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一起設計(ID:together-design)
音樂學院
The Ian Potter Southbank Centre
最近,我們發現在澳大利亞墨爾本的市中心,出現了一棟特別的建築,它的設計與周圍的建築相比顯得非常獨特
層層疊疊的外立面呈現出不規則的樣子,很有韻律感。但光看外表卻很難搞清楚這是一棟幹什麼的建築
其實,這是一棟名為伊恩·波特南岸中心(The Ian Potter Southbank Centre,後稱 IPSC)的建築,是墨爾本大學專門建造的「音樂學院」
這棟大樓由建築事務所 John Wardle Architects 設計,JWA 由設計師 John Wardle 創立,在澳大利亞也有著不小的影響力
創始人 John Wardle
部分作品
那麼說回 IPSC,我們發現它不僅外觀奇特,在室內部分也別有洞天。接下來我們就從建築到室內的空間順序來介紹。
在外立面最吸引人眼球的,估計就是下圖這個巨大的圓形窗戶了,許多人經過這裡都會駐足片刻
從這扇窗戶可以看到裡面的管弦樂團在演奏
除了這扇巨大的窗戶之外,其實在這棟樓的一層還分布了許多比較小的圓窗,行人同樣可以從這些「洞」看到音樂學院裡的風景
據說這樣的設計靈感,是來源於英國著名藝術家威廉·賀加斯於 1741 年的文學作品《The Enraged Musician》。該作品中描述了上流社會在家演奏音樂和街道上平民演奏音樂時的衝突場景
設計師希望通過這樣別出心裁的設計,打破衝突,增強音樂學院與周圍社區街道之間的關係。另外,還能看到在混凝土外立面上有一顆顆豆子搬的陶瓷顆粒,據說總共有 66000 個,按照獨特的序列排序,並且也安置了凹洞。
這樣讓外立面同樣具有層次感和韻律感,同時也是一種虛實結合的手法,這些一顆顆的「小豆子」實際上也是音符元素的一種反映
外立面逐漸彎曲並凹陷,形成了 IPSC 的入口,據此還在入口的凹陷處設置了一條石凳
在進入室內之前,你可以透過剖面圖和結構示意圖了解整個 IPSC 空間的功能分布
接著我們進入大廳,一眼就能看到與外立面運用了相同元素的拱形結構
因為在扶手和欄杆採用了燈帶的設計,使得整個空間的線條感非常強烈。而且內裡面的設計與外立面相呼應,同樣有著非常有代表性的韻律感,與其「音樂學院」的功能相匹配
演奏廳的大門還採用了感應式的自動門設計
除了大廳之外,IPSC 中還布置了許多休息空間、社交場所
這個看似簡單的長條形台面設計,有著不規律的線條形狀,這實際上是充分考慮到使用的場景,例如學生可以靠在上面休息,符合人體工學;或者可以將樂器暫時靠在上面;以及檯面上還有充電口,非常的貼心、人性化
台面往裡延伸會越來越寬,在這裡擺放一個椅子就能用來工作學習;在末尾的窗邊還能看到一張大桌子
這張大桌子可以用來作為學生討論交流的場所,窗戶帶有略微起伏的設計,讓空間更加具有動感;同時窗外的光線以及街道景色也能進入室內
除此以外,IPSC 還有眾多其他的休息空間
或者專門的練習室
這個鋼琴的練習室帶有一個全高的玻璃落地床,大小剛好能框住屋外的建築物,形成別樣的風景
屋外的走廊同樣也有這麼一個玻璃窗。走廊的設計採用了裸露的吊頂,燈具從天花板直接垂下
再來是整個 IPSC 最重要的演奏廳,這裡最特別的就是與外界相連的圓形窗戶
這扇巨型的窗戶能夠透過一個像是開關的圓形木盤來關上,同時可以注意到牆面的條紋狀,這都是為了適應演奏廳的隔音設計
另外還有一個較小的室內音樂演奏廳,這裡雖小,但依然用非常簡約淳樸的設計來構造出了獨特的空間感
燈光的設計算是空間的亮點,在舞台邊上的扶手上都能看到燈帶的設計
以及,演奏廳的兩邊、天花板,都採用了隔音材料,有著非常厲害的隔音效果
整個 IPSC 的設計充滿了 JWA 對工藝和精緻細節的追求,同時這樣「感性」的建築,在民眾和城市之間搭建了一個獨特的溝通橋樑,關係也就更加友善了。
本文圖片來源於 JWA 官網
網址:https://johnwardlearchitects.com
版權歸其所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neejD3EBfwtFQPkd4x6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