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上有個傳說,這些個話兒,只有北京人能念出來

2019-09-22   老北京故事

在北方語言里

北京話以幽默(貧嘴)的特點

獲得廣大群眾的喜愛

那股慵懶的勁兒

更是讓滿嘴京片子充滿俏皮

不過好聽歸好聽,想說好了那真是不容易。北京話里有兩板斧——兒化、吞音!這兩板斧可不是一般人都能耍的!

來來來,跟著小九讀:

達好(大家好)

我兒(我是)

AUV(哎呦喂)

老兒好(老師好)

腦吧(那好吧)

喵喵喵(沒有沒有沒有)



大概每個北京人心裡都住了一個「喵星人」

我告兒你(我告訴你)

病客抱吃(必勝客不好吃)

忙勞套吃(麥當勞特好吃)

界家(吉野家)

敲(7-11 )

味兒多美(味多美)

巴黎倍兒甜(巴黎貝甜)



不知道的還以為巴黎甜到齁了

板兒可樂(百事可樂)

霜兒肉(涮羊肉)

凶式炒雞蛋(西紅柿炒雞蛋)

鮮(西安)

皇兒(皇上)

不兒道(不知道)

裂裂裂(厲害厲害厲害)



這也太厲害了!

自營車兒(自行車 )

共癢單車兒(共享單車)

歡兒豆兒(花生豆)

烤昂糖(口香糖)

洗粉(洗衣粉)

上頭(攝像頭)



嘿!您上頭那玩意兒就是上頭!

北京有條公交線路叫運通112,有三個站分別是:竹園、菊園、植物園。售票員報出來都差不多是「竹園兒到啦」,到底到哪兒了就自個兒猜去吧。



北京人見面聊《還珠格格》:

這皇兒也夠走背字兒的嘿,趕上內小燕子和哇哥(五阿哥) ,爾康和嘴(紫薇)都什麼倒霉催的猴兒孩子?



仿佛世間一切深沉、深刻、深情、深邃,用北京話嘴演繹一遍,都能被消解成茶餘飯後的玩笑話。

輕輕的我走了, 正如我輕輕的來;我輕輕地招手,作別西天的雲彩。

這一聽就是康河的柔波。

悄麼聲兒地哥們兒顛兒了,就跟我悄麼聲兒來的時候一樣;

甩甩我內倆袖子,連片兒雲都帶不走嘿!

這說的應該是萬泉河的水溝。



這些吞音和兒化音,能一氣呵成順溜念下來的

絕對是北京話高級玩家!



其實,如果經過長時間的訓練

多多磨練舌頭的靈巧度

吞音技巧也是可能練就出來的!

但這兒化音可就相當不一般了!

以下是兒化音的錯誤示範

看完不許笑哦

您知道他們有多努力嘛!!

一小伙剛來北京,特別愛北京話的慵懶勁兒

特地學了兒化音

小九:你幹嘛呢?

小伙:我下載兒呢!

小九:太厲害了,居然能下崽兒



手機電腦只能下載!

下載er……

不知道的,還以為是誰家寵物下崽兒

秋高氣爽,一姑娘想去前門逛一圈

坐公交的時候,對司機說:

「師傅,我前門兒下!」



司機師傅:「姑娘,前門兒是上車的,不讓下!」



大門後面不加「兒」——

東直門、崇文門、天安門

小門後面可以加「兒」——

西便門兒、東門兒、南門兒

一次,兄弟來北京看望小九

大概是想著入鄉隨俗

這兄弟見面就沖小九吼道:

哥兒們!這兒呢!」

把舌頭擼直了重說一遍

「哥兒幾個」還是「好哥們兒」

一朋友起了大早,打電話約小九:

「我們去XX家的早點兒攤,

那兒好多人排隊,肯定好吃!」

終於排到了,朋友又想試試老北京的油餅

於是,張口就來:

「老闆,再加個油兒餅!

老闆:「你買幼兒食品上我們這兒幹嘛?」



記住,早點攤兒不賣幼兒食品

只賣油餅兒

「兒化音」作為北京話的一大特色

使用起來的確很有講究!

前方知識貼注意認真閱讀!



在北京城所有的城門中,只有東便門兒和西便門兒加「兒化音」,其他的城門都不加。而在城門之外的,像是各大公園和學校的門,則要加上「兒化音」。

比如:頤和園北宮門兒、北海後門兒、景山東門兒、清華西門兒、角門兒等。

特別提醒:故宮和頤和園裡面的門不要加兒化音。

比如:太和門、乾清門、天一門、排雲門。



對人的稱呼也可以「兒化」,以表親切。

同輩或者晚輩間,「小張兒」、「小王兒」、「小吳兒」都可以加「兒」;但是諸如「老張」、「老王」、「老吳」這樣的,就不能加「兒化音」,不然會顯得不尊重別人。



當然,兒化音有的時候不是必須加在詞彙的末字後。有些詞的兒化音就放在詞語的中間,這些其實也只能在生活中加以體會。

比如:餡兒餅、爺兒倆、猴兒王,都是在首字後加兒化音。



適當且正確的使用「兒化音」,會讓句子變得更有音韻美。比如北京炸醬麵有這麼一套順口溜:

青豆嘴兒、香椿芽兒,焯韭菜切成段兒;

芹菜末兒、萵筍片兒,狗牙蒜要掰兩瓣兒;

豆芽菜,去掉根兒,頂花帶刺兒的黃瓜要切細絲兒;

心裡美,切幾片兒,焯豇豆剁碎丁兒,小水蘿蔔帶綠纓兒;

辣椒麻油淋一點兒,芥末潑到辣鼻眼兒。

炸醬麵雖只一小碗,七碟八碗是麵碼兒。

加上「兒化音」後,讀起來是不是更甜潤熨帖、清脆悅耳?仿佛說出來就聞到了老北京炸醬麵的香味!



「兒化音」如果濫用,就會完全改變原話的意思喲!

比如:寶貝是物,寶貝兒是人;「白面」是小麥粉,可「白面兒」就是海洛因了;冰棍是冬天的大冰柱子,冰棍兒才是夏天裡的最愛!

小人是背後捅刀子的,小人兒就是可可愛愛的小朋友;眼科是眼科,但眼兒科是肛腸科;老天有眼,能看清世間疾苦,但老天有眼兒,估計是要下大雨了……



看了這些,是不是越來越能體會到

舌尖上的「北京話」

博大精深

您有沒有遇到過「濫用」北京話的趣事兒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