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很少有人談論中國電信業,很多人也容易忽視的是:中國電信業從國際上不值一提的小角色,到成為全球「帶頭大哥」也不過用了不到20年的時間。
這段時間裡,中國電信業憑藉過硬的技術研發實力,依靠「聯美抗歐」戰略擠進了國際三大標準圈。隨後,它「聯歐抗美」,打壓美國電信業的崛起勢頭,終於成為國際電信業的領頭羊。
中國電信業的成長史,伴隨著科技發展、大國博弈的故事,極其精彩!今天工業君就帶大家來感受一下中國百年通信歷史的沉浮與浩蕩。
一、萌芽時期
1876年,福州城至馬尾港的電報線建成並投入使用。從此中國有了第一條電報線路。
三年後,也就是1879年,福州南台(今台江)、馬尾、長門設立省營官電局,將原僅供軍用的電報通訊對外公開營業。至此,電訊業務民用時代正式開始。
清朝的電報局
不得不說,福建在當時是中國電訊業務發展的橋頭堡。同樣是在這裡,1888年,中國成功鋪設了自己的首條海底電纜(從芭蕉島入海,台灣滬尾上岸,總長177海里)。
但是,當時的中國依舊是積貧積弱,雖然引進了電報技術,但絕大部分通信需求,依然是依賴傳統書信。
當時的郵局
當時的鄉間郵差
1912年,中華民國成立。我們與外部世界的聯繫進一步加強,開始接觸到「先進的通信技術」。
同年,丹麥人在中國天津至北京間架設了單鐵電報線路,首次使用莫爾斯人工報機拍發電報成功。
1916年,還是丹麥人,通過這條電報線路使用磁石電話實現第一次電話通話。
「用前搖一搖」的磁石電話
至此,電話在中國紮根發芽。
值得一提的是,在國民政府中,郵政業務屬於「中華郵政」,由國民政府直屬。而電信業務,屬於交通部管轄。從級別上來說,「電信」不如「郵政」。
民國時期的郵政局
雖然級別低,但電信業務的發展和普及速度很快。像電話這樣的新鮮事物,逐漸走進了少數富裕家庭的生活。
民國時期打電話的女生
尤其是到了戰爭年代,電報電話得到了更大的發展,也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如果沒有它們,歷史將無數次被改寫。
解放區的外國通信專家
正在打電話的周恩來
二、命運多舛
1949年10月1日,新中國成立。中國通信事業也進入了新的階段。
但是,它的發展並不算順利,甚至可以說是命運多舛。從政府通信主管部門——郵電部的命運就能看得出來:
1949年11月1日,郵電部正式成立。
1951年9月25日,人民郵政和電信統一納入郵電部,郵政、電信實現了第一次合併。
1958年,人民公社成立,全國縣以下郵電全部劃歸當地政府管理,歸口交通運輸。
1967年,郵政與電信分家,郵政仍歸口交通運輸,而電信劃歸當地軍分區領導。
1969年6月,郵電部被撤銷,分別成立郵政總局和電信總局,大搞微波、電纜通信工程。
1973年6月,郵電部恢復。郵政和電信進行了第二次合併,又統一歸國家郵電部。
總的來說,因為眾所周知的原因,這一時期我們的通信行業發展戰略並不明確,通信技術也沒有什麼明顯進步,我們和國外的差距不斷拉大,老百姓的通信需求並不能得到很好的滿足。
六七十年代的郵電局
老式機房
當時的通信女兵
郵遞員
電報很貴,電話很少,寫信仍然是主要通信手段。不過,在那一時期,我們對通信人才的培訓還是比較重視的,成立了很多通信院校。
例如1955年成立的北京郵電學院,1958年成立的南京郵電學院,1959年成立的西安郵電學院。
北郵
三、改革開放
70年代末,文革動亂結束,我們終於迎來了改革開放。
那個時候的中國,家徒四壁,百廢待興。電信行業也是一樣,基礎設施非常落後,技術水平也嚴重不足。
拍電報仍然是主流業務
那個時候,打電話可不容易,於是,落後的中國通信事業開始奮起直追。
最開始,我們還是把注意力集中在固定電話和程控交換技術上。八十年代,全國各地忙著開通程控交換業務,推動電話普及。
1982年,中國第一部萬門程控電話交換機在福州啟用,引進的是日本F-150萬門程控交換機。
1987年,溫州郵電引進萬門程控電話的場景
這些設備基本上都是來自國外,很少有國產。當時就有「七國八制」之說——中國市場上的機型分別來自七個國家的八種制式。
在積極引進的同時,我們也在模仿和學習中成長。華為和中興等中國通信企業,都是那個時候成立起來的,包括很多國營通信企業或合資企業,都在那個時候積累內功。
向國外專家學習
中興在自研程控交換設備
儘管各地電話系統容量在不斷提升,但還是不能滿足老百姓的需要。安裝電話要批條子、找關係、走後門,即使交了幾千元(甚至上萬元)安裝費,往往也要等半年才能裝上。
市民排隊申請安裝電話
而就在我們忙著埋頭髮展的同時,外面的世界早已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四、手機時代
早在1973年,摩托羅拉的員工馬丁庫帕發明了世界上第一部手機,西方世界就逐漸開啟了手機時代。
手機的發明者 馬丁庫帕
到了80年代,隨著移動通信技術的日益成熟,手機逐漸在世界各地流行。
我們見到的最早的手機,就是港片中的大哥大。
大哥大和本田摩托——身份和財富的象徵
蜂擁而至,辦理大哥大業務的用戶
大哥大時代是很短暫的。很快我們就迎來了GSM時代,也就是2G時代。
1993年9月19日,我國第一個數字行動電話GSM網在浙江省嘉興市開通。從那之後,GSM開始了在中國市場的漫長統治。
原郵電部部長吳基傳正在撥打GSM電話
他手上用的手機是諾基亞2110
在通信技術不斷更新的同時,我們的通信行業也在發生變化。國家一方面推進體制改革,開始實施「郵電分營」,另一方面成立了更多的運營商,引入了競爭賽馬。
90年代中期,中國吉通、中國聯通、電信長城相繼成立。這些運營商的成立,預示著中國通信行業將迎來更大的改革浪潮。
五、電信重組
1998年3月,第九屆全國人大第一次會議上,具有悠久歷史的郵電部被分拆。在原電子工業部和郵電部的基礎上,成立了「信息產業部」。
第二年,就拉開了轟轟烈烈的第一次電信重組的大幕。
在重組過程中,昔日無比強大的中國電信被拆分,尋呼、衛星和移動業務被剝離出去。
尋呼業務(國信尋呼)最終給了聯通。衛星業務,成為了中國衛通的雛形。移動業務,成為中國移動的雛形。
曾經風靡全國的尋呼機(BP機)
尋呼台工作人員
1999年10月22日,中國網通成立。
2000年4月20日,中國移動成立,5月16日掛牌,主營行動電話業務。誰能想到後來它成為了巨無霸。
2000年5月17日,被拆得只剩固網業務的中國電信,掛牌為「中國電信集團公司」。
2001年,中國鐵通和中國衛通先後掛牌成立。
至此,中國電信運營商七雄(電信、移動、聯通、衛通、小網通、吉通、鐵通)爭霸的格局基本形成。
2002年1月8日,聯通CDMA網絡正式開通,我國進入GSM與CDMA相互競爭、共同發展的新階段。
運營商那邊天翻地覆,設備商這邊也沒閒著。
這一時期中國電信運營商的大規模網絡建設,不但提升了我們國家電信基礎設施的整體水平,也為我們自己設備商的成長創造了有利的條件。
以巨大中華(巨龍、大唐、中興、華為)為代表的中國通信設備製造企業迅速崛起,逐漸打破了國外廠商高價設備壟斷的局面,也開始對世界一流設備商發起挑戰。
中興的ZXJ10
華為的C&C08
對於我們老百姓來說,最大的體會就是資費大幅下降,電話不再那麼遙不可及。
辦電信業務的老百姓
公共電話亭
我們的通信工具在變得越來越花哨,越來越小巧。
第一次重組結束沒多久,第二次重組就開始了。
2002年5月16日,中國電信南北分拆,北方九省一市電信公司從中國電信剝離,與小網通、吉通合併,成立新的中國網通公司,「中國網絡通信集團公司」和「中國電信集團公司」正式成立。
這次重組,形成了「北網通 ,南電信」的奇怪格局。
北網通,南電信
在那之後,中國電信行業格局總算進入了一個比較穩定的階段。
各大運營商忙著相互競爭,尤其是移動和聯通,在移動通信領域死磕。
中國電信還有網通也沒閒著,搞起了小靈通,試圖分一杯羹。
小靈通非常火爆
手機業務蓬勃發展,很多手機廠商趁機發展起來,但是,以諾基亞為首的國外巨頭,還是占據了市場的絕大部分份額。
諾基亞時代
除了手機業務之外,隨著網際網路的普及,寬頻業務也得到了飛速的發展。從早期的56K modem(貓)撥號,到後來的 1M/2M ADSL,我們的網速不斷提升。
六、移動互聯時代
2008年,又一輪重組開始了。
當年3月,「信息產業部」合併為「工業和信息化部」(簡稱工信部)。
不久後,一連串變動開始——中國電信1100億收購聯通CDMA網絡;中國聯通與中國網通合併;中國衛通的基礎電信業務併入中國電信;中國鐵通併入中國移動。
網通、聯通合併
最終,6雄變成了3雄,形成了目前我們大家所熟知的三大運營商格局。
歐標WCDMA、美標CDMA2000、中標TD-SCDMA共同成為3G國際標準,三足鼎力的國際格局就這樣形成了。
2009年1月7日,工信部為移動、電信和聯通發放3G牌照,此舉標誌著我國正式進入3G時代。
3G相比2G,在速度上有明顯的提升。與此同時,以蘋果iPhone手機和安卓手機為代表的智慧型手機迅速崛起,取代了曾經遍布全國的功能機。
進入3G時代之後,運營商之間的競爭進一步加劇,各自推出了自己的3G品牌,瘋狂爭奪用戶。
利用WCDMA網絡制式的優勢,聯通搶走了很多移動的優質用戶
螢幕大、速度快的觸摸屏智慧型手機徹底改變了我們的生活,不可一世的諾基亞手機帝國也瞬間垮塌,逐漸被人們所拋棄。
3G時代並沒有持續很久。2013年,4G牌照發放,我國快速進入了4G時代。
接下來的故事,大家應該都很清楚了。
運營商之間的競爭進入到白熱化的狀態。跳出TD-SCDMA火坑的移動猛然發力,全面推動4G LTE網絡的建設,還有2G GSM用戶的轉網。
電信和聯通想方設法進行阻擊,努力保證自己能夠跟上移動的步伐。尤其是聯通,通過混合所有制改革,引入了民營資本,試圖增加自身的活力和競爭力,與對手誓死一搏。
在設備商這邊,隨著時間的不斷推移,格局也已發生巨變。昔日國外通信設備列強不斷兼并收購,只剩下諾基亞和愛立信兩家。
而中國企業經過一輪又一輪洗禮,華為、中興脫穎而出,在世界舞台占據了一席之地。
1998年,中國申請3G標準;到了2013年,到國內TD-SCDMA網絡基本成熟。
在這十多年的時間裡,國際電信業波詭雲譎,在國外拼殺多年的華為和中興發展起來了,在全球四大電信設備商中,分別排名第一和第四。
以前說起國際電信業巨頭,大家腦海里浮現的是摩托羅拉、諾基亞,現在,它們都沒落了,摩托羅拉的移動事業部還被聯想收購了。
95%的偏遠山區農村必須有電信信號,且資費不得超過城鎮地區,國家「村村通」政策造就了全球電信覆蓋第一大國。現在更進了一步,中國已總有全球3/5的4G基站!
七、展望未來
驀然回首,中國通信事業這一百多年的發展歷程,猶如白駒過隙,轉瞬即逝,不禁讓人感慨萬千。
時代的腳步不會停止,只會加快。如今,我們即將踏入5G時代。
當前,電信業的主題是5G(第五代移動通信),而中國是推進5G最積極的國家,沒有之一。在5G相關的各種國際電信組織里,都有中國專家的身影。
現任國際電信聯盟秘書長是趙厚麟,國際電信聯盟的官方介紹很有意思,從不提聯盟官員的國籍,只提出生地,例如趙秘書長生於江蘇。
根據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的統計,2016年全球PCT專利申請量中興第1,華為第2,高通第3,2017年全球PCT專利申請量華為第1,中興第2,英特爾第3。
中國的三大運營商計劃投資1.2萬億人民幣,建造全球最大5G網,5G的未來在中國,國際電信企業當然樂於投奔。
將來會發生什麼?究竟有什麼在等待著我們?又有什麼會離我們而去?沒有人現在能給出答案。
現在,華為中興的電信設備占據全球半壁江山,中國移動8.5 億用戶遠超美歐的總和,聯通電信也是妥妥的國際巨頭,百度騰訊阿里全球沒有對手,中國是全球電信業的唯一超級大國,太多國人沒有見識理解不了這個新局面!
請您放下被唱衰中國的媒體誤導而形成的偏見,正視中國已經成為國際電信強國的事實,3G爭奪戰日本敗了,4G爭奪戰美國熄火了,中國從TD起步現已領跑了,甭再鼓吹跟著日本美國跑了,醒醒吧。
新的歷史,就讓我們自己去親眼見證吧。(素材整理匯總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