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你身邊有沒有人有過下面這些症狀?
喉中哮鳴有聲,呼吸急促困難,甚則喘息不能平臥,發作突然,緩解迅速,尤以傍晚、夜間或清晨為最常見。
這些都是哮病的症狀。
什麼是哮病?
由於宿痰伏肺,遇誘因或感邪引觸,以致痰阻氣道,肺失肅降,痰氣搏擊所引起的發作性痰鳴氣喘疾患。
發作時喉中哮鳴有聲,呼吸氣促困難,甚至喘息不能平臥為主要表現。
為什麼會有哮病?
哮的病因以痰為主,痰因肺脾腎功能失常,津液凝聚而成。
痰伏藏於肺,復加外邪侵襲、飲食不當、情志失調、勞累過度等多種誘因而引起發作。
各誘因分析:
1、外邪侵襲
外感風寒或風熱之邪,失於表散,邪蘊於肺,壅阻肺氣,氣不布津,聚液生痰。
其它如吸人風媒花粉、煙塵、異味氣體等,影響肺氣的宣發,以致津液凝痰,亦為哮病的常見病因。
2、飲食不當
具有特異體質的人,常因飲食不當,誤食自己不能食的食物,如海膻魚蟹蝦等發物,而致脾失健運,飲食不歸正化,痰濁內生而病哮。
3、體質不強
體虛及病後體質不強,有因家族稟賦而病哮者,部分哮病患者因幼年患麻疹、頓咳,或反覆感冒,咳嗽日久等病,以致肺氣虧虛,氣不化津,痰飲內生;或病後陰虛火旺,熱蒸液聚,痰熱膠固而病哮。體質不強多以腎虛為主,而病後所致者多以肺脾虛為主。
哮病會有哪些臨床症狀?
本病呈發作性,發作突然,緩解迅速,一般以傍晚、夜間或清晨為最常見,多在氣候變化,由熱轉寒,及深秋、冬春寒冷季節發病率高。
痰阻氣道,肺失肅降,痰氣搏擊引起的喉中哮鳴有聲,呼吸急促困難,甚則喘息不能平臥等,是哮病的基本證候特徵。
1、發作前或有鼻癢、咽癢、噴嚏、流涕、咳嗽、胸悶等先兆症狀。
2、發作時病人突感胸悶窒息,咳嗽,迅即呼吸氣促困難,呼氣延長,伴有哮鳴,為減輕氣喘,病人被迫坐位,雙手前撐,張口抬肩,煩躁汗出,甚則面青肢冷。
發作可持續數分鐘、幾小時或更長。由於感受病邪的不同,發作時病人除具上述證候特徵外,還可呈現或寒或熱的證候。
哮病反覆發作,正氣必虛,故哮病緩解期多表現為肺、脾、腎虛的症狀。
中醫應該怎樣調理?
總體治療原則:
發作時治標,平時治本是本病的治療原則。
發作時痰阻氣道為主,故治以祛邪治標,豁痰利氣,但應分清痰之寒熱,寒痰則溫化宣肺,熱痰則清化肅肺,表證明顯者兼以解表。緩解時正虛為主,故治以扶正固本,但應分清臟腑陰陽,陽氣虛者予以溫補,陰虛者予以滋養,肺虛者補肺,脾虛者健脾,腎虛者益腎,以冀減輕、減少或控制其發作。
至於病深日久,發時虛實兼見者,不可拘泥於祛邪治標,當標本兼顧,攻補兼施,寒熱錯雜者,當溫清並用。
分證調理方向:
一、發作期
1、寒哮
症狀:呼吸急促,喉中哮鳴有聲,胸膈滿悶如窒,咳不甚,痰少咳吐不爽,白色粘痰,口不渴,或渴喜熱飲,天冷或遇寒而發,形寒怕冷,或有惡寒,噴嚏,流涕等表寒證,舌苔白滑,脈弦緊或浮緊。
調理方向:溫肺散寒,化痰平喘。
2、熱哮
症狀:氣粗息涌,喉中痰鳴如吼,胸高脅脹,張口抬肩,咳嗆陣作,咯痰色黃或白,粘濁稠厚,排吐不利,煩悶不安,汗出,面赤,口苦,口渴喜飲,舌質紅,苔黃膩,脈弦數或滑數。
調理方向:清熱宣肺,化痰定喘。
二、緩解期
1、肺虛
症狀:氣短聲低,動則尤甚,或喉中有輕度哮鳴聲,咳痰清稀色白,面色觥白,常自汗畏風,易感冒,每因勞倦、氣候變化等誘發哮病,舌淡苔白,脈細弱或虛大。
調理方向:補肺固衛。
2、脾虛
症狀:平素痰多氣短,倦怠無力,面色萎黃,食少便溏,或食油膩易於腹瀉,每因飲食不當則易誘發哮病,舌質淡,苔薄膩或白滑,脈細弱。
調理方向:健脾化痰。
3、腎虛
症狀:平素短氣息促,動則尤甚,吸氣不利,或喉中有輕度哮鳴,腰膝酸軟,腦轉耳鳴,勞累後易誘發哮病。或畏寒肢冷,面色蒼白,舌淡苔白,質胖嫩,脈象沉細。或顴紅,煩熱,汗出粘手,舌紅苔少,脈細數。
調理方向:補腎攝納。
應該如何預防哮病?
補脾可杜絕生痰之源。因此治本可以減輕、減少或控制哮病發作。
哮病的預防,在於增強體質,增強抗邪能力,減少宿痰的產生和避免觸發因素對患者的侵襲,以減少發作機會。
1、應注意氣候影響,做好防寒保暖,防止外邪誘發。
2、避免接觸刺激性氣體及易致過敏的灰塵、花粉、食物、藥物和其他可疑異物。
3、宜戒煙酒,飲食宜清淡而富營養,忌生冷、肥甘、辛辣、海膻發物等,以免傷脾生痰。
4、防止過度疲勞和情志刺激。
5、增強體質,預防感冒。
文中提到了哮病的調理方向與預防,任何症狀都應辨證,有任何不明白之處,請在私信及評論區留言,我將竭盡所能為您解答!
※ 圖文內容部分參考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