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女演員》創演技類真人秀最低分,冤嗎?

2021-05-08     新劇觀察

原標題:《我是女演員》創演技類真人秀最低分,冤嗎?

作者 / XGH

近期,優酷、江蘇衛視自製的一檔演技競賞類真人秀節目《我是女演員》頗受爭議。「女演員」一直以來都處於熱議的漩渦中,起初是對「中年女演員」生態問題的關注,而後衍生到了對「女演員」生存困境的關懷。

這些年陸續播出的演技類真人秀中也有不少對「女演員」的探討,而這檔節目卻直接大談「女演員」話題。演員本就是一種職業,這樣的「性別區分」真的有必要嗎?

從賽制、導師團的性別比例等方面來看,《我是女演員》就是在刻意製造性別話題。節目主打培養新生代優質女演員,導師團除了作為「教導主任」的劉濤是女性以外,其餘諸如教研組長張曉龍、班主任天團嚴屹寬、鄭元暢、李治廷等皆為男性,因此在節目播出後,網友們對該節目的評價普遍為「男性凝視」、「對女性惡意」等負評。

無形中得罪了「女權」,也難怪該節目的豆瓣評分只有2.4,而且評分還在持續下降中。在演技類真人秀中,《我是女演員》無疑創下的最低分,冤嗎?

強打「女性」標籤,難免引發性別戰爭

因為主打培養「女演員」的標籤,不少網友將其歸類為「女性綜藝」,但縱觀以往的女性綜藝,往往是爭取女性權利、抬高女性地位、標榜女性獨立,然而這部綜藝卻全程都在貶低女性能力,甚至出現了當中彩排激情戲的考核內容。

現場的導師團中,除了班主任、教研組長以外還有飛行嘉賓作為臨時導師,其中因《山河令》大火的張哲瀚、龔俊也在其中。

「激情戲」雖然是表演中的重要學習內容,但放在真人秀節目中展現是否合適,這一點尚存爭議。另外,鄭元暢作為導師,以排戲為由與女演員進行親密的肢體接觸是否正常,這一點也存在爭議。

在某期節目中,導師團還讓女演員們進行了撒嬌訓練,這個情節被剪輯成病毒視頻在網絡上傳播,也引發了不少女性網友的不適。

「撒嬌女人最好命」成為了女性甩不掉的標籤,然而當今社會對女性的形象明顯包容了許多,節目刻意讓女演員們進行千篇一律的訓練真的有助於培養出優質的演員嗎?

當然,這些訓練放在高校的課堂上無可厚非,演員要進行聲台形表的訓練缺一不可,可是在節目中刻意貼上「女演員」標籤,突出「女性」與「男性」的區別,導師團的性別安排比例也極其不合理,自然會成為了網友們詬病的原因。

導師團不加分,反而拉垮?

在先導片中,劉濤作為教導主任介紹了選擇這些演員作為導師的原因:嚴屹寬是學院派,對表演很有要求,也很專注於和熱愛表演;鄭元暢雖然沒有學院派那麼理論淵博,但卻是個有趣的靈魂;李治廷的綜合能力很強,涉獵的範圍很廣泛;張曉龍的作用是為了訓練演員們的古裝戲身段。

看上去幾位導師各有分工,但實際排練的情況卻與先導片中介紹的大相逕庭,無論是彩排過程還是考核現場都可以用李成儒的「如芒刺被、如坐針氈、如鯁在喉」在形容。

這些演員的演技除了劉濤成為了公眾公認的演技派以外,其他人的演技都存在質疑,甚至還有不少令人詬病之處。張曉龍因為《甄嬛傳》獲得關注,他本身也是專供古代史的碩士,還是中國藝術研究院的副教授和碩士生導師,在《甄嬛傳》中也承擔了教演員們古代禮儀的工作,他的存在並沒有受到太多質疑。

但是鄭元暢咆哮式的演技、浮誇的台詞卻看得令人尷尬,他並沒有起到幫助學員的作用,反而有些拉垮。且不說鄭元暢如今熱度怎樣,就說他最新的電視劇《情深緣起》的豆瓣評分只有3.1,而且評價他台灣腔出戲的並不在少數,他的演技在內地沒有受到太多認可。

李治廷的《歲月神偷》可以說是他的事業巔峰,不過後來進入內地拍攝的影片評分就直線下降,近些年也沒有一些出彩的作品,對於他的演技觀眾早就遺忘了。

再加上嚴屹寬,本來就沒有代表作,最近又在炒和妻子杜若溪的CP,參加了一檔戀愛觀察綜藝《我家小兩口》被全網罵直男癌、對妻子不好。

飛行嘉賓龔俊和張哲瀚也只不過是為了借《山河令》提升這檔節目的熱度,而張哲瀚此前參加《我就是演員》也沒有取得好成績,龔俊更是一位流量小生,他們前去教課、被尊稱為老師,很難服眾。

可以說,導師團的選取並不科學,也並不能讓觀眾信服。這與《我就是演員》的章子怡、劉燁、郝蕾、張頌文無法相提並論,與《演員請就位》中的四位導演更是無法匹及。

導師們的演技就很尷尬,他們培養出來的女演員如何能夠優質?這個節目最終的評選結果也不免讓人生疑。

學員質量堪憂,誰在濫竽充數?

以往演技類節目尷尬,主要是學員質量不行。無論在大銀幕還是小螢屏上,演員們演技的瑕疵都會被遮蔽,換之以偶像光環、愛豆光芒。

可是放到綜藝節目中讓導師們審核,一些小錯誤就會被放大,尤其是即興演出、一鏡到底等加深了表演的難度,很多基本功不紮實的演員就會暴露問題。

擁有演戲經驗的演員尚且如此,何況《我是女演員》中選擇的學員許多並沒有接受過演技上的訓練。

學員主要由三部分組成,一是北電、中戲在校生,二是綜藝咖,三是38線龍套演員,整體上來看,這27名學員除了長相姣好以外,基本功非常薄弱。

才藝展示的環節,幾乎所有學員都選擇了舞蹈,有些人只是學習了兩個小時跳舞來濫竽充數,還有一位展示了武術,甚至有一名叫嚴屹南的學員直稱「我什麼也不會」彰顯個性。

雖然才藝展示並不是考核重點,但是在演技的部分這些學員也沒有讓觀眾眼前一亮,更讓人疑惑的是,分班考核之後竟然還有才藝班和綜藝版,難道演技不是評判的標準嗎?這個節目似乎釋放了一個信號,沒有演技也可以當綜藝咖和才藝咖。

一檔演技類綜藝節目,三觀的導向就不正確,很難想像這檔綜藝最後選拔出來的會是什麼樣的C位女主角。

《我是女演員》遭遇罵聲一片是節目的選題從一開始就錯了嗎?其實不然。錯就錯在節目進行過程當中過於在乎噱頭和熱度,卻忽視了選拔女演員的初心。節目是希望幫助更多年輕女演員儘快入圈,並且真正讓有經驗的演員前輩幫助這些後輩們成長,可是導師們的表現卻捨本逐末,用搞笑的綜藝感掩蓋了節目的功能性。

演技類節目自然是市場上所需要的,但如何做好一檔演員生態節目卻是從業者必須認真思考並且亟待解決的問題。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nwVSSnkB9wjdwRpvNFn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