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教育強大的秘密,都藏這些教養規則里!每位父母都該看看

2019-12-28     父母在線

德國人的嚴謹有目共睹,強大的民族性從何而來?答案其實是教育。

德國人極為重視家庭教育,德國也是唯一把教養兒童的義務明文寫入憲法的國家。

比起傳授知識,德國人更注重傳授技能,注重培養孩子一生的習慣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1


學前教育內容,培養專注力和邏輯思維


網上經常看到「德國禁止學前教育」這種說法。其實,德國不是沒有學前教育,德國人對「學」前教育有自己的理解,「學」的內容與我們不同。

德國的學前教育,正兒八經坐下來學習知識的時間不多。對於學前的孩子,幼兒園每周會有1~2次的安靜坐下來時間,為小學45分鐘的上課做準備。


除此之外,幼兒園還會安排一些課程,作為學前準備,但這些課程大部分內容是以專注力訓練、邏輯遊戲題為主,比如找出兩幅圖的不同之處,圖片的排序等等。

總體的課程設置更多是讓孩子在遊戲中學習,比如學習數錢,理解時間的概念,觀察沙漏和鍾,感受長度和重量。讓孩子親自體驗自己的體重等於多少盒牛奶,以及進行各類科學小實驗。

譬如做一個小小水循環系統,了解水在自然界中的轉換。或自己做凈化水實驗,體驗光的魔法,觀察燃燒和氧氣的關係等。課程設置既有科學性,又兼具趣味性。


2

組織各類外出活動,從小接觸社會,適應社會



德國幼兒園的各類外出參觀活動本就不少,對於學前孩子的更多。比如,參觀消防局、警察局、氣象局等。

參觀警察局時,有警察叔叔教學前孩子們遵守交通規則。因為是實地參觀,所以孩子們感覺所有的內容既新奇又能記得牢。

幼兒園做這樣的特別安排也是有實際意義的,因為大部分德國小學都是就近入學,所以孩子們在得到父母的允許後,就可以不用接送,這時,孩子掌握基本的交規便顯得尤為重要,這也會讓孩子的獨立性得到很大程度的鍛鍊。


幼兒園通常還會組織一個重要的參觀活動---參觀小學。小學有專門負責幼小過渡的老師,帶著學前孩子們在小學教室里活動,大部分是寫寫畫畫、唱唱跳跳、做做手工,主要是讓孩子們感受在學校教室的氣氛,以及親身體會一節課的長短。

除了特別為學前孩子準備的活動,孩子們在幼兒園每天的生活,其實也在接受著方方面面的學前教育。

大到幼兒園活動中處於的榜樣地位,小到吃飯穿衣、外出大幫小的互助,學前孩子們無一不在學習: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責任感、自信心……這也是德國幼兒園混班制的好處。在幼兒園裡,知識的獲得本來就只占極小的部分,能力的獲得才是更為重要的。

3


這些規則,體現德式教養精粹


能力大於成績,讓孩子成為獨立、完整的個體

1:孩子像花也像樹,需要呵護更要歷練。死知識和活能力都是學習。

2:寵物是最好的老師---教會孩子熱愛生命、付出愛心和動物相處。

3:講故事的時候設計不同結局,訓練邏輯思辨能力,動腦筋,就能克服困難,解決難題。

4:從餐桌上學禮貌,隨時隨地機會教育。

5:放手,是學習獨立的第一堂課。

6:不要多幫孩子做,而是多「讓」孩子做。

7:環保不是口號!讓孩子從小知道愛護環境、保護自然環保教育,從日常生活做起。

8:相信孩子的感受與判斷力,不以自己的經驗,取代孩子的感受。

身教重於言教,與其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樣子

9:避免不必要的浪費,幾塊錢也是浪費!

10:閱讀是孩子形成獨立人格的基礎。

11:負責的第一步---告訴孩子:這是你的責任。

12:以身作則,守規矩,比如從過馬路做起遵守交規。

13:一分或一秒都算遲到,為了孩子,父母必須學會守時。

14:對孩子守信。

15:成為圖書館的常客---閱讀是最好的教養。

16:家庭氣氛和諧,才能教出性格平和的孩子,不要在孩子心裡埋下暴力的種子。

尊重優於權威,不貶抑、不縱容,讓孩子自然成長

17:居高臨下、大聲訓斥、缺乏耐心,只會讓孩子充滿壓力;將孩子視為個體,平等對待、相互尊重。

18:不干涉,多鼓勵,讓孩子自主學習。

19:即使孩子犯錯,不隨便訓斥,找出錯誤的根源,教育孩子改進。

20:尊重孩子的發言權,理解孩子的想法,對孩子說話時,半蹲,眼睛相互對視。



吃苦好過吃補,適度磨難,是對孩子最好的鍛鍊

21:讓孩子在碰撞中成長,磨練勇氣和膽量。

22:不讓孩子做家務,是害不是愛,天下沒有不勞而獲的事。

23:讓孩子了解社會的黑暗面,學會自我保護。

24:德國人的飢餓教育:不好好吃飯,就要挨餓。

規則大於寵愛,寬容而不縱容,建立規則比說教更有效

25:制定規則,就要堅持下去,讓孩子按照協議行事才是關鍵。

26:孩子自己能做的,家長不要幫忙。

27:建立「能與不能、可以與不可以」的概念。

28:父母破壞規則,孩子就會輕視規則。

29:禮貌不是與生俱來,而是後天培養的。沒有人會因為表現得有禮貌而出錯。

放養優於圈養,這個不行、那個不准,怎麼教出好孩子

30:培養好習慣,就能培養好性格。

31:十分是進步,一分也是進步。

32:培養自我意識,教孩子做自己的主人。

33:如果孩子大聲說「不」,應該為他開心,要敢於表達自己的想法。


自由大於限制,給孩子獨立空間,發展才無限大

34: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比較孩子們的優缺點,會讓孩子失去自我。

35:不要貶低孩子,而是要鼓勵孩子向他人學習。

36:避開父母主導的教育方式,因材施教,不同的孩子需要不同的教育方案.

37:多給孩子自由空間,學會對自己負責。孩子要放養,不要圈養。

38:做決定前要思考,做決定後要負責,讓孩子自己作主,培養主見。


自製甚於控制,從小建立理財觀,教孩子存第一桶金

39:與其多給錢,不如學會如何用錢。

40:有自己的帳戶,存放零用錢,從小學習金錢規劃。

41:帶孩子去銀行存錢,感受儲蓄氛圍。

42:從小學習控制慾望,培養儲蓄意識。

教育的目的,不是培養人們適應傳統的世界,不是著眼於實用性的知識和技能,而是喚醒孩子的力量,培養他們自我學習的主動性,抽象的歸納力和理解力,以便使他們在目前無法預料的未來局勢中,自我做出有意義的選擇。

教育的本質,不以育才為目的,而是育人。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hh4UUm8BMH2_cNUglPF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