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國家大劇院裡,拍了個支離破碎的畫面-攝影早自習第1139日

2019-10-30     攝影早自習

早安,我是葉梓,今天是攝影早自習陪伴大家的第1139天。今天給大家秀一張,前兩天在國家大劇院拍的照片。照片的中下部分是李杜宇和我們家的小麥麥,我們三個人一起去聽蔣安慶老師在那兒的一場講座。通過這張照片我想跟你分享三個知識點。

葉梓

第一,這是一個非常複雜的複雜構圖的畫面,從大體上你可以把這張照片看成三個大的亮塊組成,而每個亮塊里都有兩個人物。三個亮塊之間是由或粗或細的線條分隔開來的,整個畫面中充斥著各種各樣的幾何形狀和質感,像這樣的畫面其實很不適合在手機螢幕上觀看,它適合印得大大的掛在牆上,或者使用足夠大足夠清晰的顯示器來觀看。

第二點,即使有六個人物在這個畫面里,但是你還是能第一眼就看到我的妻子和女兒,為什麼呢?因為她們最黑,她們和背景之間的差異最大,而且她們的輪廓的足夠清晰。她們最黑的原因其實是因為左上角和右上角的那四個人物都是隔著玻璃拍攝的,玻璃多多少少有些反光,而且玻璃上還有點指紋,所以他們就沒有辦法黑下去了。另外上面的那四個人物,他們要麼就被欄杆,要麼就被後邊的桌子或者是背景中的橫線條從他們的輪廓上划過去了,所以他們的輪廓也總是和其它東西混在了一起,並不是清晰而完整的,這樣一來,下邊的兩個人物剪影就會變得非常明顯了。

第三,在拍這張照片的時候,我用的是一個35mm的定焦頭。其實我本來只想給我的妻子和女兒拍照片的,但是我發現我鏡頭焦距不夠用、不夠長,於是我才想著要改變一下構圖,把周圍的事物都囊括進整個畫面來。這是我的一個習慣,在器材不夠用的時候,我腦子裡想著的不是「好遺憾」,而是「到底怎麼去用手頭的器材揚長避短,拍出更好的照片來」。35mm雖然不夠長焦,但是它非常善於交代環境。你看,在這張照片里,樓上樓下的環境都被收入同一個畫面了。

手機上比較適合觀看一目了然的簡潔構圖的照片 葉梓

- 總結 -

通過今天的早自習,我們至少學到了三個知識點:

1、這是一個複雜構圖的畫面,而複雜構圖的畫面不太適合於用小的幅面來觀看。;

2、和背景的亮度差異最大,而且輪廓完整的剪影總是最醒目的。

3、當器材不夠用的時候,我們應該想著怎麼去揚長避短。

- 小貼士 -

最後給個小貼士,如果你想去國家大劇院參觀,進門的時候你會發現保安是不會讓你帶相機進去的,你需要把它存在門口。那我們是比較幸運,因為是蔣安慶老師邀請我們去聽他的講座,所以我們在安檢的時候就把相機給帶了進去。

順便提一句,蔣安慶老師不僅是非常厲害的作曲家,是中國傳媒大學的講師,也是咔圖攝影教育中心的特聘講師,我們的「新媒體視頻導演」課程中的音頻部分就是由蔣老師來講授的。如果您也想學習導演思維,可以點擊下方藍色「了解更多」查看課程詳情。

今天是攝影早自習陪伴大家的第1139天,我是葉梓,每天早上6:30,微信公眾號「攝影早自習」,不見不散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rzPSJG4BMH2_cNUg0k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