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谷莫奈都收藏這個日本人的畫!到底有什麼魔力?他還畫了李白

2019-07-19     LicorneUnique

繪畫史上,曾有一道鷹爪巨浪牢牢勾住所有人的心神。山、海、人被放在同一個畫面中,簡潔幹練的線條勾勒出激烈而壯闊的景色,深沉的普魯士藍也令人念念不忘。

它便是著名的日本浮世繪版畫,《神奈川衝浪里》。

《神奈川衝浪里》/葛飾北齋


畫下這滔天巨浪的人是誰?而這山海之景背後,又藏著怎樣的秘密?



進入這絢爛浮世


1766年,日本葛飾區一間凌亂的工作室中,一名中年男子全神貫注地為鏡子繪製花紋,他六歲的兒子在一旁好奇的觀看,後來竟抓起父親的畫筆,似乎想要畫下什麼。小男孩叫做中島時太郎,後來他有個享譽世界的名字——葛飾北齋。

男孩不會想到,

百年後,他的畫筆

將掀起震撼整個西方的巨浪



北齋1760年出生,12歲便被父親送到書室當學徒,開始學習木雕的手藝/葛飾北齋自畫像,自喻為垂釣的


此時的日本,正是一片繁華榮景。歌舞伎的巧笑倩兮,武士舉刀的硬朗身姿,皆化為一幅幅筆觸艷麗的浮世繪,它繪著人們所在的此生現世,百態千姿的塵俗人間。小男孩逐漸長大,1778年,18歲的北齋成為浮世繪畫師勝川春章的學徒,驚嘆地踏入這個飄渺而絢爛的沉浮世界。


勝川春章以歌舞伎繪而聞名,採用了真實再現歌伎形象的似顏繪/《和歌六義》/勝川春章


在勝川門下,北齋開始學習工筆畫。他專注於練習勝川春章所擅長的歌舞伎繪,那一顰一笑的婉約舉止,燭光映照下的繾綣身姿,皆令北齋驚艷不已。1779年,19歲的北齋便以畫號「勝川春朗」之名發表了他人生中第一幅歌舞伎繪。


北齋發表的第一幅浮世繪版畫《瀬川菊之丞の正宗娘おれん》



江戶時代婀娜妖冶的歌舞伎


在老師的悉心教導下,浮世繪已成為北齋生命的一部分。他描述著市井巷陌的細小片段,卻從中體會世間百態,感受浮世繪試圖傳遞的觀念:對酒當歌,享樂人間。人潮湧動處的喧囂,各色人物的微妙情態,都經由畫筆躍然於紙上。


行人絡繹的江戶時代



金龍山二王門/葛飾北齋/1781-1789


學習書畫的中國男孩/葛飾北齋/1785


十餘年時光飛快而逝,如師如父的勝川春章陡然離世,作為師傅極為賞識的弟子,北齋本該繼承衣缽,成名在望,未來一片光明。


舞動的藝人/葛飾北齋/1790


然而誰也沒想到,

因與首席學徒春好產生過罅隙,

北齋竟被趕出師門。


真正讓我藝術風格發展的,或許是我在春好手中遭遇的困窘。

——葛飾北齋



成為「葛飾北齋」



一切似乎又回到了起點,生活困窘潦倒,勝川門下十餘年的光陰仿佛大夢一場。儘管心中仍有被驅趕的屈辱,但北齋從未打算放棄繪畫一途,甚至在不斷思考著:除了歌舞伎的明艷柔媚,還有什麼可以代表這浮世三千?


畫中浮現出中國寫意畫的韻味。荻花叢旁,麻雀停在石墨上/葛飾北齋/1797


機緣巧合下,北齋開始跟隨俵屋宗達的「琳派」學習寫意,他仿佛進入了一個全新的世界,令人回味的詩意融入畫中。河水如絲綢般流淌,雙色錦鯉掙扎著爬上瀑布,鬼怪如同樹葉般吹過窗欞。


此時北齋的畫中顯露出特別的詩意/室中的女人/葛飾北齋/1799



梅與月/《春之富士》系列/葛飾北齋/1803年


北齋眼中的浮世越來越寬廣,他開始不斷探索更多領域,無論是讀本插畫,還是繪畫範本,他的畫筆都遊刃有餘。此時他身上那令人驚嘆的想像力開始逐漸顯現:即使是最複雜的讀本,他都能如電影一般將文字完整重現為繪畫,一張畫,就能表達萬千故事。


北齋的讀本插畫在完整重現文字內容的部分下了功夫,可以看出其大膽構圖以及無限的想像力。



北齋所繪水滸傳插圖,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北齋所制的範本,不僅僅只是單純的臨摹畫帖,更可以讓學習者們更易模仿、應用。


1798年,快至不惑之年的北齋,做出了一個令周圍人不解的決定:他將已小有名氣的畫號「俵屋宗理」轉讓給學生,選擇自立門戶。

——從這一日起,日本多了一個名為「葛飾北齋」的畫師。



芸芸眾相,皆在筆中



自立門戶的北齋陸續招收了50餘名學徒,正式有了自己的畫室。他教學生們繪製著自己心中的沉浮世界,而他自己也從未放下畫筆。過去豐富的繪畫光景都融入畫中,他讓青蛙懶洋洋地躺在牽牛花下,新雨將行人們都驅趕回家;桶匠設法將富士山裝在桶里,漁夫試圖用一支釣竿操縱海浪。


此時,北齋的畫中有溫柔的粉與大片明黃,線條簡潔,色彩鮮麗


北齋也學習且採用了西洋技法與構圖/吾妻橋隅田見/《西洋風格景觀》系列/葛飾北齋/1800-1805



工筆與寫意的結合,現實與詩意的交織,再融合獨特的西洋技法之視角、中國畫之韻味,北齋獨樹一幟的繪畫風格如同一束光照進日本,人們議論他讚美他評判他,然而就是沒有任何人,可以模仿他。


茶室的新年/葛飾北齋/1812年



與此同時,北齋也從未停下腳步:他翻閱大量書籍,整理出詩歌、宗教、建築等各個領域的奇聞逸事,再挑選各色人物與動植物形象,試圖用自己的筆法構建一個奇幻而幽默的世界。後來,一本開創時代的《北齋漫畫》誕生了。

北齋簡筆幽默故事集《風流おどけ百句》,用活潑簡潔的筆觸描繪一個個輕鬆卻飽含哲理的故事。


《風流おどけ百句》


北齋將「漫畫」一詞運用於這種特殊的繪畫形式上。《北齋漫畫》甫一面世便吸引了所有人的眼球,簡單卻傳神的筆觸,詼諧幽默的口吻,描繪著千百種動物與人物,世間百態躍然紙上,令這種獨特的繪畫形式風靡一時。

克勞德·莫奈其後收藏了許多北齋作品/北齋漫畫第一卷/莫奈收藏/佳士得拍賣行以118,750港元成交



《北齋漫畫》日常生活篇,描繪著市井人物的各式日常生活情態



《北齋漫畫》中,不僅有尋常畫師喜愛的武士與歌舞伎,更有極少有人關注的街頭藝人、賣油郎等等,它幾乎包含著北齋所見所聞的一切,甚至可稱得上是「百科全書」。從獨一無二的傳統浮世繪,到開創時代的「漫畫」,葛飾北齋的名號,響徹了整個日本。


六歲拿起畫筆,經過顛簸坎坷,跌入谷底,上下求索,到最終揚名全國的時候,北齋已然50歲了。




富士山尖,滔天巨浪



出版商的青睞,學徒的崇敬,不絕於耳的讚美,其後十幾年北齋便在不間斷的繪畫中度過,平靜似水。然而命運卻在這時給了他致命一擊——陪伴北齋半生的妻子離世,孫子嗜賭將家產幾乎揮霍一空。在本該安享晚年的70歲,北齋的生活再次陷入困窘中,他不得不更頻繁地搬家,最後竟只能在一間廟裡落腳,身邊只有小女兒葛飾應為陪伴。


繪畫成為北齋生命唯一的支柱


就在此時,出版商找到北齋,委託他畫一套以富士山為主題的明信片。70餘歲的北齋獨自坐在寺廟中,提起畫筆。他憶及這幾十餘年的寥落煙雨,風波平生,與他筆下,歌舞伎的萬種風情,市井生活的千般姿態。

但這浮世,究竟是誰的浮世?



北齋正繪製著《富岳三十六景》之《駿州江尻》


深川萬年橋下/《富岳三十六景》系列/葛飾北齋/1829-1832年


從荷蘭商人處進口的普魯士藍顏料,讓人聯想到黎明前色彩暗淡的奇異光線。

他望向遠處,在那層疊飛檐之後,是富士山尖在雲山霧罩中安然佇立:是破曉抵達,赭紅色的光芒覆蓋山坡,仿佛是這座山本身散發著日出的光;是夏日傍晚,驟雨疏狂,閃電擊中鉛灰天空下的黃色原野;也是行人絡繹的萬年橋,一人垂釣,數人泛舟,向著遠處行去。


凱風快晴/《富岳三十六景》系列/葛飾北齋/1829-1832年/其中一個印刷版本曾於佳士得拍出1,7



山下白雨/《富岳三十六景》系列/葛飾北齋/1829-1832年


以及,神奈川上的滔天巨浪。三隻木舟在浪尖翻湧,深沉的普魯士藍牢牢占據著人們的視野,遠處的富士山尖終年負雪,與眼前的巨爪浪遙遙相望。這層疊重浪,似乎是北齋心底的翻湧與困頓,他如木舟上的漁夫,在命運的巨浪下掙扎著。但那遠處的皚皚富士,又帶來了一種希望與力量,令人堅信木舟將平穩靠岸。


神奈川衝浪里/《富岳三十六景》系列/葛飾北齋/1829-1832年/其中一個印刷版本曾於佳士得拍出9



這幅木刻版畫中,運用了西方經典幾何圖形,動靜平衡。前景中海浪的泡沫似乎變成了受驚的鳥,飛向富士山尖。


這幅《神奈川衝浪里》,讓北齋在日本的名氣再一次達到巔峰,人們看著這壯闊宏大之景,如同走入另一個波瀾世界,心隨巨浪沉浮。


礫川雪旦/《富岳三十六景》系列/葛飾北齋/1829-1832年


因為富岳三十六景太過著名,北齋又在36幅畫的基礎上加了十幅。

此時的北齋更是進入了一種渾然忘我的境界,他開始專注於描述一件事物,並賦予它千萬種姿態:一條瀑布,既可如順滑的絲綢織物,也可飛濺壯闊如大江,甚至在某一處瀑布旁還站著一位令人敬畏的旁觀者——李白。


葛飾北齋在《諸國瀑布攬勝》系列中描繪了各地各異的瀑布


和州吉野義經馬洗瀑布/《諸國瀑布攬勝》系列/葛飾北齋/1833年




北齋喜愛將不同的文化融合在一起,以此形成奇異而和諧的衝擊感/李白/《詩歌寫真鏡》系列/葛飾北齋/18



浮世繪的筆觸如此之快,快到像光。這就是日本人的風貌:他們的神經更纖細,情感更直接。

——梵谷


然而生活給予他的磨難並沒有被神奈川的巨浪沖刷殆盡。就在北齋即將迎來八十歲時,一場大火摧毀了他的工作室,過往幾十年的心血作品皆化作一場灰燼。





一葦渡江,我心悠然



這場火幾乎燒掉了北齋所有的作品,那日日夜夜殫精竭慮繪製畫作的記憶,也隨著滾滾黑夜,一夜之間,消失不見。




但他不肯認命。這場焚燒一切的大火,突然讓北齋開始意識到,自己似乎從未畫出過真正「值得一提」的作品,只是「略微掌握草木蟲魚的結構」——但無論如何,他都要畫到生命的最後一刻。


北齋的花鳥圖亦是一絕



北齋採用畫號「為一」時繪製的花鳥圖/鵤與白粉花/葛飾北齋/1834



鶯與垂櫻/葛飾北齋/1834



葛飾北齋繪製的扇面,有花鳥魚蟲人物等多種主題/佳士得拍賣行以291,750美元的高價拍出



北齋年邁之時更畫號為「畫狂老人卍」,那源於佛教的字符「卍」,正印證著他此時的心境:一葦渡江,沉靜自如。繪畫一道本不應被外物所侵擾,所以他一刻不停地畫著,背影單薄漸瘦,握筆的手卻依然沉著、穩健。從垂髫之齡到鶴髮老人,北齋從未放下的,便是手中的畫筆。


葛飾北齋於83歲自畫像



1849年,病痛纏身的北齋做了一個悠長的夢。夢中是被蒼勁樹木、嶙峋山石環繞的富士山,一條巨龍如黑煙般盤旋而上,仿佛是從經卷中咆哮而出的神龍,怒哮著奔向雲端。北齋撐著病軀提筆將這條黑龍畫下,那傲氣沖天、勢無可擋的巨龍,似卷挾著北齋不屈的畫意,飛向遠方。


病痛中完成畫作的北齋




《富士越龍圖》/葛飾北齋



九十歲的老人似乎預感到了什麼,他望著天空嘆息:

「如果上天願意再給我十年……哪怕五年,我就可以成為一個真正的畫家了。」

1849年4月18日,浮世繪大師葛飾北齋逝於家中。


女兒葛飾應為陪伴他到最後,直到離去,北齋的手中依然握著他的畫筆。




四年後,一支來自美國的艦隊駛入東京的海灣,敲開日本的大門。北齋的浮世繪終於走入歐洲的視線,呈於梵谷、莫奈等繪畫大師的眼前。這代表著「活在當下」的浮世之繪,以遊刃有餘的簡練線條、明艷鮮亮的絢爛色彩,震撼了整個歐洲。


《神奈川衝浪里》中暗含著視覺遊戲,讓壯觀的富士山看起來極為袖珍。




梵谷名畫《星月夜》中,那流淌的夜空、星芒與月光,便如同北齋筆下神奈川的鷹爪浪,極具動感。


北齋的繪畫似乎證明了,市井的瑣碎生活也值得被關注,「畫得像」不再是繪畫唯一的評判標準,打破常規的透視效果,卻傳遞出令人神往的無限詩意。歐洲畫家們競相購買浮世繪作品,只為將這綺麗世界悉心收藏。其後,北齋作品在拍賣市場上的價格更是屢創新高。


在莫奈收藏的兩百餘幅日本浮世繪版畫中,有二十三幅為葛飾北齋作品,圖為莫奈收藏的《諸國名橋奇覽》系列作



神奈川的波濤,一路西去,最終掀起印象派的滔天巨浪。它融進莫奈的大海里,潛入梵谷的星夜中,對日本,對歐洲,乃至整個現代藝術,都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

五百羅漢寺榮螺堂/《富岳三十六景》系列/葛飾北齋/其中一版本印刷品,於佳士得拍賣行以125,000港



莫奈的繪畫構圖亦借鑑了北齋《富岳三十六景》之《五百羅漢寺榮螺堂》。



葛飾北齋並沒有看到這一切,或許,即使他能看到,也不過付之一笑。於北齋而言,繪畫如同一種本能、一種使命,途上的荊棘、生活的困窘,都不能讓他停下不斷向前奔去的腳步。他甚至從未為自己的畫技感到滿足,因他知道,這條道路,沒有盡頭。

——幸而路的兩側,有纏綿浮世與峻岭神山相伴。而他是那悍然巨浪間、一葉扁舟上的垂釣客,畫筆便是他的魚竿,無關沉浮,我自悠悠。




「死後拋開自我,

靈魂悠然地暢遊,

在夏季的原野間。」

——葛飾北齋

想看更多藝術八卦嗎?快來關注公眾號LicorneUnique!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iuG4QWwB8g2yegNDiIO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