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周燚
命題劇,不好拍。選准展開角度、敘事主體是關鍵。
《山海情》的主創很聰明。扶貧是很大很宏觀的命題,《山海情》卻拍得很小、很細微、很細膩。小到怎麼種蘑菇賣蘑菇,小到怎麼引水灌溉秧苗,小到怎麼在工廠擰螺絲。
這種方法論,就是「提煉」。即從脫貧的素材里,提煉出戲劇點。所以《山海情》在敘事上有所取捨,是選擇性敘事,是跳脫的(不一定是前後邏輯必須相連的),一些人物可能會出場幾集就會下線,除了馬得福這個人物貫穿始終,除了黃軒這個領銜主演,其他演員的戲份各自並不是很多。
這就決定了《山海情》必須是群戲,而串聯起這些散點的人物、散點的情節,需要一種人物關係,這種任務關係就是正午陽光擅長的家庭人物關係。正午陽光的很多劇都離不開對家的描寫。
當然,任何電視劇落點還是在人,寫人的性格、人的品質、人在特殊環境里的命運、人與人的情感。
《山海情》的共情點是原始的,大眾的,共通的。本文筆者解析《山海情》里的愛情、親情和友情。
愛情
1.馬得福-李水花-安永富的愛情
馬得福和李水花愛而不得的愛情,充滿了「命運感」,這對「苦命鴛鴦」的感情,糾結又動人。
馬得福從農校畢業後,走馬上任配合上級開展吊裝移民工作,而馬得福一回去就聽說李水花要結婚的消息,馬得福的心裡是難過的。馬得福和李水花是青梅竹馬。李水花的命運是悲慘的。當年李水花的父親要是同意她考學,估計考的不比馬得福差,可惜最後卻被父親換了水窖和驢。湧泉村的女子為了一頭驢就能嫁人。
麥苗、馬得寶、尕娃、水旺、李水花五人爬火車離開了村子,打算去外面打工掙錢。父親要賣女兒,李水花一開始是不管父親李老栓的死活的。馬得福在火車上追回了麥苗、馬得寶、尕娃、水旺四人,卻放走了李水花,內心深處馬得福不想李水花嫁給安永富。李水花跑了,苦水村說李老栓騙婚打了李老栓,因為李老栓已經收了彩禮了。為了化解苦水村和湧泉村的糾紛,為了自己的父親不被打,李水花最後還是主動回來了。李水花認命了。
幾年後,李水花生了個女兒叫曉燕,安永富對水花很好,攢了錢說要給她蓋個大水窖,修水窖的時候因為塌方變成了殘疾。李水花此生從此欠下了安永富一份大情。
安永富雙腿落下殘疾後,李水花成了家裡的唯一勞動力、頂樑柱。女人頂起一片天。在生活上,馬得福多次向李水花施以援手。
安永富殘疾後,經常對水花發火。安永富鬱悶想要去死,說水花對自己有多好他心裡就有多憋屈,他還不起這個情。李水花說如果不是為了給她挖水窖他也不會變成這樣,不管安永富變成什麼樣子安永富都是她丈夫,都是曉燕的爸爸。
馬得福—李水花—安永富這組三角人物關係,是《山海情》最精彩的戲劇設定,好就好在三個人物都是好人,好在三個人物都沒有錯。錯的是命運。
水花是農村獨立女性的寫照,吃苦耐勞,愛家顧家,通曉情理,不屈於貧窮,在苦難中保持向上的精神。
2.馬得寶和白麥苗的愛情
馬得寶和白麥苗是一對「異地戀」,一頭相思在寧夏,一頭相思在福建,思君不見君,共走脫貧路,天涯若比鄰。編劇這麼設定,對照《山海情》的主題,起到了雙關的作用。
馬得寶和白麥苗從小也是青梅竹馬,日久互生情愫。
馬得寶、水旺、尕娃被磚窯老闆趕走了,麥苗感到愧疚,因為磚窯不收女工,麥苗覺得是自己連累了他們。馬得寶、尕娃和水旺干扒火車的活兒,警察追來,尕娃弄丟了,麥苗又一次感到內疚,因為如果不是她影響他們招不到工作,他們就不會去扒火車,如果不扒火車,尕娃就不會丟。
馬得寶覺得尕娃肯定去了新疆,麥苗想和馬得寶一起去新疆,馬得寶最後卻沒有帶著麥苗去新疆。麥苗覺得馬得寶丟下了自己,麥苗是傷心的。
此後,馬德寶從新疆回到了寧夏,決定在寧夏種蘑菇而不去福建找麥苗了。馬德寶和白麥苗開啟了福建、寧夏兩地間的通信之旅。
麥苗收到了一封馬得寶寄來的信,福建工廠著火了,麥苗衝進火場搶救物資卻弄丟了信,頓時慌了神。對麥苗來說,得寶的信就是她的精神後盾。
親情
1.馬喊水和尕娃媽的兄妹情
尕娃丟失是一條懸疑線,隨著劇情的推進,尕娃的下落應該會有所交代。
尕娃丟了,尕娃媽又犯病了。馬喊水帶著尕娃媽回老家去,因為他妹妹必須得有人看著。
吊莊的日子越來越好了,馬喊水為了妹妹卻選擇回到了湧泉村。這是親情使然。
2.馬得福和馬德寶的兄弟情
尕娃丟了,馬喊水打了馬得寶,馬得寶不願意回家,馬得福勸弟弟回去服軟認錯,馬得寶卻說他沒資格管自己,要不是家裡把錢都供馬得福讀書家裡也不至於這麼苦,馬得福埋怨弟弟不好好讀書,馬得寶說馬得福一來住辦公室,他們卻整天吃苦,在馬得寶看來,馬得福是拿他們當指標給官路鋪爐子,馬德寶心裡多年來一直積壓著對哥哥馬德福的抱怨。
在新疆,馬得寶經歷煤礦塌方的驚險,回到閩寧村後睡得不踏實做噩夢,馬得福看著弟弟頭上的疤,理解了弟弟一路的委屈,此時哥哥對弟弟是心疼的。
專家凌一農提倡蘑菇種植,讓馬得福帶頭示範,但是馬得福沒有錢,此時馬得寶主動提出想要試試種蘑菇,他有錢蓋大棚。本來馬得福擔心馬得寶三分鐘熱度,馬得寶說自己可以寫保證書。實踐證明了馬得寶的吃苦耐勞、敢冒風險、勤勞致富的品質。
3.白麥苗和白校長的父女情
有政策要把閩寧村的年輕女生送去福建莆田打工掙錢,麥苗決定去。白校長是支持的,麥苗卻覺得是父親煩了自己,是想把她打發走。白麥苗和白校長父女的情感矛盾,和麥苗媽媽的去世有關。當年白老師省下工資給麥苗媽媽買了一個炭爐子,麥苗媽媽卻因那個炭爐子而死。
麥苗去福建臨走前來找李水花拜託她以後多照顧照顧白老師,她和白老師鬧了這麼多年彆扭,突然要走了心裡卻不是滋味。白老師給麥苗收拾行李的時候,給她帶上了全家照。
麥苗雖然在白校長面前充滿著倔強,但也飽含著愛。
友情
1.馬得福和陳金山的革命友誼
《山海情》里,陳金山和馬得福分別的戲份,主創拍得很動人,很雋永。
馬得福聽說陳金山要走的消息急匆匆趕來,陳金山不願意麻煩大家想悄悄離開,不要驚動大家。
2年來,陳金山在閩寧村做了不少事情, 看到閩寧村的變化陳金山很欣慰,陳金山也很捨不得這裡。
二人學著對方的鄉音送別,為了脫貧的目標,二人並肩作戰,建立了深厚的革命友誼。
2年前,接陳金山來的人是馬得福。2年後,送陳金山走的人是馬德福。
2.海吉女工姐妹情
海吉福建女工,因為性格不同,相互之間難免關係有小摩擦。
張一娟曾為海吉女工身份羞恥,因為福建的人都看不起海吉女工。一日麥苗半夜聽到下鋪張一娟傳來的哭聲(因為劉家強),大家發現她最近狀態不對擔心她出事,麥苗撇了撇嘴說出什麼事也是她自找的。次日秋紅幫她洗衣服,卻遭到了隔壁女工的刁難,此時張一娟勇敢地替秋紅打抱不平。
麥苗鼓勵大家,一定會掙到錢的,一定會掙高工資,不會讓別人瞧不起的。最後,海吉女工全員通過了考核。
海吉女工在新的環境里不懼困難適應變化,保持人格獨立精神獨立,團結互助,自強不息。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mb-EIHcBuNNrjOWz_QB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