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月初至今
為了保障學生在延期開學期間的
正常學習生活
學校紛紛通過在線教育
實現「停課不停學」
當三寸講台壓縮成一方螢幕
當一方螢幕轉化為必須堅守的「戰場」
老師們面臨了怎樣的挑戰?
近日
新華網面向老師們做了一份調查問卷
讓我們一起透過數據
感受線上教學過程中老師們的
憂愁與快樂
1、活學活用
(1)老師集體轉型「主播達人」隨著教學工具、教學方式發生轉變,從備課授課到教務管理的各個環節,老師們都在重新適應並為之投入不少努力。為應對網絡卡頓等問題,78.7%的老師使用兩個或兩個以上設備應對網絡課堂。
以前,老師們似乎是電腦、手機等一切電子產品的「殺手」;而現在,他們分分鐘化身科技達人,玩轉電腦手機平板各種設備。
準備好「硬體」設備,能豐富教學形式的軟體也得多下幾個!
螢幕共享、彈幕互動、發起接龍……這些操作也逐漸駕輕就熟起來~
不過,
這種新型教學方式也帶來了特有的挑戰與困擾,
比如「在線冷場」。
「這道題誰來回答一下?」
「……」
「大家聽明白了嗎?還有什麼問題嗎?」
「……」
應對令人尷尬的「冷場」,
有51.2%的老師選擇在課堂中自問自答。
「好的,那我們繼續講……」
當然,這根本難不倒經驗豐富的老師們。
雖然不能面對面交流,但線上互動總有辦法:
38.5%的老師使用了
讓學生們「聞風喪膽」的隨機點名。
35.6%的老師使用聊天彈幕消息,
活躍了在線教學氣氛。
「不想當主播的老師不是好老師。」
「當一名好主播難,
當一名好老師更是難上加難。」
「活到老學到老,
通過這段特殊經歷又學到不少本領。」
2、「被迫出道」
(1)螢幕背後的汗水與辛酸
學生們看到的只是四四方方的螢幕,
而螢幕背後,
老師們的付出與努力容易被忽視。
調查數據顯示,近4成老師每天用於線上教學相關工作,耗時超過6小時,其中有13.6%的老師耗時9小時以上。
課堂上的「喊麥」語錄和「主播式」教學曾一度被網絡熱議,但事實上,在線授課並不是老師居家工作中最費時費力的部分, 備課與批改作業才是占據精力的「大頭」。
以調查的QQ平台為例,平台上一位「最拼」的老師最多
一天內在線上批改1694份作業——即使這位老師一天有一半的時間用來改作業,平均每分鐘也要改完超過2份作業。
雖然不能和學生、家長面對面,老師們依然為學生們操碎了心,兢兢業業地完成教學,維持教學秩序,完成線上答疑,與家長進行溝通……
「老師,這道題我上課沒聽懂,
您能再幫我說說嗎?」
「老師,剛剛聽完課,
我問娃學了什麼,竟然一問三不知……」
「老師,我為什麼登不上這個平台?」
……
同樣以QQ平台為例,
18天內,一位老師最多在QQ相關教學群內發布了
21001條消息, 平均每天需要發布1167條消息。
可見,在線教學雖然免去了上下班通勤的時間,
但老師們付出的辛勞卻一點不少。
「製作一節45分鐘的網課,
需要集體備課、教研、做PPT、錄製、剪輯,
這是幾個小時甚至是十幾個小時的結晶。
「消息太多」,有時不能及時回復。
請把耐心等待當作給老師的一份支持。」
3、喜憂參半
線上教學的那些點點滴滴
其實,老師們並不在意自己吃苦受累,
他們最為關心的是
在線學習能否保證學生的學習質量和學習效果。
71.3%的老師認為最大的挑戰
是無法看到孩子們的即時反饋,
難以進行教學效果監測。
看得見卻摸不著,隔著一層螢幕,
老師們沒法走到學生身邊看看,
心裡總覺得不踏實。
盯著平台統計的學生上線率、交作業準時率、
學生專注度等課堂效果評估
指標,老師們更是難免有些焦慮。
而最能安撫老師們情緒的事情,
莫過於學生的良好表現——
學生積極互動、認真完成作業、師生配合默契。
老師們「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只為牢牢抓住學生的注意力,獲得更好的
互動效果,甘為孺子牛的初心不減一分。
「雖然隔著螢幕,但是希望這不是我的獨角戲。」
「只要你們學得好,我做什麼都值得。」
疫情期間,
老師們堅守崗位一線,也一直在線。
有人會開玩笑地說:
「真羨慕老師,只要在家上上課就行。」
但只有老師最清楚,
每天的工作有多少,自己心頭的牽掛有多少。
我們慶幸有現代發達的網絡科技,
令種種不可能成為可能;
更要感謝老師們的努力,
讓疫情期間的孩子們真正實現「停課不停學」。
老師,你們辛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