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子一個很火的段子:不要大聲責罵年輕人,他們會立刻辭職的。
領英發布的《第一份工作趨勢洞察報告》像是論證了這句話。
領英數據顯示,日前職場人第一份工作的平均在職時間呈現出隨代際逐漸遞減的趨勢:
70後的第一份工作平均超過4年才換,
80後則是3年半,而90後驟減到19個月,
95後更是平均僅僅7個月就會選擇辭職;
因此,經久不衰的話題「入職未滿三年跳槽的年輕人多」又上了熱搜
圖片來源:微博熱搜
一份對1984名職場人士進行調查顯示:
90.0%的受訪職場人士指出周圍入職未滿3年就跳槽的年輕人多。
跳槽的原因各種各樣,有的因為公司現狀與心理預期不符、有的是因為公司經營狀況不好,
最常見的原因是關於薪資福利待遇、工作內容和職業發展瓶頸的。
面對工作中的不如意,69.9%的受訪人士認為新人要懂得克服困難的過程也是學習的過程。
圖片來源:微博截圖
年輕人往往一言不合就跳槽,成為了跳槽大軍里的主力軍。
在此情況下「跳槽新常態」被各媒體稱為嚴肅的命題拋出。
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年長者對年輕人另眼相待,認為這是「瞎折騰」是年輕人缺乏「缺乏職業精神」的表現。
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發現,要求年輕人始終如一,已經不合時宜了;
社會對跳槽的容忍度也越來越高,有些年輕人會因此被扣上「不思進取」的帽子。
1
那麼頻繁跳槽
真的是年輕人的錯嗎?
這條熱搜下面,高贊的評論是這樣的:
「3年沒漲工資,工資低,不跳等著公司大發慈悲?」
「都什麼年代了,還年輕人不要注重薪資,我們來談談理想」
「現在是全民副業的時代,工資不高還累幹嘛還留在那裡」
「為啥要克服呢,這是做慣了資產階級的奴隸也要鼓勵年輕人一起苟嗎」
「一到幹活的時候,領導就說好好乾,公司不會虧待你的。一到發錢的時候就說,年輕人要眼光放長遠,不要光看眼前…」
基本上回答都是年輕人,因為他們深有體會。
2
現實:落差感與壓迫感並存
其實,除了自身原因之外,高昂房價、延遲退休、學歷貶值這些現實的落差和壓迫感也是激勵年輕人跳槽的重要原因。
過去,只要你足夠努力足夠勤奮,在北上廣也是有機會擁有一份體面生活的,但如今似乎有些遙不可及。
《圓桌派》有一期就聊到「跳槽」的話題,關於年輕人為什麼喜歡跳槽,蔣方舟在節目裡這樣說:
「大部分年輕人是很難獲得獲得戶口的,網際網路公司一般都不能提供戶口,加上不斷上漲的房價,使得年輕人根本買不起房子,所以某種程度上給了年輕人很大的自由,跳到這和跳到那本質上沒有區別,不像過去由體制內選擇下海,會經歷明顯的身份變化,現在對於年輕人而言,只是一個工資多和工資少的問題。」
梁文道則認為:
「對於剛畢業的年輕人而言,既然買不起房子有沒有戶口,但很需要儲存更多的錢,那些通常每年基本上都會比上一份工作工資要高,所以年輕人為什麼不跳?」
這種可實現薪資增長的跳槽無可厚非,但一部分人的跳槽只不過是換了份工作,並沒有其他變化的時候,這種無效的跳槽,難怪越來越迷茫。
3
這屆年輕人跳槽比上班還勤奮
崔永元在接受採訪中,從自身的角度說出了頻繁跳槽年輕人的心聲:
時間太少,只能留自己做想做的事情。
跳槽是一種更快實現自我的方式,無論是從經濟上,還是從尋找更好的自己。
這屆年輕人也沒那麼容易妥協。
錢、時間、被尊重,一個也不能少。
不得不說,這屆年輕人,雖然存款沒多少,但比哪一代都會享受生活;
做什麼事都要儀式感,即便是掏空花唄、信用卡也要有質量的生活,更何況,工作也只是生活的一部分。
所以,職場新人能夠頻繁跳槽,在很大程度上,
是因為他們當中很多人並沒有什麼壓力,處於「一人吃飽,全家不餓」的狀態。
4
無進階的跳槽
不如自我增值
如果頻繁跳槽卻只是走馬觀花地看看
換工作不過是換一批同事,換一個工作環境而已,
每天還是不耐煩、不學習、不進步
遇到問題不想著解決而是逃避,那麼跳槽就是白跳。
跳槽,不能讓任何人徹底走出職場的困境,
也並不能帶來任何長久的安全感。
你在這個公司遇到的問題,下一個公司保不齊還會有,
而且還有新的讓你不能適應的部分
如果一味遇到困難就躲避,那麼跳槽只會讓你越跳越迷茫,最後陷入泥潭。
良禽擇木而棲,梧桐築巢引鳳凰。
跳槽體現求職者與用人單位的雙向選擇,
適宜的跳槽可以激發個體與社會的雙重活力。
年輕人跳槽之前,先要積累資本,要想著成為「良禽、鳳凰」,
而後才是掌控火候與把握時機,即不在該跳槽時猶豫不決,也不在不該跳槽時盲目衝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