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立冬了,標誌著今年的秋天正式結束,寒冷的冬季即將來臨。古代詩人對立冬鍾愛有加,留下不少關於立冬的詩篇,今天我們欣賞十首關於立冬的詩,看完文字描繪出來的冬天,你是不是感到一絲寒意呢?
不論古代人還是現代人,對一年中的「四立」節氣都非常重視,即: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因此,立冬在古代也是非常重要的日子。據說,從周朝開始,帝王都會在立冬這一天舉行盛大的儀式,迎接冬天的到來。回朝後,帝王還會獎勵為國家做出卓越貢獻的烈士家屬,撫恤孤寡老人和兒童。
立冬到,萬物凋零,冷血動物開始冬眠,人們也要添加衣物。在民間,流傳著在立冬這一天「補冬」的傳統,以便為後面更為寒冷的冬天做好準備。古人認為,立冬是冬天與秋天交替的日子,正是「交子之時」。所以,立冬當天,北方人民會吃上熱乎乎的餃子,在民間還有這樣一句話,「立冬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南方人民要在立冬之日吃雞鴨魚肉,補充熱能。
除了吃餃子,在立冬這一天還要做什麼?立冬節氣時正是第一批甘蔗上市的時候,此時的甘蔗味道甜美,食用後具有很好的補益作用。另外,有史料記載,從漢朝開始就開始流行在立冬當天拜見老師的習俗。家長攜自己的孩子,帶上糕點慰問老師。有的家境不錯的老師,會在立冬當天設宴招待學生與家長們。據說,拜見老師還有個儀式,在孔子像前行跪拜之禮,還要口中叨念:大哉孔子之類的話。現代人在立冬當天也會舉辦形式各異的民間活動,在黑龍江、河南、江西、湖北等地,在立冬當天,喜歡冬泳的朋友會組織起來,展開一次有紀念意義的冬泳。
立冬以後,人們在飲食方面一定要有節制。注意多飲青茶,如烏龍茶、鐵觀音等,有潤肺涼血之功效。多吃黑豆,食物中黑色入腎;多吃山藥健脾胃;吃烏雞起補血。
詩人們也會在立冬當天抒發自己的情感,「詩仙」李白曾寫過一首《立冬》詩,「凍筆新詩懶寫,寒爐美酒時溫。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滿前村。」詩文描寫寒冷的冬季來臨,筆墨都已經僵硬,詩人只能與爐火相伴,在微醉之中,將月光看成一地白雪。該詩爽朗大方,氣勢磅礴,盡顯浪漫主義精神。這不愧出自大師之首,文字組合出如此美妙的詩句。
立冬屬於一年之中最後的幾個節氣之一,許多詩人感嘆立冬來臨好似時光飛逝,心情較為感傷。最具代表性的詩人則是我國偉大的愛國詩人陸遊曾寫過的一首《立冬日作》,「室小財容膝,牆低僅及肩。方過授衣月,又遇始裘天。寸積篝爐炭,銖稱布被綿。平生師陋巷,隨處一欣然。」雖然全詩在寫法上並沒有特別之處,但全詩能夠體現詩人心情低落,報國無門之憤慨,並緊扣「立春」節氣,以醉酒之態寫下沉痛之心情。顯然,陸遊是借立冬寒冷之意,表現自己低落的情緒。
在立冬之日,我們就一起來欣賞十首關於立冬的詩,首首都是經典之作,一起感受冬意中的遼闊清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