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田間地頭矛盾生,看長樂法院巧解紛

2020-04-29     平安福州

「那段時間很是焦慮,假期都在辦公室打電話,就怕調解得晚了,白菜都爛在田裡,農戶的損失又得擴大了。」

談及近期經辦的一件案件時的心情,長樂法院民二庭庭長劉志峰記憶猶新。事情還得從長樂法院受理的一起買賣大白菜的合同糾紛說起。

李某是白菜種植戶,今年3月初,李某與商販王某簽訂協議,由王某收購李某地里的十二萬株白菜。簽訂協議當日,白菜還沒有長好,王某先支付10萬元定金。

但十天後,王某以李某種植方法不當導致白菜損壞腐爛為由拒絕收貨,並要求雙倍退還定金。李某則認為白菜大面積腐壞是由於王某未及時收貨,且近期雨水較多加重了白菜腐壞程度。

鑒於白菜季節性強,對狀況尚好的白菜如果不及時採摘出售,勢必造成種植戶損失擴大,劉志峰、邢穎晶兩位法官收案當天下午就第一時間冒雨來到菜地,下田實地查看白菜損壞程度和範圍。

「三十多畝的白菜,大概已經腐爛損壞了一半以上,雨水又多,氣溫再升高,好的白菜如果再開花了,將影響銷售,情況很是讓人揪心。」劉志峰迴憶道。

下田結束後,法官將雙方都召集到一起調解,可雙方各執一詞,無法達成一致,調解到當天晚上還沒有進展。

「問題的癥結在於,糾紛沒解決之前,地里的白菜放著也不是,採摘也不是,還無法提存保值,故只能快調快結。」

隨後的幾天裡,劉志峰一面聯繫熟悉農村情況的特邀調解員姚秋官協助調解,另一面通過朋友圈向多名長期收購白菜的商販及種植白菜的大戶了解業界定金、貨款交付方式以及通行的糾紛解決方式,力促糾紛高效調解解決。

經過幾天的努力,在法官、特邀調解員做足了「功課」的調解中,雙方逐漸放下成見。法官趁熱打鐵,引導雙方體諒對方難處,互做讓步,妥善解決爭議。

最終,雙方達成一致,約定由李某退還王某一半定金,李某自行負責白菜採摘銷售。一場需要跟時間賽跑來化解的糾紛就此畫上了句號。

相似的一幕出現在漳港法庭調結的一起涉農糾紛中。去年12月底,董某在徐某處以5400元的價格購買了33袋馬鈴薯種子。

2020年1月,董某在自己承包的田地進行春耕播種。月底,董某發現大部分的種子不發芽,小部分發芽的種子也呈畸形。

董某找到徐某詢問此事,徐某亦承認自己出售的種子存在質量問題,可雙方就賠償金額無法達成一致。

為了留存證據,董某不敢將地里的種子挖出並重新播種,故於近日訴至法院尋求幫助。

考慮到農時緊迫,為及時化解糾紛並防止矛盾擴大影響春耕生產,漳港法庭庭長林楓在了解董某訴請和困難後,馬上趕赴案涉田地,並實地確認了董某所述的種子不發芽、生長畸形的事實。

隨後,法官又前往被告徐某所在村部,與村部調解員一道做徐某的思想工作,並耐心釋法說理。

最終,雙方就賠償金額以及給付方式達成一致意見,簽訂了調解協議,該糾紛圓滿化解。

司法助農,時不我待

目前正處於復耕復產的關鍵期,長樂法院立足職能作用,對涉農案件開闢綠色通道,司法助力推動復耕復產、助農扶貧等工作,努力為農業經濟發展保駕護航。在田間地頭,在鄉間小路,長法幹警們用腳步丈量為民初心,用實幹提供優質司法服務,既及時維護廣大農戶的合法權益,也充分體現司法溫情、彰顯司法為民。

叮!到帳38.51億元!

立足新起點 倉山職校保護聯盟聚力再出發

來源 | 長樂法院

編輯 | 萬婷、檸檬君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iiH2yHEBiuFnsJQVw9G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