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個二胎毀三代?這話說得真的有點嚴重了

2019-10-25     遇見靈靈

前幾天朋友圈看到一篇關於二胎的文字,傳播量非常大,大概內容就是不做好準備就生二胎,可能會毀掉三代人的生活,看完瑟瑟發抖。

文章例舉了那些生過二胎的例子,要多慘有多慘。

到底都例舉了哪些例子呢?

第一個例子:

一位幫兒子兒媳帶二胎的奶奶,帶二胎之後因為生活中的瑣碎和壓力,自己的身體狀況越來越差,當初催兒媳生二胎,現在腸子都悔青了。

得出結論:生二胎毀掉了老人的生活。

我無法判斷這個例子是杜撰還是真實發生的,我所知道的身邊那些幫忙帶孩子的老人,情況恰好相反。

在老家,我有事沒事也會出去溜達溜達和村裡人聊聊天,有幾位帶孫子的老人自己親口說自從幫兒子兒媳照看孩子後,覺得自己生病的次數都少了,身體比以前又好了。

或許有人會反駁這個觀點,但這是真實存在的。

我總結了一下原因:

一,農村消費低,壓力小,不會那麼焦慮,小孩子給老人帶來了很多歡樂。

二,可能是因為平時帶娃太忙了,占據了自己所有的空間,轉移注意力後,身上的一些小病患就感覺不到了。

一個很簡單的道理,人太閒了會生病,所以,換個角度說,讓老人幫著一起帶孩子不僅可以讓老人覺得自己有成就感,而且還給他們的老年生活增加了樂趣。

不信的話,大家可以沒事和那些帶孩子的老人交流交流,我們可以讓老人幫著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當然,我不是建議年輕人做甩手家長,直接把孩子丟給他們。

第二個例子:

文章說的是新聞上的事件,一位二胎媽媽發現女兒經常看不清路而跌倒,就帶著女兒來到眼科醫院接受治療,經過一系列檢查後發現孩子的視力沒有任何問題。

最後在醫生的詢問下才得知,原來這個女孩子是因為媽媽生了二胎後,她覺得爸媽對自己的關愛少了。

女孩認為自己遭受了冷落,表面上是看不清東西,其實她是在用這種方式得到爸媽的關注,這叫「臆想症眼盲」。

得出結論:生二胎毀掉了老大的生活。

這個例子讓我很「震驚」,小女孩的舉動到底是不是醫生說的那樣,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很多父母生了二胎後會忽略老大的感受。

文章說如果做不到一碗水端平,不要生二胎。我想說的是,沒有哪個父母能做到絕對的一碗水端平,很多時候,你所謂的一碗水端平了也只是你認為的,孩子並不一定會這麼想,只要不過分偏心哪一個就可以了。

還有,小女孩的這個情況,也僅僅是個別案例。

大多數的老大和老二是互幫互助的,雖然也會出現爭風吃醋,但是,打內心裡來說孩子覺得這是幸福的。

別人家的孩子我沒發言權,我只知道我家這兩個,前一分鐘還像仇人一樣大吵,後一分鐘就和好如初繼續瘋玩兒了。

生二胎並不是像大家想像的那樣是洪水猛獸,有好處也有壞處,各有利弊。

第三個例子:

這個例子是說一位寶爸分享的自己的經歷,自從老婆生了二胎後患了產後抑鬱。

老婆每天半夜起來喂奶,疲憊不堪,他們在小縣城生活薪水低,沒關係,沒資源,掙不到錢,孩子的奶粉錢都不夠,將來還要報各種補習班,與別人的經濟條件比,相差甚遠,想想都覺得焦慮。所以,提起生二胎後悔得不得了!

得出結論:生二胎毀掉了夫妻生活。

這位寶爸所說的的確是赤裸裸的現實,但是,仔細想想,這些焦慮即便不生二胎也一樣存在,只是生了二胎後這些焦慮又被放大了,其實,心態放平和了,任何事都量力而行,不攀比,不嫉妒,那麼這些問題就迎刃而解了,如果事事與別人比,不生孩子也一樣會抑鬱。

文章底下一部分網友的評論很是可怕。

「本來打算生二胎的,看完這篇文章決定還是不生了!」

「二胎對家庭就是一個災難!」

「摧毀一個女人就讓她生個孩子吧,如果摧毀的不夠,就讓她再生個孩子吧!」

文章乍一看是沒有問題的,很有道理,網友評論也看似是一針見血指出了生二胎的弊端,生二胎確實不能盲目,真的會有各種各樣的問題。

當然,勸年輕人不要盲目生二胎出發點是好的,但是,通篇把二胎寫得那麼不堪,我感覺這是在製造焦慮。

所以,我覺得文章的導向有問題,雖然都是成年人,大家都有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但是,依然會有很多人會被帶偏,這種將二胎問題放大的觀點實在不敢苟同。

現在的年輕人每天面對快節奏的生活,婚都不敢結了,就算結婚也不敢生孩子,甚至在一線城市,有人直接選擇丁克。

談及不願意生二胎的原因大多數的年輕爸媽們都會提到「辛苦」二字,其實,說到辛苦,又有誰不辛苦呢?

拿最小的幼兒園的孩子來說,經常要和家長一起做很多手工活,也是辛苦的,年輕人工作辛苦,學生讀書也辛苦,但是,我們努力工作是為了賺錢養家,為了更好的明天;學生辛苦學習是希望將來可以金榜題名,是為了日後在面臨人生抉擇時擁有多項選擇的權利。

做任何事情都會辛苦,生二胎也不例外!

用放大鏡來看待生二胎這件事真的不可取。

誠然,生二胎是一件有風險的事,因為我們無法預知未來,考慮清楚再生是明智之舉。但是,生個二胎可能會毀掉三代人的生活,這話真的有點嚴重了!

沒有什麼事情是絕對的,生不生二胎要因人而異。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qQMHDG4BMH2_cNUg8sW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