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有「兩打三不打」,還要避開這些部位,家長「動手」前要明白

2019-07-09     黑莓媽咪

文|黑莓媽咪 文章原創,歡迎轉發,非授權不可搬運

很少有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從來沒有打過孩子,現在提倡的教育為「快樂教育」,認為孩子都是被誇出來的。但是到實際的生活中,家長想做到完全不對孩子「動手」,想必是非常難的。那麼,孩子到底能「打」嗎?又有什麼注意事項呢?

孩子有「兩打」

孩子雖然可以適當地「打」,但是家長卻不能盲目去打,只有當孩子真正地犯了一些錯誤之後,我們才能去想辦法「懲罰」一下。

1、目無尊長、品德低下

我國是一個禮儀之邦,向來都比較重視培養孩子的品德,甚至覺得品德是高於能力的。即使一個人能力再強,但是品德敗壞,仍然難成大器。

那麼對於家長來說,教育孩子中有一個非常重要的點,那就是一定要讓孩子學會尊重,尤其是尊重長輩與老師。如果孩子目無尊長的話,將來即使有能力,也會成為「白眼狼」,完全不懂感恩,給人的感覺也非常差。

所以,當孩子有目無尊長的情況,比如說總是直呼長輩大名,怎麼說都不加以改正,對長輩無禮,甚至打罵,這個時候,家長就真的該體罰一下孩子了,不打似乎已經不行了。

2、錯誤嚴重、知錯不改

「知錯能改,善莫大焉」,但是知錯不改的孩子,就需要家長好好地教育了,尤其是當孩子犯了一些原則性的大錯誤時,比如說嚴重地影響到他人,或者有觸犯法律法規的嫌疑時,家長給孩子適當的體罰,也是不為過的。

這個時候家長去打孩子,總比將教育孩子的機會,交給社會要來的好的多。很多家長捨不得對孩子動手,最後的結局就是,總有人會代替你來懲罰孩子,比如法律和社會。

孩子有「三不打」

有些家長覺得「棍棒底下出孝子」,但如果是這種情況,孩子還真的不能打,希望家長們儘量做到,不要對孩子造成傷害。

1、孩子力所不能及

家長儘管希望孩子成才,但是自己的孩子真的要心中有數,如果孩子的能力有限,一些力所不能及的事情做不到,那就是人之常情。如果家長因此去打孩子,不僅不會起到教育的作用,反而會給孩子造成心理傷害。

2、不知者無罪

有些孩子犯錯誤,並不是明知故犯、屢教不改,而是因為孩子真的是「無知」,他們不懂得什麼叫危險,什麼是底線,尤其是比較年幼的孩子。

有一句古話叫「不知者無罪」,孩子只是因為年紀小、無知才犯錯誤,家長這時候就動手打孩子,不僅是師出無名,也會讓孩子懵懂地感到懼怕,起不到教育的作用。

3、不翻舊帳

有些家長總是在教育孩子的時候,「舉一反三」,從孩子的一個錯誤,延伸到之前犯的很多錯誤上,因此越來越生氣,直接就打了孩子一頓。

可是孩子之前犯的錯誤已經過去,孩子也在改正的階段,如果家長總是翻舊帳,只會讓孩子越來越叛逆,甚至是破罐子破摔。

孩子的這幾個部位不能打

雖說適當地給孩子點教訓是可以的,但是家長動手打孩子的時候,也要避開幾個地方,否則會對孩子的身體造成傷害。

  • 頭部:太陽穴、後腦勺、耳朵,這幾個部位是打不得的,很可能給孩子的大腦、耳膜等等,造成不可挽回的傷害。
  • 軀幹:後背、肚子,這兩個部位臟器很多,家長一旦用力,很可能給孩子造成「內傷」。

家長愛子可以,但是也要有度,有自己的原則和底線,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不能任由孩子胡來,但也不能動輒對孩子打罵,哪怕要對孩子進行適當的體罰,也要有個度。這其中不僅牽扯到孩子的健康問題,還有法律的問題。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hlDUe2wBvvf6VcSZd2I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