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球歸日本占有148年,為啥到現在還在鬧獨立?

2020-04-21   古凌

縱觀古今,無論是二世而亡的秦隋,還是傳承二十餘代的漢唐,不難發現對於江山而言,如何打下來並不難,真正難的怎麼能讓社稷永葆興盛。這應了那句創業易,守業難。

在中國歷史上,不喜讀書、不喜務農的"潑皮"劉邦打敗一方霸主項羽當上了皇帝,愛好賭博的趙匡胤當了皇上,要飯化緣的和尚朱元璋也當了皇帝,雖說這與他們個人具備的獨特能力有莫大的關係,但是仍能證明延續盛世遠不比亂世稱帝簡單。

其實這種道理不僅僅在中國封建社會有所表現,外國同樣也是如此。和中國頗有淵源的鄰國日本,至今仍然面對著這樣的窘境。這個困擾著日本許久的問題源於琉球群島。而距日本強行占用琉球群島已經有148年之久,為何還沒被同化?

1. 充滿血淚的歷史記憶

琉球群島位於我國東海的東部外圍地區,總面積大約4600平方米。隋朝時期,隋煬帝曾多次派使者出海尋訪異域,當時的羽騎尉朱寬發現了琉球的群島的勛在,自此之後琉球就出現在了中國的正史記載之中。

而影視劇中也常常出現琉球國的身影,因為在歷史上雖然琉球從來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屬於過中國,但是自明朝起,琉球國逐漸地成為了中國的藩屬國。明清兩朝的君王還曾派遣朝中官員前去傳播中國的文化。這樣的從屬關係一直持續到了1872年,中日雙方紛爭不斷,在此之際,日本正式非法侵占了琉球群島。

那麼為何日本掌控琉球已達百年之久,如今的琉球人卻仍不能接受日本的管轄呢?其實早在十七世紀伊始,日本就曾因為軍事擴張侵略過琉球,這也就是琉球在明朝時更加急於想成為中國藩屬國的原因。

琉球國王希望能夠與中國有進一步貿易往來的同時,得到大明王朝的庇護,但在日本進入明治維新後先是便派遣官員前去琉球,並與其假意交好,遭到拒絕後的日軍武力鎮壓了琉球國內的反對之聲,在那之後的很長一段時間裡,琉球國在中國毫不知情的情況下成為了中日兩國共同的藩屬國。

就這樣隨著大清王朝威勢的減弱,十九世紀中後期,日本開始從政治、軍事等多個方面對琉球實行管轄權,琉球國君主一再懇求日本,甚至表示願意永久的朝奉日本,但是並不滿足於此的日本拒絕了琉球,大肆進軍琉球的日軍燒殺搶掠、無惡不作。

無奈之下琉球全國上下奮起反抗,也打出了一部人民反擊的血淚史。儘管琉球人民十分英勇,怎奈國力衰微,宗主國中國也深陷各國戰爭,早已自顧不暇,所以最終難逃滅國命運。

2. 失控的"焦土政策"

然而,如同三百年前一樣,當日本的軍隊再次踏上這片土地時帶來的仍舊是殺戮,在世界第二次大戰期間,最慘無人道,血腥至極的沖繩島戰役就發生在這裡,戰役中,身懷琉球血脈的沖繩士兵傷亡慘重,這場持續近三個月的戰爭最終以美國投下的兩顆原子彈作為了結點。

戰敗國日本也由此簽訂了《波茨坦宣言》,自此琉球成為了美國的軍事基地,然而就在美日雙方交接之時,日本竟藉機下達了"玉碎令",就是所謂的"焦土政策",日軍駐地部隊對島上的居民展開了慘無人道的屠殺,許多無辜的百姓被聚集在一起用手榴彈炸死,更有甚者強迫人民自相殘殺

先輩、至親的血液澆灌著琉球人們的仇恨,這顆種子在他們心中深深紮根,所以即便後來琉球最終歸屬了日本,當地的百姓對日本仍就十分仇視。

3. 匪夷所思的"人口置換"

琉球群島由於疆域狹小,所以人口一直非常稀少,包括周圍的大隅諸島、先島諸島等六十餘個有人居住的島嶼在內,總共僅有100多萬人口。在日本占領琉球後不久,當時的日本統治者下達了一個命令——"人口置換",這引得琉球人民愈加不滿。

所謂"人口置換"就是將原本生活在琉球群島上的居民悉數遷移至日本大阪,再將原本境內的一百萬居民遷到琉球群島生活,以求更好的融合,被強行逼迫離開家園的琉球後人在到達日本後,並沒有像日本想像的那樣接受這種莫名其妙的安排,相反仇恨則更加肆意的蔓延起來。

4. 強行同化,適得其反

正如那句老話,沒有永久的朋友,也沒有永恆的敵人。1970年美日雙方簽訂《美日舊金山和約》,將琉球群島的施政管理權權交予日本,兩年後,日本正式的在琉球群島行使行政管理權,但由於美日之間簽訂的合約均是在雙方自以為是的基礎上達成的,並沒有得到世界其他各國的認可,所以至今中國、俄羅斯等國在這一問題上始終持不承認的態度。

在1972年後,日本不斷地試圖對琉球實行文化上的同化,在民俗、信仰等方面也在竭力推行大和民族的思想,甚至日本政府通過教育的途徑將日本的文化悄無聲息的滲透進琉球人民的心中。

然則,儘管日本嘴上一直揚言要加速琉球人民與本土居民的融合,但實際上在日本人心中始終視琉球人為二等公民,在日常生活中也十分看不起琉球人,更不要說在軍事、經濟方面了。

所以說時至今日琉球人民雖然被迫接受日本政府的管轄,但內心對日本則是厭惡至極,琉球人民也始終沒有停止開展獨立運動,相關復國組織也一直在為復國獨立而奮鬥。

在為這片原本崇尚和平的土地上,仍然有著中國的美食、儒家文化、中式建築的影子,可見中國對他們民風民俗的影響。然而在強國叢立的大國紛爭中這裡還是不可避免的成為了棋子和犧牲品,但也正因如此,在強權與弱勢鮮明的對比下,琉球不曾停歇的復國運動終究會成為有相同經歷的國家地區反抗帝國霸權主義的代表。

文/古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