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蘇德戰爭,為何說兩線作戰影響有限?消耗戰牽制了閃擊戰效果

2021-03-16     張愛談情說愛

原標題:二戰蘇德戰爭,為何說兩線作戰影響有限?消耗戰牽制了閃擊戰效果

蘇德戰爭是二戰歐洲戰場的重要組成部分,由於戰場環境的影響,人們習慣於將蘇德之間的戰場稱為東線,而將德軍與盟軍之間的戰場稱為西線。同時,有些人認為,德軍在二戰中的失敗很大程度是輸在兩線作戰上。那麼,在二戰歐非戰場上,西線對東線的牽製作用到底有多大呢?如果西線無戰事,德國就能打贏蘇德戰爭嗎?

01東西兩個戰場,一直伴隨著德國對外擴張的進程

有些人認為,二戰東西戰場是從盟軍登陸諾曼第開始算起,之前的西線戰場只能算小打小鬧,對東線牽製作用並不大。實際上,這是算法不同而已,真正的兩線戰場,對於德軍來說,從他向外擴張的那天開始,兩線作戰就已經有了。

一方面,德國對一戰戰敗不服,在征服西歐小國的同時,本身就面臨著兩面受敵的可能。雖然德國發動二戰的想法從德軍重新崛起就有苗頭,但真正行動卻是從1938年蠶食周邊小國開始,到1939年9月1日閃擊波蘭野心徹底暴露。也就是說從這時起,德軍就面臨著兩線作戰的問題,只是規模大小的變化不同。

另一方面,蘇德戰爭爆發前,德軍就面臨兩線作戰的大麻煩。由於德國一心想拉攏義大利入伙,1940年9月,當墨索里尼在北非陷入英軍的包圍之時,德軍出面增援加入北非戰爭,而此時德軍已與英法展開了多次戰鬥,雖然德軍占領了法國,卻在敦刻爾克放跑了英軍,使德軍面臨著與英國在大西洋和北非兩線作戰的麻煩,而法國的自由民主陣線也成了德軍的後顧之憂。

從這個層面講,兩線作戰一直伴隨著德軍的閃擊戰行動。所不同的是,在與英法戰爭的過程中,德軍並沒意識到一年後的美軍會對德宣戰,更沒想到德國寄予厚望想在西伯利亞北上的日軍,會在珍珠港引發太平洋戰爭,從而幫美軍加入二戰掃除了中立法的障礙。

02蘇德戰爭將兩線作戰擴大化,為德軍失敗埋下伏筆

有些人認為,蘇德戰爭爆發前,德軍的強大裝甲打擊能力還沒遇到對手,如果不是後續西線戰場陸續投入德軍在東線的精銳,東線戰場不會輸得那麼慘。實際情況是什麼樣的呢?

首先,閃擊蘇聯,德國是自找苦吃。本身,閃擊波蘭之前,德國已經注意到蘇聯可能對德國單方面入侵帶來的憂慮,所以在戰爭開始前倉促簽訂了互不侵犯條約,從這時就暴露出德軍對蘇聯的忌憚。雖然史達林對德國的拉攏有所防備,但並沒想到兩年後德軍會那麼快對蘇聯動手。但這並不是說蘇聯和史達林對德國的入侵行為一點準備都沒有,1940年蘇軍進行戰略演習,就已經將德軍納入到了假想敵範疇。從這個角度講,無論從綜合實力還是戰爭潛力,德國進攻蘇聯就是自找苦吃。

其次,閃擊蘇聯,德國在兩線作戰的路上越走越遠。有些人認為,德國只要不從東線調離裝甲去支援西線,德軍就一定會打贏東線戰爭。實際上,如果仔細分析下當時戰場形勢會發現,德國為什麼要從東線調兵到西線?又為什麼經常從西線調兵到東線?來回折騰費時費事不說,貽誤戰機事大。只能說德軍的作戰理念或者說發動戰爭的準備不足,打贏這場戰爭並不是裝甲跑得快就能解決問題。

再次,擴大兩線作戰的規模,使德國的家底全部用光。從二戰歷史中能夠發現,德軍在閃擊蘇聯以後,在東線是以裝甲打擊和陸軍進攻為主,伴以4個航空隊空中打擊。而在西線,德國的空軍和海軍主要用於在英倫三島與英軍的作戰,在北非戰場使用的兵力並不多,而且從東西戰場相互調動的支援兵力並不頻繁。從這個布局可以看出,德軍的失敗並不是東西戰場兵力牽制的問題,而是後勤補給和本土國防潛力不足的問題。

從這個層面講,進攻蘇聯是德軍失算的一著臭棋,而國內綜合實力又達不到實施兩線作戰的要求,無論是兵力補充還是綜合補給都成為制約德軍打贏對手的重要因素,這從東西兩線裝甲部隊經常缺油少糧中得到了印證。

03西線無戰事,德軍就能打贏蘇德戰爭嗎?

提出這個問題,是試圖想解釋一下人們心中的疑惑,如果德軍沒有西線戰事,是否就可專心打蘇聯了呢?實際上,這裡面也有幾個常識性的問題需要解決。

第一,西線無戰事的前提,是英法德聯盟。但是,在蘇德戰爭爆發前,這個命題已經有了答案。由於邱吉爾的堅決抵抗政策,使德國的所有努力化為泡影。也就是說,即使德軍不摻入北非戰爭,不與英軍發生正面衝突,保持占領法國的現狀,英軍也不會明哲保身不在德國後面始終保持沉默。作為歐洲的老牌大國,英國決不會坐視德國一家獨大的。

第二,閃擊戰很難在東線保持長久。閃擊戰從現在角度看也不過時,從二戰初期看更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新式戰術,但德軍完全沒有想到在莫斯科戰役中就被蘇軍打敗了。按道理1941年閃擊蘇聯,德軍在東線的裝甲打擊能力無人能敵,後勤保障及各項進攻指標都是滿格的,這時候也不存在兩線作戰的問題,因為東線戰場,德軍三路大軍從北到南都是占有主動權,蘇軍只有挨打的份。就算莫斯科戰役是個特例,那後來的史達林格勒戰役為什麼又輸了呢?說到底還是閃擊戰理論與戰場實際脫節的問題,根子還要說到德國的綜合潛力上,因為閃擊戰需要強大的後勤補給和綜合保障,這與兩線作戰一點關係都沒有。

第三,西線無戰事,德軍同樣贏不了東線戰爭。提出這個觀點,也許有人會反對。一方面,閃擊戰只能贏了一時贏不了全局。兩線作戰真正對東線德軍產生影響只有兩個關鍵時機,一是庫爾斯克戰役時,盟軍在西西里搞了個登陸行動;一是巴格拉季昂行動時,盟軍在諾曼第登陸。影響較大的是諾曼第登陸,但這時東線的戰局已經明朗,德軍已經失去了戰場主動權。也就是說,即使沒有諾曼第登陸,德軍閃擊戰再打下去,贏的希望也很渺茫。

另一方面,蘇軍的消耗戰後來居上,德軍打不起。退一步講,德軍閃擊蘇聯時,巴巴羅薩行動並沒將整個蘇聯納入全盤占領計劃,說明對蘇聯的地大物博還是有所考慮的,畢竟閃擊戰快速機動與綜合保障的難題是客觀存在的。而戰爭打響後,蘇軍一系列的應對措施也證明,消耗戰就是閃擊戰的剋星,蘇軍打得起,德軍未必打得起。

總結:蘇德戰爭中,德軍面臨東西兩線作戰,雖然西線對東線的影響有牽製作用,但不是主要的。一方面,德國發動二戰是一場非正義戰爭,缺乏打贏的基礎;另一方面,即使西線無戰事,德軍也很難在東線贏得勝利,原因是打得起,綜合國力消耗不起。

更多資訊請關注島主說事,喜歡本文的讀者請點贊、收藏和分享一下吧!

參考資料:《二戰全史》《第二次世界大戰史》《二戰風雲錄》

精彩推薦:二戰蘇德戰爭,為何說蘇軍的大炮打得遠,德軍的裝甲跑得快

二戰史達林格勒戰役,指環行動展開後,保盧斯為何還能堅持20天?

二戰庫爾斯克戰役,朱可夫使用先防禦後反攻戰略,發揮預備隊作用

二戰右岸烏克蘭戰役,蘇軍實施冬春兩季連續作戰,重點是分割圍殲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iXHiTngB9EJ7ZLmJ-SK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