還是民間黑市

不少救濟物資被轉手賣到了黑市

在戰後日本有兩個最火爆的行當,一個是做妓女,一個是當黑市搬運工

當時在日本叫,「黑暗女」與「黑暗工」



反正都是為「黑」服務的,在這兩個黑暗世界裡,充滿著弱肉強食的法則與日式黑話的交流

妓女服務美國人,黑市搬運工服務於掌控黑市的資本家和黑道

當時的黑市也叫「青空市場」,差不多就是露天市場,戰敗的軍人跑到鄉下去,裝回滿滿一大包的農產品,然後在黑市叫賣,黑幫會來收保護費



另外退伍軍人還會活躍在醫院和葬禮場所,他們從死人身上扒衣服下來,有的衣服還站著血跡和病毒,稍微在河裡洗一洗就直接拿到黑市去賣

賣這些死人東西的人,在黑市的黑話被叫做「佛陀」

在黑市裡聽到「佛陀來了」,就表示今天有一批死人衣物到貨了

因為日本冬天非常冷,死人東西雖然聽起來髒,但卻實實在在的給那些窮苦人家提供了保暖的衣服,讓他們能活過這個冬天



根據統計,到1946年10月份,日本全國至少有17000個黑市在各地活躍著

光在東京,就有76000家店鋪參與黑市買賣

在大版,15萬人做黑市買賣,其中1.5萬人是孩子

黑市活躍程度可見一斑

但黑市也是非常無情的場所,有錢什麼都好說,沒錢馬上滾蛋,加之價格一日三變,或三日一變,這使得原本打算像櫻花般盛開後凋零的日本軍人,很快成為了無情壓榨自己同胞的黑市販子



大量戰敗回國的軍人,黑市的紛紛林立,這兩大因素一結合,立刻就讓一個東西蓬勃發展

是的,就是黑社會

無所事事的青壯年組織起來,形成各種黑社會組織

東京的新橋地區被松田組控制,淺草區被芝山組,銀座被上田組,池袋被關口組,新宿被尾津組

一開始各家黑道的勢力劃分都很明確



但隨著地盤擴大,黑幫人數越來越多,各幫派間的衝突不斷,殺人,搶地盤,抬升物價

不少日本黑道的日常是,一把刀揣在懷裡,手槍在皮夾克里,警察都無可奈何的事,他們自己解決



美國占領日本前,認為日本人是最恐怖的瘋子

占領日本後,卻發現日本人出奇的可愛和聽話

而日本人自己,也經歷了一番兩極價值觀的嚴重衝突

從震驚感——解脫感——虛無感,再到最後的慵懶感

「慵懶」最後被無情的飢餓所打到,日本人開始想盡辦法填飽肚子

戰敗士兵回國後,無所事事的士兵組織起了黑社會,開始掌控黑市

黑市越發猖獗,政府發的救濟糧也已經遠不能滿足百姓需要

而且更重要的是,日本人也不會再像從前一樣逆來順受了

接受了「美式民主教育」的日本人,再加上日本左派組織的工人階級運動,共產黨運動,日本底層百姓的抗議活動,也在日本戰後風起雲湧



百姓組織起大規模的遊行抗議

這在戰敗前是難以想像的是,戰敗前,誰敢上街抗議,誰敢遊行?除非政府組織



談個屁憲法,先把吃飯問題解決了

但現在他們敢了,集會人群集體去向天皇要飯吃

天皇不給?

那就廢了天皇



日本歷史上前所未見的,25萬人包圍皇居大抗議

如果大家喜歡看這個系列,點「轉發」告訴我,「轉發」過1000為大家帶來

下期,東京黑洞(第二夜)

廢除天皇,功敗垂成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sT0LKm4BMH2_cNUgFg3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