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說日語是入門相對容易,但是到後期卻能夠讓你崩潰的語言。其實我們只要堅持認真地進行系統性學習,將基礎打好,就會覺得它並沒有想像中得難。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日語該如何打基礎。
我相信大家身邊都有很多學習到五十音就止步的小夥伴,如果想要繼續進行深入學習的話,首先需要對日語的語法結構進行了解,比如了解什麼是助詞、什麼是介詞,因為這是日語語法的基礎,只有充分了解,才能更有效地學習。此刻千萬不要去問日本人是如何學的,因為他們也不知道。和我們學中文一樣,日語也作為日本人的母語,有好的語言環境,自然學起來也不太費力,如果真的想要知道如何提升,不如去問優秀的學長或老師,因為他們是過來人,能夠給予你更多寶貴的經驗。
我的老師就曾經和我說過,想要在日語方面有所突破,需要學會歸納總結,這個過程雖然剛剛開始會感到非常地痛苦,但是最後卻能夠受益良多,例如我們經常會看到「は」和「が」,如果沒有經過後期的整理,我們並不會知道它們「不簡單」,以為只是簡單的助詞罷了。只有經過這樣的學習和打磨,才能正式入門,學習起來得心應手,不會感覺到累。
知道了方法,接下來就讓我們來看看學習過程會出現的難點:
因為語法更多時候被用於書面語,如果我們不寫不練的話,那麼它就會漸漸消失在腦海中,如果說又什麼特殊方式記憶?那就是每3天複習一次,因為人們的大腦記憶的遺忘率是符合艾賓浩斯遺忘曲線的,如果時間一長,他就可能消逝在腦海之中,只有這樣通過不斷的反覆刺激,才能夠讓我們將其印在腦海里,正所謂貴在堅持,這便是很好的體現。
有些小夥伴做聽力,能夠聽出大概,但是在進行答案選擇的時候,卻常常選不對。這是因為它們沒有抓到聽力的核心,我的建議是在聽力的時候,只需抓聽力的重點,例如日期,時刻,顏色,有些商品的價格,性質,人數等,這些往往就是需要回答的部分,因為日本人喜歡按部就班地做事,在聽力中什麼就是什麼,不太需要進行判斷,所以抓住了重點,你的回答也就等於答對了一半。
和日本人聊天,我們儘可能地按照他們的方式,不要照搬中國人的習慣去聊天。比如我們經常會以:「你吃飯了嗎」作為一個話題的開始,但是如果你對日本人說「ご飯を食べましたか?」,卻會讓對方感到不適,還不如用天氣來打開話匣。還有儘量減少源自國語的漢字詞彙的使用,有些漢字詞彙是書面語,口語上不太用,因為表現生硬,會給人一種不太親切的感覺,甚至容易引起誤會。比如「増加する」,中國人一看就知道,但是日本人多用「増える」。
進行系統學習之後,再對這些難點進行克服,我相信你的日語一定會有所進步的。都說「學語言不易,精通更不易」,所以我們既然下定決心去學了,就應該好好學,堅持就是勝利。我是@光醬語言研究所,一個語言愛好者,如果如果喜歡我的文章,想要和我一起學習,請記得關注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