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你認識不一樣的三國
ID:shuosanguo
公元200年,是三國時代的一個轉折點。就在這一年,坐擁北方四州的袁紹揮軍南下,企圖消滅曹操一統北方。曹袁雙方在黃河南岸的官渡相遇,打響了三國時期的著名戰役:官渡之戰。今天小編要說的並不是官渡,而是將目光投向除了曹操與袁紹之外的諸侯,在這樣一場戰役打響前後,他們又做出了什麼樣的判斷!
我們先來看當時的漢末亂世,還有哪些諸侯存活於亂世之中:
徐州-劉備
西涼-馬騰、韓遂
漢中-張魯
益州-劉璋
荊州-劉表
江東-孫策
交州-士燮
遼東-公孫度
宛城-張繡
對於曹袁這兩股巨大勢力來說,這些諸侯並不是所有人都能改變當時的局面。
如果說曹袁對抗之時,曹操最擔心的莫過於西涼的馬騰韓遂軍團。因為馬騰往往是西涼十幾股諸侯的領頭人,他和韓遂一旦出兵長安,那有得曹操頭疼了。為了避免出現馬騰軍協助袁紹的情況發生,曹操派鍾繇來安撫馬騰、韓遂等諸侯,促使他們在形式上歸順於東漢王朝了。基於此,馬騰、韓遂在官渡之戰期間選擇了坐山觀虎鬥的立場。
在當時,因為劉璋殺了張魯的母弟,因此雙方成為仇敵。劉璋派龐羲攻擊張魯,但多次被張魯所破。因此,在曹操和袁紹逐鹿中原之際,張魯和劉璋之間相互攻伐,根本無暇他顧。張魯想對曹袁用兵,則要防備劉璋的偷襲;而劉璋想用兵,則必須過張魯這關。所以兩人相互牽制,無法也無意介入中原紛爭。
荊州牧劉表,經過幾年的經營,整個荊州萬里肅清、群民悅服,可謂是自保無虞。而他也與袁紹結為了同盟。對於曹操來說,他是最有最有機會參與官渡之戰的諸侯之一,也是曹操最擔心的一支部隊。可劉表當時年事已高,從容自保成為他的主要立場。所以官渡之戰時,劉表放棄了與袁紹南北夾擊曹操的機會,選擇在荊州北境按兵不動,白白錯失入主中原的大好機會。
官渡之戰前夕,處在曹操後方的諸侯張繡本是心腹大患。之前的宛城之戰導致了曹操長子曹昂及典韋的戰死。而這次,他選擇聽從賈詡的建議再次投降曹操,更是參加官渡之戰,成為曹操抗袁的一支部隊。
就在官渡開戰之前,孫策也已經駐軍丹徒,伺機渡江北伐,可謂是野心皆露。可他卻在丹徒狩獵時為許貢門客所傷,不久後身亡,年僅二十六歲。接任後的孫權最優先的工作不再是北伐,而是穩定江東,因此進攻曹操的計劃就此打住。
官渡開戰前一年,劉備被曹操派去徐州截殺袁術。可劉備卻反手殺了車胄占據徐州,。200年1月,曹操親征劉備,大破徐州。劉備逃亡至河北,投靠袁紹。
遠離中原的士燮,在整個漢末三國基本處於獨守一方的狀態。官渡之戰?離他實在太遠了……
忙著治理遼東,圖謀王位的事情,至於中原是袁紹還是曹操?他可不關心……
綜上所述,在整個官渡之戰前後,曹操相對於袁紹面臨著更大的危脅,但他通過各種手段緩和了來自各個方向的危脅。比如安撫馬騰,比如剿滅劉備……同時,幸運女神也不斷光顧著相對弱小的曹操:劉表的裹步不前,孫策的戰前遇刺,直接使得最有危脅的兩大諸侯遠離了這場戰爭。或許官渡一戰,真的是天亡袁紹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