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化縣自北宋熙寧年間開梅山建立,發展幾百年到明代時縣城已經頗具規模,縣衙更是富麗堂皇,衙門內建築頗為齊全,富有文化內涵。八字形大門兩邊有石刻對聯:外地平心縣令裁本地官司,謙恭奉勸雙方,退讓留情三兩步;今天紅眼冤家結明天鄉黨,敦睦方興萬事,和談取義五千年。
儀門有石刻一聯:
一品進來也迎,百姓進來也迎,仔細權衡,百姓重於一品;
三才配合而治,萬方配合而治,認真倡導,萬方多得三才。
縣衙大堂門口也有石刻一聯:
豪強口若懸河,縱強詞不能奪理;
懦弱心如開水,雖弱勢還得維權。
新化中峒梅山寺
宅門以內便是縣令及家屬居住之所,宅門口有這樣一副木刻對聯:
上任安家,同樣油鹽柴米;
入鄉隨俗,異鄉風土人情。
鐘樓也有木刻一聯:
誰來敲打皆鳴,何屈何冤何有苦;
我去諮詢不應,是憂是患是無聊。
還有小型花廳一座,廳柱有石刻一聯:
政府栽花,當地賢愚皆養眼;
縣城賞月,仰天寵辱莫驚心。
花廳後面有小型閻王殿一座,門口有石刻一聯:
陽世溫馨,送禮詢私能緩解;
陰司冷淡,知情問罪不通融。
閻王殿後面有一座獻廳,縣裡常在這裡舉行公祭活動,廳柱有石刻一聯:
以三牲五穀十蔬百果為公祭;
同全體千門萬戶兆人訴懇求。
獻廳後面還有土地廟一座,門口有石刻一聯:
千里來龍,凡屬清廉休拜我;
萬年地主,並非刁辣不容人。
縣衙大堂右邊便是主簿房,門口有木刻一聯:
翰墨寫春秋,公榜公函皆落實;
功名昭日月,政聲政德不傳虛。
主簿房右邊便是縣丞房,門口也有木刻一聯:
輔佐縣尊,事無大小皆經手;
效勞君主,權有高低各盡心。
東邊有糧廳一座,用來儲藏軍糧及賑災糧,廳柱有石刻一聯:
民以食為天,堵漏補天勤鍊石;
國憑人做本,開源固本力耕田。
糧廳後邊便是督捕房,門口有石刻一聯:
視察冤情,鐵證山憑知鑿鑿;
擒拿罪犯,天羅地網布恢恢。
督捕房後面便是重獄,專門關押死刑犯,鐵門口有石刻一聯:
枷鎖纏身,淚向親人頻送飯;
鐵窗落魄,言留好漢早開刀。
竹園(紅二軍團司令部)
重獄後面還有輕獄,只是臨時關押一段時間,到期依法釋放。門口也有石刻一聯:
不慎投來,後悔當初衝動快;
無妨改造,前行到處作為多。
輕獄後面還有女獄,這裡專門關押女犯人,不許任何人進入。門口有石刻一聯:
休怪我無情,誰教你不遵婦道;
已知身有罪,女追娘難返童年。
幾經風雨戰亂,新化縣衙後來不得不遷址,原有文物沒能保存下來,可惜可惜!
作者簡介:蕭正凡,湖南新化人,一九六五年出生於書香門第。幾十年筆耕,作品散見於各地報刊雜誌,出版有《涼靜軒詩草》《兩行文字慰英雄》《梅山聯話》,與人合著《對聯寫新化》《人文蔚起白雲峰》等。另有成千上萬詩聯匿名或署名面世,其中有部分對聯被製作成永久性文字懸掛於旅遊景點。為全國第一個楹聯村---湖南新化正龍古村撰寫民居對聯396副;為湖南會同雪峰村撰寫對聯238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