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杭州學軍中學教育集團文淵中學公示了2020年第一輪教師招聘擬錄用人員名單。公示名單中共有35位擬錄用人員。引人關注的是,在這些人員中,畢業於北大的有22人,畢業於清華大學的有11人,畢業於北京體育大學的1人,畢業於美國范德堡大學的1人。清一色名牌院校!
公示名單一出,瞬間吸引了眾多網友的關注。
對於前兩個討論,君山就不摻和了,因為沒啥標準答案,老師職業香不香,清華北大畢業當個老師值不值,這些都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的事情。
但對於第三個講法,君山想說一點自己的看法:
我特別認同剛剛的一句話,「只有教師強才有學生強,學生強才有祖國的未來強!」一個國家,如果連教育行業都沒有吸引力,優秀的人才對於教育都是嗤之以鼻,一個人只有淪落到吃不上飯了才想到來教育里混混日子,那麼,這個國家的教育肯定是沒有前途的。
但就目前的教育來看,很多地方,教育在很多人眼裡還就是這麼一種狀況,但凡有一點能力,或經商賺大錢去了,或熬夜千軍萬馬里擠破腦袋考公務員、其他事業編去了。就是我們教師隊伍里的老師,也是心飄飄、意渺渺,一有機會,就敲鑼打鼓趕緊往外跑了。
我曾經說過,當一個教師都不以自己為教師為榮時,那我們的教育就還存在有巨大的可以提升的空間。這個空間包括,教師的待遇、教師的社會地位等等。
關於教師的地位、待遇,我們一直在講要提高,講了這麼多年,有人都以為已經講得太多了。但君山覺得,這個東西講得多與不多,不是我們嘴上說說的,而就是要看:現在有人削尖了腦袋要當教師了麼?有公務員跳槽,說我的理想是一個老師了麼?有大老闆說,我就希望我的女兒、兒子以後成為一名光榮的人民教師了麼?如果沒有,那麼我說,「要提高教師地位、待遇」,這句話,再怎麼說也不會多。
文淵中學的這個例子,一個基礎教育學校吸引了這麼國內院校的人才加入,這是一個信號,同時我們希望這是一個趨勢,而並且不是杭州,或者某些大城市裡的特例。更希望這個趨勢之後能夠很快向各個方向、各個層次的城市蔓延開去。
如果能這樣,這才是真正的教育之幸。
同時,我希望以後這種優質大學生當老師要成為一種常態,最好再也不要見諸報端了。
我們再去細看這則消息,其實,文淵中學之所以能夠招到這麼多優秀的人才,其實主要還是待遇。根據校方介紹,清華北大畢業生,一經錄用,在這個學校里年薪超過30萬(稅前)。
如此高的薪資,我們應該能夠猜到了,這並不是一所公辦學校,而是一所私立學校,估計還是一所私立的貴族學校。一般的普通公立學校,開不起如此高的薪資,我想,自然吸引力是沒有如此高的吸引力的。
這麼一去看的話,我們又要有些略帶傷感了。
人才回歸基礎教育,回歸到的卻是私立學校。私立學校是人人都能讀得起的麼?高薪資的老師,當然背後意味著高收費的價格。這樣的教育,註定是為先富起來的那一部分人準備的。
那麼,這樣的教育回歸,真不能單單理解為教育之福了。因為本質上,這還是一種資本行為,清北畢業的優秀學生去這樣學校,與去某一個公司,只要價格上合適,是沒有什麼區別的。他們是否真的是因為教師職業地位的提高而願意成為教師?還是僅僅因為薪資合適?
作為一名老師,這些年來君山一直在觀察教育的發展,從教育的最底層去看,看得比上面的人更清晰吧。我認為,中國的教育,人才的回歸,更應該回歸的是公辦的基礎教育。讓人,願意留在教育里的每一個角落,而且能夠落地生根、開花結果,這才是我們教育真正的成功。
這一邊,我們用高薪資把人才留在了私立貴族學校里,大部分人享受不到優質教育;另一邊,教師地位的提高又還不足以留住人才,人才都敲鑼打鼓離開教育;這不是教育應該有的正常生態。
所以,我們教育應該走的路還很長啊!在所有的平等里,我認為最重要的:
我們應該給普天之下的孩子,不論是南方的還是北方的、不論是東部的還是西部的、不論是城市的還是農村的,都提供公平的教育硬體環境、教育師資環境。再窮不能窮教育啊,這句口號,喊得如此深入,卻不知還要繼續喊多久才能成為一種現實。
杭州文淵中學招聘到如此多、如此優秀的人才的消息是鼓舞人心的,讓我們看到了,教育,基礎教育,已經受到了越來越多的人的關注、重視,優秀的人才也願意青睞一下我們的基礎教育。但是,君山認為,目前基礎教育中,除去私立學校,剩下的公辦基礎教育還沒有能力做到這一點,我們還應該在提高教師地位、待遇這條路上繼續前行。
到什麼時候才可以停呢?剛剛上文中說了:
當普天之下的孩子,不論是南方的還是北方的、不論是東部的還是西部的、不論是城市的還是農村的,都有了公平的教育硬體環境和教育師資環境,再窮不能窮教育的口號真正實現了,教育隊伍真正實現良性循環,能良幣驅逐劣幣了,我們提高教師地位、待遇的任務才就真正完成了!
你好,我是君山,一線教師,愛談一點教育,如果你也喜歡,歡迎關注我,君山期待與你進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