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時,蘇聯著名生物學家巴甫洛夫公布了自己的研究成果——強化定律,在生物界引起了轟動。他通過狗來做測驗。先行燈看到燈光或聽到鈴聲,然後給其喂食。如此反覆訓練後,即使無食物提供,它依然在接收到鈴聲或燈光時口水直流,這也是我們經常討論的「條件反應」。
事實上,鈴聲或燈光與食物是沒有任何關聯的,然而讓它們相繼出現後,就會引起連鎖反應,讓狗以為只要有鈴聲或燈光,就能吃到食物,這樣必然會促使唾液的分泌,讓鈴聲或燈光成為了口水的分泌條件。生物在特定的環境中,受到條件的影響,或由於受此訓練,就會對一些特別的刺激物給出一些反應,巴甫洛夫稱之為「動物強化原則」。
美國心理學家斯金納對巴甫洛夫的理論進行了強化。他覺得,人或者動物為了完成某項目標,會通過特定的行為,行為後果對其有利時,這樣的行為會不斷重複。若後果對其不利,這樣的行為會變弱或終止。
強化分為兩個方面,分別為正強化與負強化。前者是想要對方做得更好的行為進行獎賞,以此強化該行為,如獎勵、表揚等;後者為不想要對方的行為通過處罰,來弱化該行為,懲罰、責備等。
家庭教育總結
家長對兒童通過獎勵評價其行為,如表揚、讚美、微笑、獎品、親吻和鼓勵等,以此方面告訴不孩,你做的是正確的,父母也希望你在這方面做得更好,可以讓小房價對某種行為得以定型,給小孩帶來愉快心情,並不斷奮進。
懲罰是對小孩的壞毛病進行否定的評價方式,如批評、責備、限制、體罰等懲戒方式。以此讓小孩戰勝自身缺點,改正錯誤,是非分明,確認前進的目標。然而也會給小孩帶來負面的情感,比埋怨、焦慮、恐懼、緊張、叛逆等心理。有的還可能與父母反目為仇。所以,父母懲罰小孩的方式要做到八字原則:有理、適度、有效、適時。
家庭教育里,獎懲靈活使用,可強化小孩的正面行為,抑制其負面行為。當小孩取得進步時,父母要進行獎勵,對其表現的讚許,可以增加Ta的偏好和自信,讓其更自豪和奮進。尤其對於一些進展緩慢,能力偏弱的小孩,父母可以進行充足的獎勵。只要忽略小孩的微小進步,同樣要進行正面的激勵。小孩得到不斷的肯定,慢慢地會更加自信,興趣越濃,能力也會更強。
讚揚的成效與操作的時間相關。有關研究顯示,讚揚的時間與讚揚的事物時間隔得越短,成效越明顯,所以,父母對小孩的讚揚要及時。只要小孩有更好的表現,父母就要馬上讚揚。可讓小孩的內驅力得到強化,保持向上的狀態。若小孩取得好的表現得不到讚揚,就無法強化其行為。或許讓其感覺自身行為無人關注,而沒有價值。當然,獎勵也不能太頻繁,來得太容易,反而效果不大,失去獎勵的價值,弱化小孩的進取心。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o6eJFG8BMH2_cNUgVqoZ.html圖片來源網絡,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