殲11BG搶先升級有源雷達讓日本鬱悶,相比殲16為何說差點意思?

2019-11-05     貞觀防務

F-15J的升級必然會對我們形成威脅,但已不足以扭轉中國逐步確立的規模和技術的雙重優勢

近日,美國批准了日本現役F-15J戰機的升級方案,升級方案的名稱為不怎麼低調的「日本超級截擊機」(JSI)。按照方案,美國將向日本提供98架F-15J戰機所需的升級套件。

據悉,升級套件(應該不含彈藥)的價格為45億美金,這些錢除了基本的返修、測試/維護設備等,主要包含以下核心硬體升級內容:

1,103部 APG-82(v)1雷達(含5部備用)

2,116部ADCP II 任務計算機(含18部備用)

3,101套ALQ-239 DEWS 數字電子戰系統(含3套備用)

4,AN/ARC-210多模綜合通信系統

5,「選擇可用性反欺騙模塊」(SAASM) 全球定位系統接收機

相比備受關注的有源相控陣雷達,F-15J將獲得的電子戰優勢同樣值得關注

​航電很顯然是F-15J升級的重點,畢竟航電性能對於現代空戰(先敵發現、先敵發射、先敵命中、先敵脫離)的影響越來越大。航電不行意味著你沒有先敵發現的能力,也就沒有支撐使用遠程武器的能力,失去先機(至少是對等)後,在戰場基本上等於任人魚肉。因此,航電升級已經成為早期三代戰機進行升級的標準套路,也是性能提升的捷徑。

均攤下來,F-15J升級的單價在4600萬美元上下,顯然算不上便宜,因為技術在別人手上,這也是沒辦法的事。對岸F-16V同級別升級的要價同樣不低,作為比F-15小的多的輕型戰機,其每架升級的單價也要3650萬美元左右。

​首度亮相的殲-11BG,據稱其採用了有源相控陣火控雷達技術

不過,在日本和對岸還在為飛機能夠做升級而沾沾自喜,指著飛機升級後能夠對抗殲-20的時候。一個讓他們高興不大起來的畫面出現了,疑似殲-11B改進型的殲-11BG首度現身,其主要特徵為雷達罩變成白色,一般相信它採用了機載有源相控陣火控雷達,這也是F-15J和F-16V升級的最大賣點。也就是所,日台還在做的事,解放軍已經直接先做了。

如前文所述,殲-11BG、F-15J改、F-16V這些飛機的升級是很有必要的,它們至少跨進了能夠與三代半乃至更新型戰機能夠一戰的門檻。

相控陣雷達對機體的要求更高,蘇-35的機體雖然與蘇-27類似,但後者根本無法使用蘇-35的雷達系統

​但需要指出的是,這樣升級相比全新設計、全新製造的三代半戰機終究還是差點意思。全新三代半戰機的外觀雖然看似變化不大,但內部結構往往根據新設備、新設計進行了優化,同樣是航電升級就能「升」的更徹底。

以最核心的有源相控陣雷達為例,殲-11BG、F-15J改、F-16V等應該是採用原位升級,這樣的升級雖然簡便,但受限於原來的條條框框,有源雷達所需的製冷、電源也就有天花板,最簡單的說這就直接限制了雷達功率,進而壓縮了探測距離等指標。而新飛機的結構和航電一體化設計之後,整體潛力相比老機升級要更上一個台階。

全新三代半戰機徹底升級火控系統後,飛行和操縱品質的提升是老式戰機簡易升級無法相比的

​對於新出現的殲-11BG,有的人或許會有這樣的疑問,有源相控陣雷達不是都要斜著放麼?殲-11BG的雷達罩還是正著放的,會不會不是有源相控陣雷達?具體情況如何我們不得而知,但其實也證明全新三代半戰機事實上是技術、理念都更為徹底的新型飛機。

三代半戰機的有源雷達之所以斜置是因為考慮到隱身問題,飛機的最大雷達反射面積來自正面,飛機進氣道和發動機葉片之外,雷達天線也是另一大反射源,雷達天線略微(不是越大越好)斜置便能大大減小反射信號。雖然不能成為隱身戰機,但相對的隱身卻是幾乎所有三代半戰機考慮的問題,微小的變化在瞬息萬變的戰場有可能就成為致勝的撒手鐧。

殲-20、殲-16、殲-10C這三劍客組成的機隊,足以應對當下和未來威脅

​可以說,殲-11BG、F-15J改、F-16V這些戰機升級後戰力雖然能夠有非常明顯的提升,但相比殲-10C、殲-16這樣的全新三代半戰機畢竟還是差點意思,更別提與殲-20這種隱身戰機相比。你有我有、我有你無,日台指著升級F-15J、F-16V對抗解放軍純屬自我安慰,落後畢竟是落後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ilk-PG4BMH2_cNUgUo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