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9.2分《25堂文學解剖課》,讓你和大作家深度對話

2021-02-17     光醬語言研究所

原標題:豆瓣9.2分《25堂文學解剖課》,讓你和大作家深度對話

在我們還在上學的時候,老師總是叫我們多讀文學著作,但當開始閱讀的時候,我們總是來回翻來翻去就是那麼幾頁,有的時候看得真的是一個頭兩個大,真的不知道這些名著好在哪裡,總覺得這些大部頭就該被束之高閣,還不如去看劇集來得方便,也能夠大致地了解劇情和節奏。所以每當老師布置作業,讓我們去讀名著時,我總是應付一通,讓家長簽個字來結束這場「酷刑」。正因為太痛苦了,以至於現在都還沒讀完過四大名著。

不過當我看完《25堂文學解剖課》,讓我對大部頭的文學作品有了很大的改觀,閱讀文學作品其實一點也不枯燥,它也可以像看電視劇一樣有趣,如果早點學會這些方法,我相信我可能就不會錯過這麼多優秀的作品。

這本書是由美國波因特學院的羅伊·彼得·克拉克(Roy Peter Clark)編著的。克拉克教授培養出了許多傑出的作者,其中還有兩位普利茲獎獲獎作家,被認為是新聞媒體界最有影響力的寫作指導教師之一。他曾出版《寫作工具》、《語法的魅力》等19本書,更是讓許多作者和讀者受益,他所任教的波因特學院更是世界上最傑出的新聞學院之一。

在書中,克拉克教授將閱讀文學作品比作帶著X射線去解剖作品,讓我們了解到作者真正想要表達的深層含義,並非只看書本表面華麗的辭藻和描述。克拉克教授寫作本書的目的不僅教讀者如何去「讀懂」文學著作,而且要讓我們從寫作者的角度去理解它們為什麼「經典」,讓每個人都能掌握大師的寫作策略。所以說這不僅僅是一本文學解剖書,更是一本寫作書,讓我們看懂書籍的同時,還能為我們所用。今天我就從3個小點入手,更多的內容待大家自己去閱讀~

01|環境和布景都是別有深意

在第一部分,克拉克教授就聚焦於《了不起的蓋茨比》結尾處的描寫:「大多數海濱別墅都關門閉燈了,周圍一片漆黑,只有長島海峽對面的一艘輪渡上還有若隱若現的燈光。」我們乍一看其實並不會發現什麼,感覺那不過是很簡單的環境描寫,但是我們仔細閱讀,會發現作者刻意提到的「渡輪」,表面上是交通工具,是對長島和紐約市的人們而言,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每天迎來送往著傑斐遜港至奧連特角和康涅狄克州之間的乘客;實際上它並不簡單,它其實隱喻在希臘神話、羅馬神話和但丁的《地獄》中,死去的人會乘輪渡前往地獄,只要付錢給擺渡的船夫卡戎,他就會讓用船送死去的人駛過陰陽屆的分界線——冥河。「輪渡」在這裡就宣示蓋茨比已經去世了~

同樣在《好人難尋》中有這樣一段描述:——他們駛過了一大片棉花地,田地中間有五六個墳堆,被籬笆圍起來了,像個小小的孤島。「看那片墓地,」奶奶手指著墓地說道,「那是老式的家族墓地,屬於種植園。」這段描述中的5、6個墳堆其實就對應著老太太家的6個人,「被籬笆圍起來了,像個小小的孤島」暗示著一家人分別被殺,無人知曉,「家族墓地」、「種植園」暗示一家人的生命走向終結。

在中國文學中也有這樣的隱喻,我們經常會在小說中看到用曼珠沙華表示永遠無法獲得的愛情和死亡,用奈何橋來隱喻死亡,都是相同的用法。在影視作品裡,環境布景的襯托就更直觀,比如《寄生蟲》里多次出現長長的階梯,象徵了貧富階層難以跨越的鴻溝,這些不就是讓平日裡看起來毫無生命跡象的東西,在我們的深度剖析下,變得更加生動形象,節奏也讓更加耐人尋味。

02|不要小看名字,起名很有學問

克拉克教授用《一個青年藝術家的畫像》中主人公史蒂芬·迪德勒斯的名字,深入探討了這個名字與古希臘神話之間的關係。通過對於主人公名字的分析,將很多書中沒有提到的品行和職業都做了橫向的比對。在我們研究主人公形象的時候,提供了非常有意思的參照角度。

說起起名,金庸先生可以說是小說人物的取名高手。筆下的名字大多是有出處和含義。比如《天龍八部》里的木婉清,她的名字來自於西晉詩人謝混的詩《游西池》:景昃鳴禽集,水木湛清華,還有《詩經》中的一句「有美一人,清揚婉兮。邂逅相遇,適我願兮」。這兩句詩詞都是用來形容美人如花似玉的,這不正和小說中的人物不謀而合,她不正是容貌絕色,清麗脫俗的女子嘛。

還有哈利波特,「哈利」是英國王室國王的暱稱,「波特」是普通商人的姓。兩個英文單詞相結合,就會讓讀者對這個小人物產生好奇,以至於能夠讀下去。

03|間接描述比直接呈現,更有想像空間,更刺激

在網絡迅猛發展的今天,赤裸裸的色情內容總是不自覺就能夠進入我們的視線。但是在偉大文學盛產的時代,即使是看一眼露出的腳踝都是色情的。因為閉塞的思想讓文字的呈現沒有辦法做到非常的露骨而刺激,但是也正是因此,我們會看到很多暗喻的方式,用保守的闡述以達到刺激的效果,克拉克教授曾經採訪過美國著名演員勞倫·白考爾。她年輕時出演的電影中,導演會故意忽略掉一些情色內容,但它們反而會暗示觀眾,比現在那些露骨的電影更有情慾感。說到此,我們不得不佩服克拉克教授的厲害之處。

《25堂文學解剖課》這本書真的教會了我很多,它並不是單純教會我們內容,而是教會我們如何去觀察核心的思維方式。這本書就像是寶藏一樣,幫助我們看到無數作者在創作時賦予的思緒,找到這些別人看不到的細節,幫助我們真正地去讀懂一本書、看透一部劇。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juWhsHcB9wjdwRpvBYi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