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果滯銷的背後,到底是誰在作怪

2019-10-30     裹果園子

水果從古至今都十分受歡迎,近幾年網絡上頻繁爆出「水果滯銷」的新聞,不管是否屬實都讓人感覺心頭一涼。農戶一年到頭辛辛苦苦種的水果,收穫季節無處可銷,而消費者買不到物美價廉的水果。如今社會物流、信息如此發達,還會出現這種情況,無一不是一種悲哀,不禁讓人聯想到滯銷背後到底是誰在作怪。

首先分析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滯銷​



1.價格貴:在某些採訪節目中了解到,以前批發1.2元的水果,現在批發1元都賣不出去。看到這裡觀眾朋友內心想法是,你一元賣不出去,我5元都買不到這樣的水果,乾脆2元賣我吧!這裡就要給大家劃重點了,產地批發一元,零售價2元產地種植戶寧願虧,也不會賣,畢竟量少,好耽誤時間。批發統貨一元的話,除去損耗、中間環節、人工、運輸費、市場費、攤位費等等,到消費者手裡面翻6-7倍不奇怪。



2.質量差:除了價格外,質量也是導致滯銷的一大問題。質量高價格貴經銷商也許還會收購,畢竟有高端市場能夠消化。質量差、口感問題,即使價格低也很難有回頭客。中間商不是傻子,質量太差誰願意接盤。生鮮產品是有時效性的,一旦賣不出去,隨著時間推移有可能爛在手裡。



3.交通不便:經常看到有報道提到「交通不便」這個詞,難道交通真不便嗎?現在很多地方公路都通鄉下了,種植上萬畝的果園,難道還沒通水泥嗎?這一點讓人匪夷所思,當然有些地區因為地勢原因沒法修路,這一點作者在某個地方深有體會。很多人都是把水果從山上背下來,然後裝車發走。

根據數據顯示,國內果樹種植量近幾年翻了不止10倍。大家不妨想一想,同一個品種全國各地都有種植,導致的後果不言而喻。本以為量起來後,會影響價格,沒有想到量起來後直接導致滯銷。

哪些人水果在滯銷?

每次採訪滯銷產品時,都離不開老爺爺、老奶奶,過程中還說道自己種了幾萬畝地,沒有想到行情不好現在滯銷了。先不說老爺爺、老奶奶,有沒有實力種這幾萬畝地,大家不妨想一想能中上萬畝地,本身實力如何,一般人能行嗎?當然不排除合作社的可能。



幾萬畝地一年下來收入不簡單,既然種這麼大量為什麼連銷售渠道都沒有找好,其中緣由不言而喻。近一年掀起網紅帶貨的浪潮,帶貨能力顯而易見,請網紅帶貨就算有提成也比中間商價格高,

為什麼買到的水果比較貴?

水果貴其實很好解釋了,水果從產地到消費者手裡面,要經過很多工序。除去損耗、中間環節、人工費、運輸費、市場費、房租費等等,價格幾乎不可能便宜。



其實還有一個很主要的原因,那就是通貨膨脹,錢不值錢。多年前100元錢還是一周生活費,現在想想100元錢能幹啥。生活水平較高的地方,100元錢一天都不夠用。水果作為日常生活的必需品,漲價也是必然因素。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mC6lIm4BMH2_cNUg5s2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