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悲鴻一手捧起來的得意門生,一幅畫值千萬,夠你在北京買套房!

2020-04-07   手繪之家

原來國畫里的大熊貓

也可以這麼萌!

這些萌萌的作品

出自:我國著名的中國畫和油畫大師

吳作人

(1908年11月3日-1997年4月9日)

安徽宣城涇縣人,生於江蘇蘇州。擅長油畫、中國畫。曾任中央美術學院教務長、副院長、院長、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當選為一至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和六屆人大常務委員、第七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常務委員、中國民主同盟中央委員會常委、文化委員會主任等職。1984年法國政府文化部授予他「藝術與文學最高勳章」,1985年榮獲比利時王國王冠級榮譽勳章。

他的作品凝練簡潔

以簡取勝,清朗流暢,筆墨瀟洒

所塑造的形象準確真切

擅畫動物、人物、山水、速寫

而動物中尤以熊貓、金魚

駱駝、鷹、氂牛等最為傳神生動

1960《任重致遠》

1983 《長空》

1972 《低昂》

比如:這幅《金魚》圖

六尾金魚暢遊水中

尾尾神態各異

惟妙惟肖

在荷花蓮葉之下怡然自得

為了表現對象特有的雍容華貴

所以少用濃墨,

而是以不同色彩

適當添入淡墨

去表現金魚在水中暢遊的神態

色彩更為美麗,優雅飄逸

在構圖上也是力求變化

留白處雖不著墨與水

但河水漣漪、清澈見底之態盡在其中

畫面簡潔明凈,極具韻味

吳作人的中國水墨畫三十年

多以翎毛走獸為描繪對象,藏氂、熊貓入畫

可謂首創,山鷲、駱駝也都別出蹊徑

徐悲鴻一手捧起來的得意門生,一幅畫值千萬,夠你在北京買套房!

而這些藝術形象

看起來是些動物

卻實際寫人

看起來是表現動物的性格特徵

卻實際是體現出人的某種精神

他是繼徐悲鴻之後

中國美術界的又一領軍人物

在他60餘年藝術生涯中

深深紮根於中華優秀的文化傳統的沃土中

以「法由我變,藝為人生」的藝術觀

循著「師造化,奪天工」的創作道路

繼承和發展傳統

為「中國水墨畫」的開拓了新的風貌

從理論和實踐上都作出了重大的貢獻

是我國當代美術史上

承前啟後的一代傑出的美術家和美術教育家

吳作人的人生閱歷

戰爭年代的磨難

個人生活的不幸與坎坷

都無形中為他藝術素質的深沉內涵

準備了感情基礎

歷史的選擇

80年前,熱血青年吳作人走上了藝術道路

那是一個風雲激盪的時代

「五四」新文化運動,聲勢浩大迅猛

深刻有力地衝擊著封建文化的傳統格局

激起深刻的社會反響

引起了一系列重大文化問題的論爭

每一個畫家都必須作出歷史的抉擇

在這樣的歷史條件下

吳先生像許多先輩畫家一樣

主動選擇了西方寫實主義藝術傳統

這是歷史的抉擇

1927年至1930年初

吳作人先後就讀於上海藝術大學

南國藝術學院美術系及南京中央大學藝術系

從師徐悲鴻先生

攻素描、油畫,功力深厚

間作國畫富於生活情趣,不落傳統

學藝之餘他還參加南國革新運動

遊學西歐

1930年赴歐洲學習

先入巴黎高等美術學校

後考入比利時布魯塞爾皇家美術學院

白思天院長畫室學習

遊學西歐,他更深切地體會

東西方藝術是兩種不同的藝術體系

有不同的美學追求

因此,他沒有喪失自我

不是盲目拜倒在西方藝術聖殿前

入學第二年

即在全院暑期油畫大會考中獲金獎和桂冠生榮譽

他勤奮學習,掌握了熟練的專業技能

創作了數量可觀的油畫作品

表現出非凡的藝術才能

白思天院長稱讚他:

「既不是弗拉曼畫派,

又不是中國傳統,

用乃是充滿個性的作者」。

1935年

吳作人回國

在中央大學藝術系任教

西北之行

四十年代的西北之行

成為吳作人藝術生活的十分重要的轉折點

1943年至1944年

赴陝甘青地區寫生

臨摹敦煌壁畫

敦煌藝術的研究、臨摹、欣賞

不但大大的開闊了他對於中國古代文化藝術的眼界

豐富了他對祖國藝術

審美情趣、造型、色彩語言的認識

啟發了他對中西文化交流的認識

給吳作人後來的創作帶來了重大的影響:

使他獲得了新穎題材

使他的油畫藝術面貌產生了一次飛躍

使他開始嘗試以中國水墨畫方式抒情達意

使他的藝術創作觀念更向中國審美體系回歸

更加注意藝術的表現而加強寫意性

後來創作的黑天鵝、氂牛、蒼鷹、駱駝

正是這四種審美理想的化身

艱辛探索近七十年

吳作人終於走出了自己的藝術道路

1997年4月9日,吳作人逝世

1954 《齊白石像》 90×40.5 布面油畫 中國美術館藏

1958《農民畫家》 114×147 布面油畫 中國美術館藏

1957《芍藥花》 51×40.5 布面油畫 中國美術館藏

1955《丁香花與迎春花》 77×91 布面油畫 中國美術館藏

看到這裡

小編只想說:

欣賞吳作人的這些畫

勝似閒庭信步

喜歡這篇文章就關注和轉發下吧。謝謝!

合作、投稿可以私信大繪君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