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海上鋼琴師》,經典影片《美麗人生》也在中國電影院重映了!
我不是想講《美麗人生》這部電影,而是想談談「3D電影還是2D電影好看?」的問題!
因為這部電影再次讓我感受到2D電影的魅力。
3D還是2D,在電影院看,其實一樣划算!
大眾觀眾總有一種觀念:
去電影院當然是看3D啦,觀感更好,更划算!去電影院看2D電影簡直浪費錢,等一兩個月在家裡用電視看,還不是一樣。
其實這種觀點,我是很不認同的。
因為3D,2D電影,各自的側重點不同,各自為觀眾帶來的體驗,都是不同的,誰都不能代替誰!
而電影院更像是一個觀影效果放大器,都能夠提升這兩種電影的觀影體驗。
只要是好電影,無論是3D,還是2D,在電影院看都是值票價的。
在我看來,
3D片更爽! 2D片更有感覺!
首先聲明:2D電影不都是劇情片,3D電影也不都是特效片。只不過在這個時代,3D電影主要是特效片,而2D電影主要是無太多特效的劇情片。
3D電影其實差不多一百年前就有了,這一百年來,也不斷出現一些3D電影在電影市場激起了小漣漪,不過一直都沒有掀起一番巨浪,
直到2009年,《鐵達尼號》的導演詹姆斯卡梅隆「十年磨一劍」,拍出了高水準的3D電影《阿凡達》,這部電影最終獲得了全球票房冠軍,並在全球電影市場激起了海嘯。
自《阿凡達》開始,3D電影就開始成為了商業片的主流,這幾年的特效大片基本上都弄成3D格式上映,而且票房最高的電影,幾乎都是3D電影。
因此這個時代,大部分3D電影,主要都是特效片。
3D片的賣點再哪?
答案是更爽!
相比2D片,3D片在「外在」方面,能夠給予觀眾更多的感官刺激。
因為3D片很多場景主要用電腦「畫」出來,所以能「拍」出更多不同於現實生活,天馬行空的場景。
《阿凡達》的世界是遙遠的外星,漫威宇宙到處都是宇宙的場景,而且打鬥場景非常炫................
3D片的場景更加能刺激觀眾的感官,因為隨隨便便就能到達觀眾平時「發白日夢」想去的場景。
加上是3D格式,在電影院的時候,這些場景離觀眾更加近,仿佛就在現場,因此更加爽。
在電影院看到超人帶著「音爆」起飛的時候,會讓網友覺得超人就真的在他們面前,而且超人在飛的時候,仿佛自己也在跟著飛。
相對來說,3D片更偏向於以比較刺激的場景來分散觀眾的注意力,不需要太用腦,因此更加的爽。
2D片更有"感覺」,更有共鳴,因為更真!
在「內在」方面,一般來說,2D電影是遠遠勝於3D片的。
3D片的場景的確很天馬行空,很吸引人,但大多數都是需要後期用電腦「畫」出來的,所以演員實際拍攝的時候,是站在一片大綠布前拍攝的,很多地方都需要演員自己想像的。
明明附近只是一片大綠布,演員卻要假裝在太空,因此演技發揮有限,後期還要考慮環境與演員的肢體語言是否匹配,所以如果觀眾看某些3D片,可能會感到演員和環境不是很協調。
現在的2D片,除了諾蘭等有個性的導演的電影外,一般的2D片,它們的場景可能會用電腦特效,不過主要是輔助作用,主要場景都是實景拍攝,因此場景更加真實。
在2D片里,演員不用在「大綠布」里表演,場景是海,是真的有海;場景有山,真的有山,演員的發揮會更加自然,所以演技發揮更好。
而且2D片不需要花費太多時間和金錢去構造天馬行空的場景,有更多的時間放在劇情,和人物塑造上,
一部《教父》劇情的信息量,實際上就等於10幾部《星戰》,所以更能讓觀眾思考。
因此2D片中,導演,創作人員,以及演員都能有更大限度地發揮自己的潛力,所以2D片的故事會講得更豐富,更能打動人,讓觀眾更有共鳴,覺得更真實。
總的來說,3D片勝在「外在」,勝在場景,勝在感官刺激;
而2D片勝在「內在」,勝在故事,勝在深層次的感受,各有各的魅力,誰都不能代替誰。
在這個3D片泛濫的時代, 更覺得2D電影好看
為什麼我現在2D片更好看?
不是因為3D片不好,而是它們過於泛濫了,又有沒有質的進步!
偶爾吃一下泡麵,你會覺得很好吃,但每天每一頓都吃,相信觀眾看到泡麵都膩。
以前覺得3D片很有魅力,主要是因為3D片剛開始的時候3D電影很罕見,而且特效刺激,非常有新鮮感。
但當3D片泛濫以後,它們的魅力就慢慢減退了,它們的特效給我的爽感越來越弱了,感覺看來看去都是那樣,甚至看多了,覺得某些特效有點「假」, 而且越來越感覺到劇情的空洞。
而且這幾年,因為漫威的崛起,3D片更趨向於玩IP, 玩情懷,漸漸地它們的劇情也越來越隨便。
漫威的《復聯3》居然安排一個反派打個響指就滅掉半個宇宙,華納公司準備讓哥斯拉和金剛打起來,皮卡丘也進入了真人電影世界................
對於3D片的劇情,我的要求很簡單,就是劇情一般就可以了,然而現在3D特效片的劇情已經淪為「放肆」的地步。
在這種情況下,我更覺得2D電影好看。
因為同樣是兩小時,
在電影院裡看3D特效片,我們只能讓腦袋抽空兩小時,
但一部2D電影,特別是劇情片,花兩小時的時間,我們可能了解到別人的一生。
在電影院裡看一部《我不是藥神》,只需花不到兩小時的時間,就能讓網友感受到什麼是命,什麼是貧窮,深切了解到每個人都可能遇到的人生困惑——「怕生病」,這種讓觀眾深刻的共鳴,也只有2D片能提供。
今年重映的《美麗人生》,同樣片長也不到2小時,但足以讓觀眾感受到二戰時猶太人慘痛的處境。
在這個3D片扎堆的時代,這些震撼的2D片也越來越少了,所以每當有好的2D電影出現的時候,我更覺得2D電影好看,仿佛有「看一部少一部」的感覺。
看電影,貴在均衡
雖然在這個時代,我更覺得2D電影更好看,但實際上,我更建議「營養均衡」,偶爾看下3D, 偶爾看下2D, 因為能帶給觀眾不同的觀影體驗。
不過,無論是3D, 還是2D,前提電影是優質的,才更值得去電影院,如果是爛片,在電腦看會讓人覺得都浪費時間的。
《指環王》
這個時代,還有一些電影是特殊的,它們屬於商業文藝片,既有充滿特效,劇情又好,這種電影無論是3D,還是2D都值得在電影看,如《指環王》,《鐵達尼號》.....
還有諾蘭的電影,儘管是2D,但電影的質感勝於大量的3D電影,比如他的《星際穿越》。
以上僅為個人觀點,
(圖片來源於網絡,侵刪)
洞察影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