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非常關注孩子的長相、智商和表達能力,但是對於孩子早期的性格問題,我們卻總是不怎麼在意。甚至在一些家長看來,這根本不算問題。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會不斷進步、不斷改變,所以有的家長覺得自己有足夠的時間來幫助孩子完善性格。但事實上,這種想法並不恰當。
性格雛形一旦形成,後期想要改變是非常困難的。所以在一般情況下,孩子小時候表現出的一些特質和性格特點會一直保留下去。
關注孩子的性格問題至關重要,如果孩子在6歲前有這樣3種表現,那說明他的內心很自卑。家長如果不引起重視,後期再想補救就晚了。
1.不願和同齡人玩耍、在親戚家裡很拘束
缺乏教養、過於調皮的孩子一般不怎麼受歡迎,但是那些過於內向、過於害羞的孩子也不怎麼招人喜歡。五六歲正是孩子釋放天性、結交朋友、放肆玩耍的時候,在這個時間段,孩子應該活潑一點。
孩子在同齡人面前應該保持禮貌、應該保持良好的素養,但如果孩子很害怕參加集體活動,甚至對其他孩子表現出了牴觸和躲避,那說明他缺乏自信。
孩子總是不合群、總是被孤立、總是喜歡獨自一人做事,這說明他缺乏關愛、缺乏安全感。如果在親戚家裡、在熟悉的同齡人面前,他依舊錶現出拘束和害怕,那家長一定要引起重視。
2.說話聲音很小、不敢表達想法
家長與孩子之間應該建立溝通,但是一些家長覺得這種行為毫無意義,因為他們更想把有限的時間用在自認為有價值的事情上。但是他們不知道,跟孩子溝通不僅可以收穫更多幸福,還能幫助孩子成長。
通過溝通和對話,家長可以了解孩子的心理、了解孩子的內心想法和真實需求。同時家長還能發現孩子的性格問題、三觀問題,並且及時幫助他進行改正。
如果孩子沉默寡言、不敢表達想法,甚至對你也總是無話可說,那說明你的育兒方式有問題。說話聲音小、在父母面前都表現得唯唯諾諾,這說明孩子的內心深處有著巨大陰影。
3.沒有主見、總是人云亦云
當孩子處在一個集體中時,他的性格特點會立馬暴露出來。有些孩子總會成為小群體的引導者、有些孩子在同齡人面前有著很強的表現欲、有的孩子總是喜歡模仿和跟隨別人。
孩子能夠很快融入集體,並且尋找到幾個關係不錯的好朋友,那說明他性格開朗、受人歡迎。但如果一個孩子在集體中總是默不作聲,不僅從不發表意見,而且沒什麼朋友,那說明他交際能力差、不敢與人交流。
沒有主見、人云亦云的孩子往往不夠自信,在他們看來,照著別人做是最省事、最輕鬆的一種方式。他們不想得罪任何人、不想表達自己的看法,因為他們只想收穫一份平靜和安逸。
結語:
聰明的家長會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關注他的性格,因為這些家長知道,有些東西雖然看著尚不明朗,但是它們卻可能成為孩子內心深處最根深蒂固的那些東西。而這些東西,有可能一輩子都不會改變。
孩子的性格受環境和父母的影響很大,通過改善孩子的成長環境、通過改變自己的教育方式和生活方式,家長可以幫助孩子改善性格。如果你的孩子有了以上這些情況,那說明他的內心已經很自卑了。你必須引起重視,在給予他更多關愛與呵護的同時,你也應該優化自己的教育方式。
(圖片來源於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