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掃描」萊陽第一個黨支部誕生地——石龍溝村

2019-09-07     內刊主編

萊陽第一個黨支部誕生地—石龍溝村,位於萬第鎮政府駐地,206戶、543人,耕地面積1200畝。

走進石龍溝,街道兩旁的鮮花盛開得奼紫嫣紅,碧綠的絲瓜順著支意的拐角處,一棵高大的銀杏樹枝繁葉茂果實纍纍。一面面文化牆上繪有馬克思列寧、毛澤東等頭像和語錄,極具特色。

沿著寬闊的水泥路向西而行,路北有一條寬約一米多的胡同向北板路西側,一座石頭壘成的院牆和三間瓦房出現在眼前。這是一座老舊的房屋,門樓旁的牆壁上掛著「石龍溝村13號」的門牌——這裡是膠東農村第一個黨支部。

1927年11月,在上海暨南大學讀書的共產黨員李伯顏經上海黨萊陽開展黨的工作。1927年12月李伯顏到達濟南,找到在山東軍閥張宗昌舉辦的學校炮兵系學習的同鄉知己、共產黨員孫耀臣,並與中共山東省委接上關係。省委指示他倆回鄉後迅速建立黨組織,開展農民運動,發展武裝力量,建立本地區蘇維埃政權。

1928年1月,李伯顏來到萬第鎮水口村,與共產黨員宋海秋等人接上關係,2月,派宋海秋到石龍溝村,成立中共石龍溝村支部委員會,這是煙台市農村第一個黨支部。

在石龍溝村西的橋上,有兩座石碑並列而立,一座是村碑,一座石碑上刻著「萊陽第一個黨支部誕生地」的字樣,立碑時間為1996年6月。

石龍溝的經濟發展一度滯後,2015年,因經濟薄弱被定為省級貧困村。村支部帶領群眾立足村情實際,理清發展思路,大力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2015年底,村流轉土地810畝,村黨支部引領註冊成立萬第鎮宋言種植專業合作社,書記宋言任理事長。合作社積極引進萊陽市宏潤食品有限公司,通過土地租賃和項目收益分紅。

合作社採取以士地、資金、土地經營權等形式入社,經營戶社員30戶10戶、土地入社社員70戶。入社社員享受由合作社爭取的水利、交通、種和果品銷售等各種優惠政策。合作社盈餘分配,集體與社員各占百分之五十,社員主要按照土地、股金、交易量相結合的方式分配百分之五十的利潤。

三個基地的建立,為周邊群眾帶來福音,近年來到基地務工人員年均200人,通過土地流轉、務工這兩項,務工人員人均年收入達到2萬元以上。石龍溝一舉摘掉了貧困村的帽子。

2017年,石龍溝集體經濟收入達到16萬元。2018年,石龍溝被確定為煙台市黨支部領辦合作社發展集體經濟百村示範行動示範村。

隨著村級集體經濟的發展壯大,石龍溝村黨支部又將工作重心轉移到服務群眾上。黨支部大力發展基礎設施建設,實現了村莊全方位的硬化、亮化、美化,為村民提供了優雅舒適的居住環境。其中,硬化村內街道4萬平米,建設了200平方米的村級組織活動場所及800平米的健身廣場,豐富了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修建了通往王宋村、東諸麓村、西萬第村的連村路;在山上打了兩口200多米的深井,將自來水管道安裝進農戶家中;村莊路燈、監控等公共設施一應俱全。

以往閉塞的石龍溝如今四通八達。沿著迂迴盤旋的水泥路驅車到山頂,無限風光盡收眼底,紅瓦綠樹山巒疊嶂。流經村前的富水河賦予石龍溝水的秀美,村東南的馬山巍峨突兀,為石龍溝增添了山的雄偉。

下一步,石龍溝將緊緊抓住示範村創建的機遇,黨支部牽頭擬再流轉土地100畝,投入資金130萬發展秋月梨基地,在梨苗幼期套播丹參,拓寬壯大集體經濟渠道。計劃到2020年集體收入達到26萬元2022年果樹進入盛果期,集體年收入達到41萬元以上。

回溯歷史風雲,涵養時代精神。石龍溝人繼承和發揚革命精神,不忘初心、砥礪前行,實現了從省級貧困村到煙台市黨支部領辦合作社發展集體經濟百村示範行動示範村的蝶變,創造著無愧於時代的新業績。

(作者:劉雪飛)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lxsKim0BMH2_cNUgDzf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