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會休息,就不會工作:如何科學的休息,成為真正會放鬆的高手?

2019-10-01     彪悍貓先生

你有你的旅遊,我有我的忙碌,都是休假,只是不一樣地度過。工作的時候天天盼休假,然而很多人休完假後,會發現休假比上班還累!

01 工作還是要注意勞逸結合,只工作不休息不可取

昨天之前碰到一個前同事,他在做服裝銷售員,因為偶爾光顧,也成了朋友,我問最近生意怎麼樣,她說還行,接下來的十一黃金周,估計每天就要跟打仗一樣了,倉庫里這兩天已經囤了比平時多好幾倍的貨。

我笑了笑,生意好就行,現在成都的零售不比前幾年了,很多百貨商店都關門了,趁這幾天,多賺些,不過就很難休息了。

關於工作和休息,網紅哲學家羅素說過一個極端觀點:

勞動沒有那麼重要,失業沒有那麼可怕,職業道德更沒有這麼神聖,對失業和經濟危機恐懼,是源於對職業道德的不當崇拜。

列寧說過:不會休息,就不會工作。

可以說,假期好好休息一下,正是為了假期結束之後再次熱情飽滿、高效率的投入工作。畢竟我們都還是要工作的,如果休息能否幫助我們更高效的工作,何樂而不為呢?

02 錯誤的休息方式,會讓你越來越累

你肯定有過這樣的經歷:

拿起背包,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可好?聽起來很美好,但大部分人跋山涉水,目的地一到,爭分奪秒的怕漏過每一個景點,每天起的比雞早,睡的比狗晚。

你是去旅行的麼?不,你這是在花錢買罪受,休假七天,堪比當年軍訓七天。

可能會有人覺得,休假期間人太多了,我不去給高速添堵了,我不去旅行,要休息就好好在家休息,我下載了10部電影,40集電視劇,在家舒舒服服的追個劇,也不行麼?

那也是美好的想像,第一天你很開心,第二天你有點累,第三天你覺得沒意思,第四天就開始焦慮,第五天你覺得該出去走走,第六天你真的很後悔這樣過了個假期,第七天你可能覺得自己啥都沒幹就又要上班了。

也有人可能覺得,我平時上班加班多,應酬多,實在太累了,啥都不想做,我最想做的就是想每天睡到自然醒,睡到太陽曬屁股!

其實這也是美好的想法,我相信很多人平時周末就是這樣做的,但睡了兩天,更累了,不光心累,還睡的腰酸背痛的,反正我是有這樣的經歷。

假期結束後的你,不但沒有起到休息的效果,反而比上班和平時周末更疲憊、焦慮。

03 正確的休息方法是「交換思維」

你做了半天策劃案,或者寫了半天作業,弄了半天短視頻製作,這時候你很累,應該怎樣休息?

肯定不是睡覺。

睡覺更多是在緩解你體力上的疲勞,但你是腦子累,身體疲勞的緩解,並不能解決大腦累的問題。

對於體力勞動者:比如扛包,扛四五個小時重包,你睡一會,醒來可以繼續再扛五個小時。因為體力的累,是因為你身體工作過量,體內堆積了大量酸性物質,通過睡覺可以把體力補回來。

對於腦力勞動者:比如寫了半天文章,做了幾十道數學題,可能就做的想吐,你去睡一個小時,可能醒來大腦還是無法恢復,再繼續寫繼續做還是沒啥效果,還是想吐。腦力勞動,大腦皮層一直處於高度興奮狀態,但身體肌肉卻是處於低度興奮狀態,所以靠睡覺起到調節的作用很小。

如果你是寫策劃案寫了半天,這時候你別睡覺,你去做2個小時的腦筋急轉彎或猜迷語,很可能你會發現你答題和猜迷的成功率極高,而且又能進入很好的寫作狀態。

這就是「交換思維」,交換思維其實你沒有休息,你還在工作,只是工作的內容不同了。

而且交換思維,是有理論支撐的。

大腦皮質上有一百多億個神經細胞,功能區都不一樣,它們以不同的方式排列組合成各不相同的聯合功能區,這一區域活動,另一區域就休息。

通過變化工作內容,就能讓大腦的這個區域興奮轉移到另一個區域興奮,相應的原來的那個區域就會進入休息狀態。

為什麼你看有很多高手一天工作十個小時以上,你也看不到他很疲憊,因為雖然他一直在工作,但他的工作內容一天可能交換好幾種。

所以,真正的休息,並不是停下來,而是換一種工作內容。

04 體力與腦力結合的娛樂,是最好的放鬆方法

愉快感是大腦對我們積極行為的獎賞,比如學到新東西了、達成新成就了、經歷了新體驗了、攻克一個難題了。而無聊感是大腦對我們消極行為的懲罰,比如一直發獃、過度的睡覺、長時間的看電視。

我們進化到今天,是那些積極行為的推動,基因里有這樣的記憶,當你做過多消極行為即被動娛樂的時候,大腦就會對我們進行懲罰,讓我們感到無聊、空虛、焦慮。

因此,愉快感這種好東西,並不容易得到,睡大覺、刷劇,天生就不會讓你每天感到很快樂。

要做有一定體力和腦力參與的娛樂,大腦才會對我們進行獎勵,讓我們產生更多的快樂。

比如去打球,去爬山,去野營,如果你不想出去,你可以學一個新技能,看一本書等,相應的減少一些被動娛樂,比如老是睡覺、刷劇。

因此,假期休息的時候,千萬不要只做同一件事,天天去逛街,天天去吃美食,天天去運動,天天刷劇,都會讓邊際效用很快進入遞減狀態。

合理的安排,要有豐富性,要會換腦,要做不同的事情。不是假期不讓你工作,但不能老工作,不是你讓你去學習,但不能老學習,不是不讓你娛樂,娛樂也要多一些形式。

對於很多創業的人來說,不管是雙休日,還是假期,還是節日,其實和平常日子都沒什麼區別,換句話說,他們對於節假日是無感的,並不是說日子過得有多苦逼,而是已經習慣這樣的狀態,每一天都在左邊焦慮,右邊興奮。

一切都是守恆的,一些人舒服了,另一些人就要辛苦些;這些人花錢買時間了,另一些人就花時間掙錢。彼此都各取所需,都各自安好,各自快樂。

旅行是美好的,人是需要短暫抽離的,可憐的是,有些人口口聲聲談著遠方,卻把生活過得一塌糊塗;有些人每天在不同地重複,也能把生活過成遠方。

選擇外出旅遊的朋友,願你們的景色真的是景色,而不是遊客;你們的大海真的的是大海,而不是人潮。願你發在朋友圈的美景,和你真實的體驗無差,遊玩回來後,身體也許疲憊,心情輕鬆舒暢。

或者飛到陌生的國度或小島,找個不錯的度假村,酒店平躺幾天,是我最近比較中意的旅行方式。

最後,不會休息的人等於會上班的豬。假期的休息,是為了回來更好的工作。假期還要每天工作,整體上未必是高效率的。一場合理安排的旅行是必要的,當然也不是絕對的,不去旅行也可以合理的安排休息。

祝你有個完美假期,學會休息,包括平時的周末。

END


本文來源:公眾號 @彪悍貓先生, 作者懸崖上的貓。

這裡是100萬職場人的逆襲驛站,運營者懸崖上的貓,資深媒體人、設計師,從思維到技能,只寫最接地氣的逆襲乾貨,讓你一路逆襲!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pkwuqW0BMH2_cNUgQYFu.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