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屆金雞百花影展終於正式開票。
先看看部分港澳台影展片單~
《生前約死後》劇本改編自導演與母親的親身經歷。
今年年初時,最先以舞台劇的形式,在香港公演。
故事圍繞生與死。
吳家偉的母親阿梅,在家偉6歲時患上了鼻咽癌。
雖然家偉與父親悉心照料,可惜母親最終還是敗給了病魔,與世長辭。
年少成熟懂事的家偉,因為母親的去世變得更加沉默。
不會排解悲傷的他,將所有責任包攬在自己身上。
漸漸地,生活被罪咎感引起的抑鬱和驚恐所壓垮......
美思,是家偉的主治醫師。
她的人生也不大幸福。
自小被父親拋棄,成為孤兒的經歷,讓她無法理解家偉對母親的思念。
甚至一定程度上,對此冷眼旁觀。
但兩人在彼此的幫助下,漸漸走出了各自的創傷。
這樣一個歡笑跟淚水交織的故事,很難不讓觀眾們被感動。
在舞台劇公演的同時,電影《生前約死後》也開拍。
電影版的角色與高口碑舞台劇角色高度重疊 ——
家偉母親阿妹的扮演者,顧美華。
1992年憑藉《浮世戀曲》獲得台灣金馬獎最佳女配角。
2004年憑藉《美麗上海》獲得上海國際電影節金爵獎影后。
早在準備電影劇本時,導演就認定了母親角色,由顧美華飾演。
「除了美華姐爐火純青的演技外,最重要的原因是,美華姐的容貌,跟我的母親非常相似,所以當時如果美華姐不答應我的邀請,無論是電影版或舞台劇版《生前約死後》都不會繼續進行。可幸是美華姐早於劇本仍未完成時,已經一口答應我的邀請,並參與我首部執導的電影作品,實在非常感恩!」
醫生美思的扮演者,余香凝,也成績不菲。
16年拍了小人物題材,卻獲得了本土及外地觀眾認同的《骨妹》。
18年演了入圍了東京國際電影節、台灣電影金馬獎、香港電影金像獎的《翠絲》
還跟陳奕迅合作過《短暫的婚姻》。
家偉的扮演者,馬浚偉。
香港演員老面孔。
93年歌手出道,後轉行做演員。
從94年開始出演電視劇。
與佘詩曼、張智霖拍了《澳門街》,直接刷新香港電視收視記錄。
而《洛神》里的曹植,更是讓人念念不忘。
第一次覺得,原來TVB的演員,除了厚重和正氣,也可以這麼貴氣乾淨。
直到現在,他都還是TVB重磅演員之一。
馬浚偉也是本片的導演和編劇。
從舞台劇到電影大熒幕,他不止在《生前約死後》里注入了成長與親情,也觸及了人類生死、永恆以及愛的議題。
電影的最終目的,是治癒。
讓每一個有相似經歷的人,能夠在看完电影後得以釋懷。
但馬浚偉沒有遵循治癒片一貫的溫馨平淡,反而用恐怖片和懸疑片的手法,來包裝畫面。
這不僅讓電影裹上了一層憂鬱卻迷離的外殼,也讓電影更有節奏和可看性。
是這次港澳台影單里,不可錯過的一部。
這是一部小成本電影,僅200萬。
由於預算有限,拍攝只用了16天。
但演員都是大咖熟臉。
余文樂、曾志偉、金燕玲。
全都零片酬演出。
其中金燕玲只拍了一天的戲,卻憑藉此片得到了金馬獎最佳女配角獎。
只因劇本夠尖銳,也夠戳心。
男主阿東一出場,就處在人生的極端位置上。
母親情緒躁鬱,飽受病痛折磨。
父親拋妻棄子,從香港跑到了大陸。
弟弟更乾脆,丟下爛攤子,去了美國不回來。
被母親折磨到快崩潰的苦,全由阿東一個人受著。
為了賺錢他借錢炒股,結果虧了幾百萬被追著還債。
內憂外患下,他誤殺了母親。
法院判定阿東患上了精神躁鬱症,關了幾年康復出院後,
阿東與父親住到了一起,並嘗試重投社會。
可是,內心「弒母」的譴責和周遭人的嘲笑,令他陷入了更痛苦的境地。
導演手筆紮實且犀利。
雖然借著躁鬱症的外殼來批判現實的冷漠,可內里直指的卻是窒息性的原生家庭。
對於精神病患來說,家人的支持是治癒的關鍵。
但如果家人,恰好就是你患病的原因,該如何?
這樣毫不避諱直視家庭黑暗面的電影,從最尖銳的問題出發,最終刻畫出了香港社會最真實的問題。
就像53屆金馬獎評委會說的那樣:
「寫實到了底,竟有一絲恐怖。」
這部片子一開始因為不知所謂的封面差點被勸退,可看完全片後才曉得,
《寒單》的好看,恰恰是因為這極為殘酷的寫實風格。
電影賀歲檔在台灣上映,一躍成為本土票房冠軍。
電影講的不止是故事,還有台東特有的神明社會文化。
寒單,即邯鄲。
將人充當神明的肉身,脫去上衣,立於椅轎之上。
轎下信眾,點燃鞭炮,往肉身上投擲。
這是台東特有的元宵文化習俗。
這種危險又疼痛的傳統,為什麼有人願意做?
正昆,優等生。
父親早逝,全靠母親的廢品賺錢上學。
阿義,壞學生。
母親被家暴離開,父親也因為賭博輸光家產後跑路。
一個靠學習想出人頭地,一個靠耍狠來求生。
如此不同的兩人,卻喜歡上了同一個女孩。
但女孩的意外死亡,將他們的命運徹底改了方向。
不願別人看不起自己的阿義,嚴重燒傷,雙耳失去聽覺能力,沉迷吸毒。
而正昆,放棄學業,自願踩上椅轎,成了每年"炸寒單"的肉身。
隨著事件的曝光,當年的真相漸漸浮出水面......
《寒單》的故事,是華語電影里少見的,生猛與慘烈。
它把所有有罪的人,都拉下了水。
通過緩慢的解剖,將人一點一點推入懲罰的谷底。
但在這殘酷之下,卻藏著一抹略顯溫柔的底色。
就像片尾最後呈現出來的 ——
即使背負著罪惡辛苦行走,
但最終,生命會找到出口的方向,然後走出陰霾。
影帝林家棟,喜歡港片的人,對他肯定很熟悉。
林家棟的演技,常常好到讓人覺得精神分裂。
他可以是《難兄難弟之神探李奇》中志大才疏、惹人發笑的謝四,
也可以是《茶是故鄉濃》里,純樸正直、善良無私的方有為。
甚至殘暴的殺手和冷血的警察,他都能無縫切換。
而這部《迷局伏香》,講的恰巧是個有精神分裂症的警察。
前澳門司警梁鏡暉,在旁人的眼裡,是個偏執的怪人。
常常購買不同品種的香料,躲在屋裡研究。
每天不苟言笑,還喜歡獨自坐在茶樓的固定位置,自言自語。
直到一次意外 ——
一家網絡金融公司的高層,Simon與郭婉君,引起了他的關注。
梁鏡暉辭掉工作,臥底進入金融公司。
如多米諾骨牌的一系列事件,讓他抓住了線索......
與此同時,他的前女友周佩詩,追查的一宗黑客案件,也跟這件事牽到了一起。
待解開的迷局,又重新陷入撲朔迷離.......
《迷局伏香》雖未上映,卻代表了澳門在IFFAM影展項目「澳門銀幕盛會」上參展。
劇本由三位澳門作家合力改編。
但其他的配置陣容,卻不止澳門。
導演是來自大陸孔瑞良,演員里除了香港影帝林家棟,還有大陸翹楚錢波。
三地不同拍攝觀念的碰撞,摩擦出的的火花,很難不讓人期待啊。
不同於帶著活潑氣息的片名 ——《以青春的名義》,
電影給人的第一觀感,是潮濕、晦暗和孤美。
故事從中學生張子行講起。
子行的媽媽多年未回家,而退休的爸爸整日醉酒,靠拾荒為生。
一次泳池邊的意外,子行撿到了一名爛醉的女子 ——
班主任葉若美。
若美的丈夫,跟學校的舞蹈老師有了婚外情,
也許出於報復,又也許是因為對子行的好奇,
彆扭著地,兩人漸漸發展出了一段曖昧的師生關係。
這段感情,看似「越界」,但跳脫出師生框架來看,其實不過是兩個傷心人的互相舔舐。
而葉若美這個角色,更是被劉嘉玲賦予了靈魂。
每一場戲,從目光、肢體,到情緒的變化,都細微得恰到好處。
那種稍縱即逝的不可捕捉感,在電影的大螢幕上,纖毫畢現。
最後那段舞池相擁,真的太美了。
這是一部標準的,台灣校園青春片。
溫暖陽光,雖然有些片段很無厘頭,卻不會讓人出戲,反而成了捧腹的笑點。
李安的兒子李淳,首次擔任男主角。
與他以往病態、陰鬱居多的角色不一樣的是,
這次的他,有點傻。
九餅(李淳飾),與校花薄荷,青梅竹馬。
九餅一直喜歡薄荷,奈何「做不成朋友」的擔憂,讓他到了大學都沒能告白。
結果,手裡的小鮮花,被同學校的帥氣學長拿走,
九餅就此陷入失戀陰影。
直到與活潑女孩夏天的相遇,他才振作起來,開始了新的人生。
就在此時,薄荷卻出了問題.....
一邊是青梅竹馬的暗戀,另一邊是陪伴打氣的好友,
漸漸地,三人的關係,開始有了微妙的變化。
雖然劇情略微狗血,但輕鬆的氛圍卻讓人覺得很剛好。
本文圖片來源於網絡
港澳台電影一直有著獨特的氛圍。
而這次的片子,更是將這種獨特精準呈現,不去看就太可惜了。
以上,就是金雞百花電影節的部分展映片單。
文章轉載自原創作者:十點君 (十點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