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在大城市還是小城市?我與現實和解,擇一小城終老

2019-07-02     許之謎

時光流逝,畢業季差不多已經結束了。

學生們開始了自己夏日炎炎的暑假,很多大學畢業生們都已經陸陸續續找到工作了。

說實話,找工作真的是現實與夢想的較量,家人想法和自我意見的博弈。

之前和網友們參加了一個小型的辯論會,辯題是「你選擇是在大城市租房生活,還是在小城市買房定居?」

且不說辯論是如何熱火朝天,光說這個辯題,就戳中了很多人內心的掙扎和糾結。

很多年輕人畢業後,都想去大城市北上廣深拼搏,而家人卻不想自己的孩子那麼累,想讓孩子回鄉發展,回到那個家裡的關係人脈能幫把手的地方,好好地工作、生活、結婚、生子。

大城市vs小城市,夢想與現實的距離

如果是你,你怎樣選擇?

你願意在大城市租房生活,還是在小城市買房定居呢?

有的人說,在小城市生活的沒志氣,沒毅力,沒發展,沒前途。怕這怕那,遠離壓力,和鹹魚有什麼區別?

人最美麗,最舒服的樣子,是拼搏的時候,是奮鬥的時候。北上廣深的大城市苦啊,累啊,算得了什麼呢?

要想人前顯貴,就得背後遭罪。

最窮不過要飯,不死終會出頭!

而有的人說,大城市就像無根的浮萍在漂泊,小城市追求的是生活,是一種塵埃落定的安全感。

大城市有大城市的優越,小城市也有小城市的幸福。

就像大樹有大樹的使命,小草也有小草的快樂。

有時候,生活的累了,倦了,也想找個地方好好地休息一會兒。有時候,那麼忙,那麼累,可是一點都看不清前方。

逃離北上廣,和不那麼完美的自己和解,擇一小城終老,也並沒有那麼不堪。

和現實和解,小草也會有春天。

大城市的生活成本,讓人望而卻步

大城市隨著自身不斷地發展與擴張,會產生大城市病。

大城市病的症狀是什麼呢

大城市病主要表現在人口膨脹、交通擁擠、住房困難、環境惡化、資源緊張。

大堵車、高房價、看病難,一直是熱鬧喧囂的大都市白領的一大困擾與難題。

在這裡,先說說生活成本問題。大城市生活成本非常高,北京2019年正規一居室月租金在5000元以上,上海正規一居室月租金在4900以上,廣州一居室在3100以上,深圳一居室月租金在4400以上。

再看看2019年應屆畢業生的工資。根據最新梧桐果、前程無憂聯合出爐的2019應屆生調研報告顯示,2019屆畢業生薪資排行榜中,北京、上海給出的薪資最高,中位值均超6000,廣深則分別為5810元和5531元。

請問,這個工資你能在大城市好好地生活嗎?我的同學和男友在上海工作,一邊租房一邊艱難生活著,月薪2萬的雙方都還有些拮据窘迫,說好想回家,大城市生活真的累的不行。

對於剛畢業的大學生來說,真的不建議太早去北上廣深打拚。

就算你好好地工作三五年,工資漲了能好好的生活了,但是這都是以透支你的時間和生命為代價的。

這三五年內,你住的是地下室,吃喝都得是最敷衍的(因為經濟條件不允許),呼吸更是你最深的痛。

北京有個真實的故事,有個老外調來北京工作,還延續著他在國外晨跑的生活習慣,結果,半年後,他得肺癌死了。請問,在大城市生活的你們,是想要錢呢,還是要命呢?

在大城市租房生活,太沒有安全感,買房子又是天價,租房的話,房子不是自己的,房東說房租漲價就漲價,房東賣房了,要趕你走,有可能一點情面都不留。

小城市有你夢寐以求的安全感,你的錢足夠你在小城市買套房,然後好好地定居生活,學習工作,和愛人一起柴米油鹽醬醋茶,琴棋書畫詩酒茶。

大城市有什麼?

為了降低成本,租到最便宜的房子,有可能通勤四小時,地鐵公交都是沙丁魚罐頭般的人擠人。人們不是在上班,就是在上班的路上。

這樣的的人生有一點意義嗎?

除了上班,還能不能好好享受生活了?

現在隨著國家對科技教育以及基礎設施的發展和投入,小城市的生活質量一點也不比大城市差。買菜都用支付寶和微信,快遞買東西也是隔天就到,小城市生活又有什麼問題。

最近公布了「中國十大宜居城市」前10名城市,它們分別是:(1)珠海(2)威海(3)信陽(4)惠州(5)廈門(6)金華(7)柳州(8)曲靖(9)九江(10)綿陽。

這些都是小城市,這些小城市卻是公認的環境優美,社會安全,文明進步,生活舒適,經濟和諧,美譽度高。

而對於北京、上海、深圳、廣州等常住人口超過千萬的一線大城市,卻是永遠都無法進入前10名的。

父母在,不遠遊,害怕子欲養而親不待

大城市的繁華熱鬧,前衛時尚,或許可以讓孩子享受更好的教育資源,讓他們接受更先進的知識和更全面的錘鍊。但是請問,我們小城市的父母怎麼辦?

如果執意要去北上廣生活,那麼當父母年邁老去,面對著生個大病小病的父母,在大城市租房的你,怎麼照顧他們?

讓他們一起去你大城市租的房子住麼?

問題是,人家好好地在家裡的小城市大房子裡住得好好的,憑什麼讓他們去你們大城市的蝸居呢?

父母住不習慣啊,金窩銀窩不如自己的狗窩,他們在小城市有自己的社會關係在,去陌生的城市根本適應不了。

父母病了,遠方的遊子在大城市遠水救不了近火,到時候可怎麼辦呢?

小城市居住,地方寬敞,各方面條件便利,同樣可以讓他們安享晚年。把父母從鄉村僻壤接出來,從鄉到縣,從縣到市,從市轉省會城市。不去北上廣深扎堆,中國那麼多城市,還有更好更適合更忠孝兩全的選擇。

大城市租房不如大城市買房,但是大城市的房價真的太高了。父母奮鬥了一輩子,可能砸鍋賣鐵,掏空家底,都可能只是幫孩子成功付了個首付。那其他的幾百萬的按揭,怎麼還呢?

大城市雖然有著很多的工作機會,但是大城市卻也並不是一個俯首就能拾金的世界。在大城市工作生活,需要隨時繃緊頭腦中那跟弦,不斷地學習提升自己,不斷地壓迫自己,到要是有一天,繃緊你精神的那根弦斷了呢?

印度古語有云,沒有一個朋友能夠比得上健康,沒有一個敵人能夠比得上疾病。

身體是革命的本錢,請無論在大城市拼搏奮鬥的你,還是在小城市努力生活的你,都請注意身體,保重自己,有了身體,才有了奮鬥的實力,和再開始再出發的底氣。

古人都一直秉承著「父母在,不遠遊」的覺悟,只是害怕「子欲養,而親不待」。

和父母住的近一些,家就在身邊了,這樣,無論自己在外怎樣拼搏,都有了努力的意義。

曲線救國,要生活也要拼搏,小城市逆襲大城市,沒有不可能

有人說,大城市技術先進,科技發達,生活便利,每個人都積極向上,每個人都充滿著朝氣和希望。即使是早上9點到崗,晚上9點下班,每周工作6天,996工作都甘之如飴,只因為他們懷揣著夢想,大城市是我們為夢想拼搏的地方。

可是,我也想說,小城市也是充滿希望的地方。

新聞聯播最多的熱點是,某位大城市歸來的遊子,立足家鄉,創造輝煌。中國的城市化,大城市比例尚且不足2成,4成的人口都生活在中小城市,他們動起來,中國的復興,中國夢的崛起才有更大的希望。

在小城市買房,能陪伴老人,和兒女一起慢慢成長,難說更能體現你的人生價值。毛主席都能走農村包圍城市的路線,我們也依然可以走小城市包圍大城市的路線。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活法,年輕人們無論是在大城市拼搏還是在小城市生活,都有各自的理由和原因,我們不強求每個人都有一樣的想法。但是,我們作為成年人對家庭責任,對長輩的孝道以及社會的責任感也請都不能丟。

有人說,因為你見過波瀾壯闊的大海,就不會屈就於一個小池塘。

我們生活在小城市的地方的人們,也想說,我們是為了更好的生活,心裡有大海,生活就不再是池塘。

我們不再是我們,我們依然是我們。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rO_TRmwB8g2yegND1tt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