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迴響》的「高端謊言局」,讓迷霧劇場打開懸疑故事新可能

2023-03-28     新劇觀察

原標題:《迴響》的「高端謊言局」,讓迷霧劇場打開懸疑故事新可能

作者/李木

女警察前往案發現場調查取證,卻在一段現場監控畫面中看到自己的丈夫。比起枕邊人成為「嫌疑人」,更令女警察鬱結的是,自己早已遍布暗礁的婚姻在這次意外的發現中,求錘得錘。

迷霧劇場第12部作品《迴響》來了。這一次,熟悉的懸疑風將婚姻和兩性之間不可言說的秘密吹得噼啪響。

就像觀眾說的,這場「高端謊言局」從視覺到心理,都讓人慾罷不能;也在「纏繞敘事」中令人窺見懸疑的更多可能。

「迴響」的新意

「大坑案」發,女警察冉咚咚( 宋佳 飾 )開始調查。

年輕的女性夏冰清( 吳優 飾 )離奇死亡,幾個與之相關的男人及其背後的婚姻家庭關係浮出水面:

父親多年前開車撞人,被傷者一家訛上,為減輕家裡負擔早點賺錢,夏冰清被迫選擇了自己不喜歡的護理學;

畢業後夏冰清進入到麥可康養中心工作,上司徐山川( 朱雨辰 飾 )趁人之危強姦了她,事後答應出錢替她家還債,夏冰清接受,並和已經有家庭的上司徐山川開始一段隱秘的「合約婚外情」;

噢文化的老闆吳文超( 包貝爾 飾 )則是夏冰清一次醉酒後在咖啡館的偶遇,被她發了「好人卡」,並且被告知徐山川曾經強姦她的過往。

而另一出現在現場的嫌疑人——冉咚咚的丈夫慕達夫( 王陽 飾 ),也被發現出現在監控中是因為和別人開房。

因為建立聯繫的原因不是那麼「見得了光」的緣故,與大坑案相關的人員本能選擇用謊言為自己打掩護,於是就有了觀眾所說的「高端謊言局」。#王陽演的慕達夫4集說了6次謊#則尤其典型地展現出「一個謊言要用100個謊言掩蓋」的人間真實,心理懸疑「背刺」人性幽微,婚姻和兩性關係的赤裸現實被用冷靜旁觀的方式呈現在觀眾面前。

劇中人「話裡有話」的潛台詞一方面強化了懸疑氛圍,承載更多信息量,也讓《迴響》有了不同於劇集台詞「直給」的表達方式。冉咚咚和慕達夫,同床異夢的夫妻倆,一個像審犯人「投案自首,會從輕處理」,一個回答「拜託我是你老公,不是案犯」,人到中年左手摸右手的乏味婚姻關係呼之欲出。

更值得一提的是,《迴響》中主觀長鏡頭、平行蒙太奇等鏡頭的調度並非只為了「炫技」,而是有效地參與到故事的講述中。冉咚咚的視角經常會跳出來,帶著觀眾站在她的立場上分辨信息的真偽,同時也真切地感受到這位女性作為妻子受困於自身問題婚姻的無奈和糾結。

《迴響》以一樁命案來揭開一地雞毛的婚姻和兩性問題,案件本身的淋漓殘酷,恰到好處地中和了多角戀的狗血,抽絲剝繭地分辨真話和謊言的過程,也將心理懸疑的抓手握住了。

「懸疑」的多面

如何定義「懸疑」?

對於現在的觀眾來說,懸疑幾乎是刑偵的代名詞,談到懸疑一定有案件發生,查真相、抓兇手成為觀看懸疑劇快感的重要來源。《迴響》其實也不例外,觀眾們樂此不疲的除了冉咚咚和慕達夫中年夫妻那些事,慕達夫兩次開房背後的隱情,關注的焦點還是在「誰是大坑案的兇手」上。

事實上,懸疑的多面性在長期和刑偵涉案劇綁定的過程中,被低估了,它不僅意味著一個結果,一個瞬間的快感,還能帶來更多的感官刺激和精神延宕。

今年迷霧劇場回歸的作品《回來的女兒》是很典型的例子。家庭懸疑的組合顛覆了傳統觀念中「家是溫馨港灣」的認識,「散裝一家人」「人均八百個心眼子」的家庭關係令人不寒而慄。觀眾們關注的焦點也從陳佑希啥時候暴露身份,到底是誰殺了小秀,逐步轉移到,到底是為什麼讓一個開始正常的家庭變得四分五裂亂七八糟?進而延伸至上世紀嶺南小城的街坊鄰里關係,周遭人面對一個莫須有的傳聞時驟變的嘴臉和態度,給懸疑劇的落地找到了穩穩的根基。

懸疑的指向不再是一個單純的結果,而是開始反向提問,問題的指向則是現實關切。

同樣將懸疑的多面呈現出來的還有《平原上的摩西》。這部劇雖然也是案件打底,但不追求懸疑刑偵劇的強情節、快節奏和多反轉,6集*70分鐘的體量更像是一部超長電影,不疾不徐地展現齣兒時青梅竹馬的一對年輕人在父輩的變故中走散,重逢時卻意識到彼此都曾是舊案的參與者的過程。

在劇中,導演甚至有時間用固定機位拍攝一個正在吱吱搖頭的老式電扇,濃烈的時代氛圍和生活氣息也在電扇的轉頭中徐徐送來。在《平原上的摩西》里,案件的結果反而成為次要的,時代的更迭和人物的命運比起舊案真兇更有衝擊力。極溫吞細膩的鏡頭語言不僅挑戰了懸疑自帶倍速的敘事節奏,也讓時代情緒給觀眾留下深深感懷。

從某種程度來說,迷霧劇場中的「懸疑」成為了一種敘事手法而非傳統意義上的類型概念,也正是因為如此,「懸疑」的表意空間才能夠拓寬,讓觀眾能夠看到更多可能。

「迷霧」的探索

愛奇藝的迷霧劇場至今走過三年,從驚艷亮相到沉穩回歸,期間得到的行業和觀眾的讚譽不少,甚至曾獲得「能夠超越迷霧的只有迷霧」這樣不論何時看,怎麼看,都是頂格的評價, 是名副其實。

如今懸疑劇百花齊放,除了類型常青樹的先天基因之外,迷霧劇場帶來的變化和潛力無意是非常鼓舞士氣的。

一面是劇集「脫水」勢在必行,另一面是短劇集因為播出期短面臨的商業價值瓶頸,加之即便彼時有分眾的思維萌芽,也沒有一家視頻平台真正瞄定類型受眾,為垂直圈層的用戶定向匹配優質且可持續的劇集內容。

迷霧劇場開了先河。

劇場化的運營實現了類型劇的高度聚合,為懸疑愛好者這一垂類受眾提供了長期且可持續的「精神食糧」,形成了廠牌的印象;也通過「一年一會」的排播模式,留住了這部分粘性強、忠誠度高的用戶;同時也解決了短劇集商業化的難題。

從品質上來說,迷霧劇場不僅保持了高質量的創製水準,成為「中劇崛起」的標杆,更難能可貴的是沒有原地踏步,始終在探索新的視聽語言表達、新的敘事策略和新的元素融合。同樣是家庭懸疑,《回來的女兒》和《八角亭謎霧》的氣質味道迥異,而《迴響》則不僅有心理懸疑的精神洞察,還有對家庭婚姻現實生活的聚焦和關切,讓懸疑有更豐富的表達空間和載體,無形中帶動了整個行業內容基準線的提升,也讓更多有才華的創作者有了機遇和創作的空間。

愛奇藝迷霧劇場負責人戴瑩曾在採訪中表示,推出迷霧劇場的初衷是希望能創新和引領這個行業的內容。迷霧劇場在類型和風格等方面不需要給過多的限定,因為它誕生就是給行業帶來更多可能性,未來應該也是更多可能性的代表,大家會看到很多樣態的作品。

而就在近期,傳來了《隱秘的角落》被日本翻拍電影的消息。它打破了由中國採購海外IP的傳統「內輸入」模式,而是以優質影視IP吸引海外製作公司翻拍,實現中國影視IP的「外輸出」。這不僅開拓了中國故事出海的新模式,也讓文化自信有了更寬廣的意義維度。

創新意識並非愛奇藝的迷霧劇場獨有,而能夠將創新作為長期主義堅持下來,並且持續不斷地刷新「懸疑」的定義,桃廠是獨一無二的。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bc9f9482cd08442e94276d17187c98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