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父母對孩子的期望都很高,希望能養出「別人家的孩子」,但往往希望越大、失望越大,一些家長經常把「你怎麼這麼笨」掛在嘴邊。「別人家的孩子」固然好,但再怎麼好,也都是別人家的。與其天天羨慕別人家孩子,酸自家孩子,不如轉換一下想法,怎麼讓自家孩子成為最好的自己。
琳琳和心婷是好朋友,今年讀三年級,暑假後,琳琳到心婷家玩,正好心婷的媽媽也在家,就問起了兩人的考試成績。琳琳高興地說:阿姨,我這次考了班級第五名,語文95,數學99,英語98。聽到琳琳的成績,心婷媽媽滿臉羨慕,一邊夸琳琳成績好,一邊嘟囔:你看人家琳琳,成績總是這麼好,一直都是班級前5名,你們倆是好朋友,你的成績怎麼就能跟人家差那麼遠呢,是我平時對你不夠好,還是你上課不專心聽講啊?」
聽到媽媽的話,心婷感到非常尷尬,生氣地跑回了房間,琳琳也找藉口回家了,這已經不是第一次媽媽當面跟兩人做比較了。每次心婷都覺得自己是醜小鴨,心情很低落,但媽媽似乎沒有意識到,還是會自顧自的說。
如果心婷的媽媽站在孩子的角度想一想,她或許會了解孩子是多麼的無助。當孩子被罵的時候,她無力反駁和辯解,因為媽媽說的是實話,但不知怎的,就是特別讓人傷心。自己沒有別人優秀,心理難免會有落差,再加上家長的嘮叨,壞情緒一直憋在心裡,遲早能把孩子逼瘋。
心理學家多蒙茜洛諾爾特說: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批評之中,他就學會了譴責;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敵意之中,他就學會了爭鬥;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友愛之中,他就學會了這世界是生活的好地方。對於家長來說,想讓孩子變得優秀,就得儘量放下成見和偏執,學會正確的管教孩子的方法,用讚揚和鼓勵的態度對待孩子,看到、放大他的閃光點,才能讓孩子更好地成長。
1、當一個孩子長時間被視為榜樣,被比下去的孩子可能會感到氣餒,對自己喪失信心,甚至會不自覺的把自己排除在這個家庭之外,認為自己是「多餘的」、「失敗的」,甚至認為自己太差,不值得被父母愛。孩子一旦有了這種想法,自卑感會越來越重,在學習上也會缺乏鬥志和熱情,反正怎麼努力也比不上別人,爸爸媽媽也看不到自己的努力,索性就放棄了。
2、人和人本來就是不同的,存在性格、天賦、能力等方面的差異。家長不要把一個孩子作為衡量另一個孩子的標準,你的孩子可能在學科成績上不如別人,但在運動、音樂方面可能優於別人,要看到孩子的閃光點。
3、經常把自己孩子跟別人比,會讓孩子產生挫敗感,影響自信心。有些家長經常把自己的孩子拿來跟優秀的孩子比,如果孩子表現出不滿,家長還埋怨孩子太脆弱,「有本事考這個分數,就別怕別人說」這種話更是隨時掛在嘴邊,對於孩子來說,可謂是毀滅性的打擊。
畢竟,這是家長自己給孩子樹立的榜樣,不管孩子是否接受。可是你知道嗎,如果孩子從心底不滿意,那麼行動上也不會接受。孩子一直達不到父母的要求,很可能會進行自我否定,以後遇到困難的時候容易退縮,想著反正自己也做不到。
「別人家的孩子」固然好,那是因為「別人家的父母」在教育孩子方面花費了大量的心力,想教育出「別人家的孩子」,先成為「別人家的父母」。
1、尊重孩子,用欣賞的眼光看待孩子的閃光點。
教育專家指出:「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優點和缺點,不管多麼差的孩子,都有自己值得驕傲的閃光點,一個成功的父母和一個失敗的父母的最大差別在於,前者把孩子好的東西挑出來,加以肯定;而失敗的父母,一眼看到的全是孩子的缺點。」
閨蜜的女兒樂樂7歲了,最近放暑假,有一天樂樂在家裡搭樂高,突然問她:媽媽,我是不是很笨?閨蜜一愣,回顧了最近幾天發生的事情,想不出到底是哪裡出了問題,就試探的問樂樂:「為什麼會這麼說呢?」樂樂有氣無力的說:「我連一個房子都搭不好,我沒有其他小朋友那麼心靈手巧,你看別人都會打球、騎自行車,但是我什麼都不會,連房子都搭不好。」
聽到樂樂這麼說,閨蜜撫摸著樂樂的頭,微笑著說:「怎麼會,你怎麼能這麼想呢,你的優點有很多呢,比如你很善良、很堅強、不怕困難、勇往直前,這些都是你的優點啊,雖然這麼久了你還沒搭出來房子,但我看到你已經嘗試很多次了,你已經盡力了,你是一個不怕困難、勇往直前的寶寶」。聽到媽媽的話,樂樂咧著嘴笑了,我相信,閨蜜已經把自信的種子放進了樂樂的心裡。
2、告訴孩子,你不比別人差
心理學家指出:「當孩子克服困難的表現受到讚揚時,孩子自信的心理品質可以得到強化,他會更加努力的向這方面的困難挑戰;如果孩子經常失敗,一旦有成績,父母能及時給與表揚,孩子的自信心就能得到加強,就會不斷進步」
3、當孩子犯錯時,家長要保持冷靜
當孩子犯錯時,他內心也是非常慌張的,要告訴孩子:爸爸媽媽不會因為他犯錯的一件小事而責怪他,無論何時,爸爸媽媽都願意站在他的旁邊,支持他、理解他、幫助他。
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要保持一致性,不能因為心情好就放鬆要求,心情差就加強要求,否則會讓孩子手足無措、無所適從。
4、維護孩子的自尊。
孩子犯錯時,家長可以對孩子進行教育,但要注意教育的場合和時機,顧及孩子的情緒和心理承受力,做到對事不對人。家長可以指出孩子犯錯的地方,讓孩子意識到自己的錯誤,並告訴孩子正確的解決問題的方法。
家長切忌對犯錯的孩子使用過激的語言,更不要體罰孩子,因為體罰唯一的作用,就是打擊孩子的自尊心,激化孩子和父母之間的矛盾,讓孩子的心離你越來越遠。
培養一個優秀的孩子是家長們共同的目標,在培養孩子的道路上,家長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孩子不努力、學習不主動、遇人不淑,交到了壞朋友……,這一路縱然坎坷,但只要堅持,總會有鮮花盛開的那一天。
教育之路道阻且長,家長在行進的路上,要和自己的戰(孩)友(子)保持良好的關係,給孩子肯定、愛和鼓勵,少挖苦、諷刺、否定,兩個堅定的人手牽手一起走,相信會讓孩子走的更穩、更遠,也會讓親子關係變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