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板工程案例分析,16個常見問題,32項預控措施,值得收藏

2019-10-31     建築界一哥

《房建施工質量控制》專欄,本月更新「21篇質量分析及預控措施」,詳情查看下方卡片

模板工程質量案例分析

1、存在問題:模板周轉次數太多,已嚴重翹曲、起皮的模板仍在使用。

原因分析:

模板材質較差,強度、剛度不符合要求

模板重複使用次數過多,且在重複使用前未將翹曲、起皮變形嚴重的模板進行必要的處理就投入使用

模板支設前,未塗刷脫模劑

項目工程部、監理以及施工單位對模板的專項檢查驗收不到位

預控措施或方法:

首先應要求施工單位採用材質較好、強度和剛度均滿足使用要求的模板

模板周轉次數過多,在重複使用前,施工單位自檢合格後,應由項目工程部對模板強度和剛度、尺寸、完整性等進行檢查驗收,對存有嚴重翹曲、起皮變形的模板應嚴禁投入使用,模板重複使用前應作塗刷脫模劑

加強技度、拼縫處嚴術交底,發現現場已經安裝有嚴重翹曲、起皮變形的模板,應及時要求更換,確保模板剛度、強密性,以及模板表面的平整度

2、存在問題:模板拼縫不嚴。

原因分析:

施工單位技術交底和「三檢」不到位

操作工人未按模板翻樣圖或在未進行模板翻樣的情況下隨意下料製作模板,尺寸有誤

安裝時對模板拼縫不嚴處未採取有效措施進行處理

工程部、監理對模板的專項檢查驗收(特別是拼縫質量)流於形式

模板支設完成後暴露間歇時間過長,造成拼縫處因模板變形而不嚴,澆築砼前未澆水濕潤

預控措施或方法:

檢查施工單位的模板翻樣,應要求施工人員按照1/10—1/50比例將各部位細部翻樣成詳圖,詳細編注

認真對操作工人交底,強化工人質量意識

模板無論採用何種材料製作,接縫應嚴密(2mm以內),且拼縫處應加貼雙面膠,確保不出現漏漿

施工單位"三檢"和工程部、監理的專項檢查驗收要認真落實,對樑柱節點處應重點檢查

木模板安裝後暴露時間不宜過長,澆築砼時,木模板要提前澆水濕潤

3、存在問題:模板內垃圾未清理乾淨,夾渣。

原因分析:

施工單位技術交底不到位,操作工人(特別是木工)較為隨意,質量意識差

模內垃圾未及時清理,牆柱根部和樓梯施工縫位置未留設清掃口

施工單位"三檢"(即班組自檢、交接班組互檢、質檢員專檢)和項目工程部、監理的檢查均不到位

預控措施或方法:

要加強對每位操作工人的技術交底和管理力度,要做到"工完料清"

模板過程中,在牆柱根部、樑柱接頭處預留清掃孔,預留孔尺寸≧100×100mm

砼澆筑前,應及時用壓縮空氣機或壓力水將模內垃圾清除乾淨,並及時將清掃口處封嚴

施工單位和項目工程部、監理在模板驗收時,應就模內垃圾清理情況作重點檢查

4、存在問題:節點位置模板拼縫不嚴且用編織袋封堵。

原因分析:

施工技術交底不到位,工人操作隨意,質量意識差

模板製作下料尺寸有誤,造成節點位置模板拼縫不嚴

施工單位"三檢"(即班組自檢、交接班組互檢、質檢員專檢)和項目工程部、監理的檢查均不到位

預控措施或方法:

加強技術交底力度,提高操作工人質量意識,應要求施工人員認真做好模板放樣,嚴格按照翻樣圖加工下料製作模板,並注意樑柱節點位置的拼縫處理,應向每位木工強調節點位置不得用編織袋或其它雜物塞填

施工單位要認真做好"三檢",合格後應報監理、項目工程部檢查驗收,工程部、監理應加強對節點位置拼縫處理的檢查。對拼縫有較大縫隙或者有私自用編織袋封堵情況的,應責令整改

5、存在問題:板下撓嚴重。

原因分析:

模板及其支承架未按批准的專項方案組織施工,模板龍骨用料較小或間距偏大,掃地杆、拉杆未設或少設,支承架沒有足夠的強度及剛度

對於凈跨大於4m板的模板未按設計及規範要求起拱

支承架立杆(特別是板中部立杆)支設標高不足(鋼管與模板有較大間隙)。

模板及支承架拆除時間過早

施工單位施工單位"三檢"(即班組自檢、交接班組互檢、質檢員專檢)和項目工程部、監理的檢查驗收均不到位

預控措施或方法:

樓板及其支承架支設必須嚴格按照批准的專項方案組織施工,施工過程中、完成後施工單位應認真進行"三檢",再由工程部、監理認真對照專項方案及相關規範要求組織檢查驗收,檢查內容主要包括模板、龍骨尺寸和間距、立杆間距和標高、掃地杆和拉杆(剪刀撐)的設置情況等

若模板支撐如在土地基上,必須採取防沉降措施:將地面預先夯實,並鋪設通長大板

凈跨大於4m板的模板應按規範要求起拱(1-3‰)

嚴格按照規範要求控制模板及其支承的拆除時間:跨度大於2米小於8米的砼強度必須達到75%以上方可拆模,跨度大於8米和懸挑構件,強度必須達到100%方可拆模

已出現嚴重下撓的梁板,必須遞請設計確定處理措施

6、存在問題:柱模鋼管箍間距過大(1.5m左右),易造成脹模甚至炸模。

原因分析:

未按方案施工或方案不合理,技術交底也不到位,有"偷工減料"現象

施工單位技術交底和 "三檢"(即班組自檢、交接班組互檢、質檢員專檢)不到位,項目工程部、監理對柱模板支設和加固牢固性的檢查驗收流於形式

預控措施或方法:

應加強技術交底力度,柱模固定的鋼管箍間距必須嚴格專項方案施工,應根據柱子斷面的大小及高度,柱模外側應每隔500—800mm設置牢固的鋼管箍,必要時應設置對拉螺杆

柱砼澆筑前,在施工單位"三檢"合格基礎上,由項目工程部、監理認真組織驗收,發現柱鋼管箍間距過大,應要求施工單位調整到位,否則不得澆築砼

7、存在問題:模板加固措施不當,產生炸模、構件扭曲。

原因分析:

模板固定不牢固,固定箍間距太大或不牢,大截面柱未設置對拉螺杆,剛度不夠

砼澆築過程中振搗工藝不當,有過振現象

施工單位"三檢"(即班組自檢、交接班組互檢、質檢員專檢)和項目工程部、監理的檢查均不到位

預控措施或方法:

應根據柱截面的大小及高度,沿柱模每隔500—800mm設置牢固的柱箍,必要時應設置對拉螺杆,防止炸模

柱模拼縫處應刨光拼裝嚴密,門子板應根據柱寬採用適當厚度

杜絕砼振搗過振現象

項目工程部、監理的檢查驗收和施工單位的"三檢"應認真落實,特別是監理旁站要有所為

8、存在問題:柱陽角漏漿嚴重。

原因分析:

技術交底不到位,操作工人隨意,質量意識差,模板下料尺寸有誤,造成陽角處拼縫不嚴且未採取有效措施處理

模板固定不牢固

施工單位"三檢"和工程部、監理檢查驗收不到位

預控措施或方法:

應加強對工人的技術交底,提高質量意識,嚴格控制模板下料尺寸,儘量避免模板拼縫不嚴,對不嚴處則應在拼縫處粘貼密封膠帶處理

模板固定應牢固,施工單位"三檢"應認真落實,工程部、監理的檢查驗收更要到位

9、存在問題:樓梯踏步脹模嚴重。

原因分析:

施工技術交底不到位,木工操作人員質量意識差,對樓梯踏步模板支設安裝不牢固

樓梯放線有誤

施工單位"三檢"和項目工程部、監理檢查驗收均不到位

預控措施或方法:

加強對木工的技術交底,提高質量意識。使用鋼模板,每部兩塊側幫必須對稱使用,側幫與樓梯立幫用U形卡連接牢固。如用木模板側板與側幫應安釘老靠,加固到位

樓梯踏步放線應準確,且應認真進行覆核

砼澆筑前在施工單位"三檢"合格的基礎上,由項目工程部、監理認真進行檢查驗收,砼澆築過程中必須安排木工守模,發現模板跑位、脹模等應及時進行加固修整

10、存在問題:基礎磚胎模不順直。

原因分析:

技術交底不到位,操作工人質量意識差,磚胎模砌築未彈線和拉通線

施工單位未組織三檢,項目工程部、監理的檢查驗收不到位

預控措施或方法:

基礎磚胎模砌筑前,應先放出定位線,並做好標記,拉通線砌築,並應檢查覆核所彈磚胎模軸線及墊層標高,以及基礎磚胎模的幾何尺寸

磚胎模砌築應順直,並抹水泥砂漿

對磚胎模的軸線位置、順直度,在施工單位"三檢"合格基礎上,由項目工程部、監理檢查驗收,同時應加強砌築過程中質量的檢查力度

11、存在問題:承重架立杆懸空設置,或直接支設在土基上(未設防沉降措施)。

原因分析:

技術交底不到位,操作工人隨意,質量意識差

施工單位"三檢"和監理、工程部檢查驗收不到位

預控措施或方法:

加強技術交底力度,提高操作工人質量意識,承重架立杆底部必須具有足夠的承載能力、剛度和穩定性,能可靠地承受砼的重量,以及施工過程中所產生的荷載

承重架立杆嚴禁懸空設置

首層承重支架嚴禁直接支設在土基上,底部必須做場地硬化或支設通長墊木等防沉降措施

鋼管扣件必須選用合格產品,要求有出廠合格證和複試報告

內模架搭設完成後,在施工單位"三檢"合格基礎上,由項目工程部、監理檢查驗收

12、存在問題:內模架與外腳手架連接,嚴重違規。

原因分析:

技術交底不到位,操作工人質量意識差,內模架搭設較為隨意

未按照方案要求進行內模架搭設

預控措施或方法:

加強對操作工人的技術交底,提高操作工人的質量意識

內模架與外架是兩個獨立的受力體系,嚴禁內模架與外架連接,對存有此現象的必須作返工處理

施工單位和項目工程部、監理應加強檢查力度

13、存在問題:內模架未設掃地杆,且立杆間距過大。

原因分析:

施工單位技術交底不到位

未按照批准的施工專項方案進行內模架搭設

施工單位"三檢"和項目工程部、監理的檢查驗收均不到位

預控措施或方法:

嚴格按照專項方案進行搭設。承重架掃地杆距地面20cm設一道,應根據層高、澆築板厚等,通過計算來確定縱橫杆的間距,當層高大於4m時,應支設剪刀撐。對支撐系統高度大於8m,或跨度超過18m,施工總荷載大於10kn/㎡或集中線荷載大於1510kn/m的高大模板支撐體系必須進行專家論證

加強技術交底力度,內模架搭設完成後,在施工單位"三檢"合格的基礎上,由項目工程部、監理對內模架的立杆間距、掃地杆和拉杆的設置等進行檢查驗收

14、存在問題:承重支架立杆對口連接不符要求(彎曲)

原因分析:

技術交底不到位,未嚴格按照方案支設

操作工人操作技能和質量意識差,施工單位"三檢"和項目工程部、監理的檢查驗收均不到位

預控措施或方法:

加強技術交底深度和過程檢查力度,承重支架的立杆必須垂直設置,特別是立杆的連接位置,上下鋼管必須垂直對口設置

內模架搭設完成後,在施工單位自檢合格的基礎上,由項目工程部、監理組織檢查驗收,特別是立杆的連接質量,若有彎曲的立杆則必須作返工處理

15、存在問題:後澆帶位置砼未澆築,承重支撐架已拆除。

原因分析:

未嚴格按照專項施工方案進行施工,技術交底工作不到位

工程部、監理監管不力

預控措施或方法:

加強技術交底,工程部、監理應對後澆帶位置模板及支承的搭設、拆除應作重點跟蹤檢查,對後澆帶位置的模板、支撐應單獨設置,在後澆帶混凝土澆築封閉前,不得拆除後澆帶位置的模板、支撐,否則將影響結構的承載能力和穩定性

後澆帶部位砼澆注封閉後,在混凝土強度達到設計強度後方可拆除模板及支撐體系

在模板支撐搭設和砼澆築過程中,施工單位和項目工程部、監理均應加強檢查力度和深度

16、存在問題:立杆頂部與主龍骨偏心接觸。

原因分析:

技術交底工作不到位,未按照專項施工方案進行施工,質量、安全意識差

施工單位"三檢"不到位,項目工程部、監理監管不力

預控措施或方法:

加強技術交底,提高操作工人的質量、安全意識,嚴格按照專項施工方案進行施工

工程部、監理在對內模架驗收時應重點檢查內模架搭設的穩定性、牢固性、安全性,不得有立杆頂部與龍骨有偏心接觸現象,對存有安全隱患的內模架,嚴禁砼澆搗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mD-NK24BMH2_cNUgm6m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