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欄目旨在分享一些生活中大家遇到的情感問題,歡迎朋友們把自己的一些生活上的事情分享出來,開心的事情帶給每個人快樂,把一份快樂變為一百份一千份,難過的事情我們一起去解決,共同去面對!
白岩松的這段話,道出了四十五歲人的內心世界,沒有徹夜痛哭過的人,不足以語人生。
華燈初上之時,坐在書桌前,試圖寫些什麼,以紀念四十五歲的人生。
隨手翻開一本林清玄的書,看到書的扉頁上寫著:
「在歲月,我們走過了許多春夏秋冬;在人生,我們走過了許多冷暖炎涼,我總相信,在更深更廣處,我們一定要維持著美好的心、欣賞的心,就像是春天想到百合、秋天想到芒花,永遠保持著預約的希望。」
四十五歲才明白:人生必須熬過一些不為人知的磨難。
誰不想歲月靜好,無驚無擾?
卻不知造化弄人,但樹欲靜而風不止。
人生之路並不都是充滿陽光鮮花的大道,有時也會有溝溝坎坎、磕磕絆絆,許多的成敗得失,並不都是我們能預料到,也不是我們都能夠承擔起的,但只要我們努力去做,求得一份付出後的坦然,個人得失已經無需掛懷。
比如,那個你轉輾反側、孤枕難眠的痛苦之夜;
那個你抬頭望天、把眼淚強行逼回去的悲情時分;
那個你求告無門、彷徨無助的落敗時刻;
那個你瀕臨崩潰、幾乎自暴自棄的絕望瞬間,這個時候,我們除了獨自咬牙堅持,別無他法。
少年時,我們也曾玩世輕狂,轉眼間來到了人生中場,有多少宏圖壯志未曾實現,有幾許美好憧憬依然渺茫,但我們已經跨進人生中場,不覺間,我們又要步入夕陽。
四十五歲了,我們依然還要學習,還要讀書。
四十五歲,我們依然有鬥志,有夢境。
四十五歲我們依然有困惑,有苦惱。
四十五歲,我們依然有眼淚,有激情。
四十五歲我們依然有朝氣,有快樂。
四十五歲,我們的意志與信心不能懈怠,目標和責任不能模糊,我們仍需奮鬥拼搏!
四十五歲開始懂得,在世事的牽累、終日的忙碌中,偷出空閒,騎車、走路、跑步、鍛鍊身體,修飾自己滋養自己,用淡然的心境去呵護身心的健康。
昨天有朋友在微信里發來感慨:
「如果將四季比作人生,那麼四十五歲以後,該算是人生之立秋吧?」
這話讓我一驚,是啊!不知不覺,我們的人生已經立秋了。
歲月無情,我們這個生於上世紀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的群體,悄然步入中年,進入了人生之秋。
現在人很忌諱四十五歲這個年齡,即使到了這歲數,也會多說一歲或少說一歲,有意避開。
有的還讓家人做一件紅色的褲頭或是紅色的腰帶,避避四十五歲的邪氣。
為什麼有這種說法,其實前輩要告訴你:
四十五歲以後,力求回歸簡單的生活,淡淡地來,淡淡地去。
減少出頭露面,適當退隱,換來靈性的清凈。
對他人、對社會,寬容和不苛求,讓自己內心寧靜安詳。
如果人生是一座山,四十五歲就像是登至半山腰上,向下看,已經走過了不算短的路,往上看,更艱巨的旅程仍然遙遠。
四十五歲的人已經成熟,更加注重友情的珍貴、親情的溫暖、婚姻的幸福、事業的成功,但依然還要不停的奮鬥勇敢登攀。
四十五歲人生已經走過一半,但鬥志依然不減,精力旺健。
四十五歲仍然對事業、對生活、對人生、有著無盡的遐想和渴望。
我們渴望父母身心健康,安享晚年;
我們希望兒女成才,作為不凡;
我們渴望自己事業發達,賺取更多的金錢;
我們希望朋友遍天下,友誼地久天長。
四十五歲要明白:人生不過四季,春、夏、秋、冬,四季輪迴,只有春種一粒粟,才能秋收萬顆子。
白日的塵埃落定,在燈下讀一點書,修復日漸粗糲的靈魂,使四十五歲的自己依然溫婉和悅。
隨手翻開日記,看到扉頁上寫著:
「榮辱不驚,閒看庭前花開花落;
去留無意,漫隨天外雲捲雲舒。」
這是數年前用筆抄寫的自勉詞。
每個人來到世界上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事情,有順心的,有糟心的,但是我們一定努力用自己最好的狀態和心態去面對!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結束,明天同一時間繼續我們下一次的相聚。親愛的朋友們,大家可以點擊一下關注,下一期節目繼續歡迎大家一起探討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