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9月20日
第【484】篇原創
水土不服趕快治
--張大寬
市井火鍋
兩個多月前,發現路邊有家店正在裝修,門頭寫的是市井火鍋。
之前在成都、西安、瀋陽都嘗試過這種菜品只要幾塊錢的火鍋,覺得還是有一定潛力的。
畢竟,小吃小喝還不貴,在「大環境不好」,顧客手裡錢不多,卻還想多嘗嘗鮮的時候,這種市井火鍋是不錯的選擇。
後來路過好幾次,發現即使是周末的飯點,他家的上座率也不怎麼高。
前陣去體驗了一下,找到了一些問題。
都挺好,就是生意不好
下午去的,那天還挺熱的,穿的短袖還一身汗。
可進店門的瞬間,還有點適應不了。空調給的太猛了。尋思著老闆真是豁出來了。
新店開業,衛生上自然沒啥毛病,無論是桌子還是落地窗,都很乾凈。
桌子挺有個性,是用磚和10*10cm的瓷片砌出來的,杯子用的是搪瓷杯,看得出來,是想還原「市井」的感覺。
進門服務員笑臉相迎,引導落座,隨後熱情的拿來菜單。在點菜的同時,又給端來檸檬水。
看了下菜單,價格在3-25元之間,倆人選了十幾樣菜,估摸著也就是150元左右,人均70上下。只要了兩個飲料,如果要酒的話,那就說不好了。
從進門到點完菜,這個流程上,除了菜單之外,沒啥毛病,70分以上的說。
菜單啥毛病?
一般的的市井火鍋,菜單是這樣子的。
而這家的菜單,給出的都是套餐
有88元雙人餐、118元三人餐、168元4人餐
套餐裡面,其實就是上面這些菜品的組合。這三檔套餐價,都是優惠了10元後的價格。
雖然給出的是套餐,但也可以單點,這不算太大的問題。除此之外,環境,服務,都不算差。
菜品新鮮,但有大問題
等了幾分鐘,服務員就把菜端上來了。
無論是肉類還是素菜,看起來都不錯,挺新鮮。
鍋底上來看著也挺不錯,辣鍋裡面還有鵪鶉蛋和滷豆干。類似某鴨血火鍋的辣鍋底。
看到這,環境,服務,菜品都看起來不錯,按說生意應該比現在好。
趁這個功夫去調了料碗。
調料台上,麻醬看起來也行,蔥花香菜也可以,各種醬料也算齊全,而且標配的料碗是蒜泥打底+一瓶香油。
這塊也算是比較良心的了。
到這,多少猜出來問題在哪了。
水土不服,誰也沒法
鍋開了,先下肉肉,鍋底也就有了肉香。
我有個習慣,吃火鍋第一口先不蘸料,麻辣鍋底涮出來的肉,直接吃,一來能嘗出底料香不香,二來能嘗出肉好不好。
只這一口,就驗證了我的猜測。
啥呢?
辣,真辣!
我一個西北人,在東北吃火鍋,從來沒吃出來過「辣」的感覺。即便是去某龍坎,也只是吃出了「微辣」的感覺。而在這,我真正吃出了「辣」。
試想一下,如果我都覺得辣,東北人又如何能接受呢?
更重要的,這個辣是燥辣,即使努力的品味,也沒有那種厚重的香辣。
趕快喝了兩口飲料,老老實實的蘸著料碗吃,還算好一點。
吃了一會,服務員來加湯的時候,我說,辣鍋有點辣呀。
你猜服務員說啥?
「蘸油碟呀!」
我說「哦哦」。
川渝以外的朋友們,可能不太清楚,很多川渝的火鍋店,只提供兩種料碗,一個干碟,一個油碟。
干碟,就是調配好的辣椒麵。油碟,就是香油+蒜泥。
而除了川渝地區,火鍋蘸料的配料品種就多了,比如麻將打底,還可以加蒜泥,蔥花香菜,老乾媽、XO醬等等,就是咱常見的料台。
心想,這哥們肯定是沒倒過來地差,還當這是成都。
至此,生意不夠好的大原因找到了,就是「水土不服」。
這個問題不解決,真的誰也沒辦法。
入鄉隨俗,別和錢過不去
在河北,我吃過帶青椒香菜的「正宗西安肉夾饃」,在東北,我吃過酸甜口的「正宗陝西涼皮」。
若把這兩樣搬到西安,估計都能被西安土著笑話死了。「搞得啥破玩意」。
但在這些地方,不改就活不下去啊。
前兩年我在先接待東北的朋友,領到秦鎮去吃米皮,他們驚呼,天啊,正宗的米皮竟然是這樣的,這麼多年吃的都是假的啊。
但問他們哪個好吃,沒一個覺得「正宗」的「正宗」。都說酸甜口的才好吃。
之前還在東北嘗試過「正宗岐山臊子麵」,端上來我都很驚奇。
做臊子不放醋這事,岐山人估計都不敢想像,不要醋還能叫岐山臊子嗎?
但這就是在真實存在的,老闆說了,加了醋,就沒人吃了,俺們這邊人不愛吃酸。
還記得這張圖嗎?
在外地活的再好,到本地也得「本土化」,也得「入鄉隨俗」,要讓你的顧客認可,願意掏錢,才能賺到錢。
堅持正宗沒有錯,重點是要讓你的顧客覺得你正宗,而不是你堅持原產地的正宗。
開店要賺錢,別為了正宗和錢過不去,只有活下去,才有機會堅持你的正宗。
水土不服,趕快治。
我是大寬,每天一篇原創文章,解決一個餐飲問題。
歡迎你在評論區分享,與大家一起交流。
你有哪位朋友是不是也遇到了這樣的問題?
你可以把今天的內容分享給他,或許你能幫到他。
著作權歸張大寬所有,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轉載請註明:作者:張大寬 微 信 個人 ID:BG9FBG,頭條號:張大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