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讀書,獲得10倍效果?

2020-01-31   思維武器庫





一、問題:讀書這件事是否存在邊際效用遞減?

對於任何一門學問的中80、90%,大都可以在幾年之內快速掌握,但最後的10%,可能要付出幾十年或一輩子的時間和運氣才有可能最終掌握,讀書是一樣,學者也一樣。

知識的吸收和掌握是一種曲線的方式,有一段突飛猛進的階段,然後進入平台期,如果能堅持下去並加上一定的運氣,會再次進入發展期,堅持不下去的時候,不一定能保持原狀態,平台期時間一長會進入下降通道。在平台期就是你所說的邊際效用遞減,所有人都是一樣,學者並不除外。

很多人都是專精於一方面,達到一定程度之後,在橫向擴展,用廣度來促進深度。

只閱讀不思考,用處不大,而光思考不行動,可能只是一個花架子而已。

閱讀、思考、行動,這三步難度依次遞增,特別是把第二步和第三步聯繫在一起想做到知行合一,那真是難之又難,從理想落實到行動中去,要解決很多問題,要長時間的堅持、思考和反覆嘗試,才能把理想、信念落實到最終的行動中去。

二、問題:如何看待教科書?

我比較同意郝明義在《越讀者》中的說法, 教科書是維生素–經過提練之後,可以補充我們營養的維生素,而不是必需品。它只是綱要,告訴學習哪些主題是應該知道的。

它的意圖是,為了通過教育而使學生的素質達到一定標準,所以要經過一些國家層次所決定的課程綱要,而於某些特定的人來編寫內容。

民初和教育家學夏丐尊說:「教學書專為學習而編,所記載的只是各種學科的大綱,原並不是什麼了不得的著作,但對於學習還是有價值的工具」。

如果有人拿一本百來頁的書給你,告訴你這本書中包括了心理學、人格發展理論(如弗洛伊德的「本我、自我、超我「,米德的「鏡中之我」),還有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等。此外,還包括性別平等、婚姻與家庭、社區與社會、社團及文化等,涉及性騷擾、兩性平權、家庭暴力、社區營造、移民、全球化等議題。——這是教科書,台灣教育部「公民與社區」第一冊–「心理、社會與文化」。

三、問題:出現閱讀疲勞時,怎麼辦?

1. 可以使用番茄工作法,看40分鐘左右,休息5-10分鐘。不要讓自己的精力耗盡,一定要注意休息才能閱讀更長時間。

2. 我大致記錄了閱讀不同類型書籍時集中注意力的時間,在注意力開始分散之前開始休息,然後做筆記或思維導圖。

簡單一點,拿三類比較典型的書為例:

小說:不分類型以興趣和精彩分級1-3,1最低,

1級,注意力20-30分鐘左右。2級。1–3小時,大多數書籍3個小時內可以閱讀完第一遍,如果超過3小時,一般分休息一下,吃些東西,看看新聞,再繼續。3級。非常感興趣,而且有充分的時間情形下,能1口氣讀完。上學時看武俠小說和科幻小說能看一整天,除了睡覺、吃飯和上廁所都在看。

專業性強一點的書(教材、專業材料):強迫自己能集中注意力20-30分鐘(具體時間要看書的類型和當然的體力、心情)然後做筆記或思維導圖,在重新清晰一下思路。有時會反覆讀上很多遍。連岳說過,喜歡讀專業書的男人更有魅力。

暢銷書:不超過300頁,不過於難懂,基本會在2小時之內閱讀完第一遍。休息,看第二遍或第三遍,寫簡評,做筆記或思維導圖。

3. 太難解釋或專業比較強的書籍,可以用主題閱讀的方式,一本看不明白就換別的書。

4. 實在看不懂的,先跳過去。

5. 準備幾本不同類型的書,閱讀累了,就換種輕鬆一點的書籍。

6. 如果是因為身體的因素,最好停止閱讀,去看看電影、小說、玩玩遊戲或者睡覺,讓自己放鬆一下。注意力完全無法集中的情況下,閱讀所能獲取的信息量太小,還不如休息。

四、問題:如何篩選自己要讀的書?

1. 閱讀類型:經典和暢銷書各一半。

一半一半的說法:(在李欣頻的書中看到的):

可以安裝一半是最新信息或是未來趨勢的書,一半是老的,經典的書籍–往上往外跳躍,往下往裡深耕。讓你的從立足點起,往最老以及最新的兩端延長自己 的智慧–然後從知識源頭轉換出屬於自己的原創想法。有些讀過的書可以安排再讀一遍,人生閱歷不同,想法也會不同。最主要的建立自己的知識架構。

2. 閱讀方向:每3-4年左右增加一個新的關注方向。

德魯克提過一種方法非常不錯,準備嘗試一下:

20歲時德魯克曾經是法蘭克福最大的報紙金融和外交欄目的新聞記者,一個記者必須撰寫許多題材的報道,所以他決心掌握許多領域的知識,至少做一名勝任工作的記者。他在下午和晚上的時間學習國家關係與國際法、社會和法律制度史、歷史和金融等。

在未來的人生中,德魯克逐漸養成了習慣,並且能夠持之以恆。每過三四年,他就選擇一個新的學科。例如,統計、中世紀史、日本藝術或經濟學。要精通一門學科,3年時間的學習是絕對不夠的。不過,要了解一門學科,3年的時間就足夠了。

60多年來,德魯克堅持一次選修一門學科。「這種學習習慣不僅為我打下堅實的知識基礎,而且迫使我接觸新學科、新學說和新方法,因為我學的每一門學科都有不同的假說,並且採用不同的方法論。

3. 每月清單: 一半提前計劃好,一半隨機.

計劃好的書都是從待讀清單找的,裡面記錄一些推薦好書,每個月固定讀上幾本。

隨機的書:去圖書館、書店看到的書、下載的電子書,順手翻幾頁,如果有意思,就放在一個待讀目錄中,有時間就看看。還會準備一些比較有意思的小說或相關書籍,看難懂的書看多了就找本輕鬆的書籍看看放鬆一下。

4. 篩選方法

豆瓣友鄰和朋友推薦:在豆瓣上關注很多讀書狂和各行業的專家,從他們的書評、日記、廣播中能找一些非常不錯的推薦,然後順手加入待讀。認識了不少愛讀書的人,看到好書會互相分享一下,然後加入待讀。

豆列:在豆瓣能找到一些非常不錯的豆列,然後針對某個方面做些橫向和縱向的匯總,收藏加入待讀。

書籍、雜誌:在看書、報紙、雜誌、新聞、Blog、微博時,經常會推薦或搜索一些書籍,順手記錄一下,然後加入待讀。如果一本書寫得非常不錯,可以搜索一下作者,看看還有沒有相關的作品,搜索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