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醫科
2020年初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嚴重威脅到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而中醫在這次疫情中治療療效顯著,立下了汗馬功勞。中醫的精髓在於治未病、防病大於治病,而三伏貼就是預防的一種呦。古書有記載「夏養三伏,冬補三九,冬夏共治,陰陽調衡」。 增強身體免疫力,今年三伏貼作用,不可小覷!
何為冬病夏治?
冬病夏治是中國傳統醫學的一個重要特色,「冬病」指好發於冬季,或在冬季加重的病症,長期反覆發作,影響臟腑經絡功能,纏綿難愈。「夏治」是指夏季在「三伏」天對經穴進行穴位貼敷,藥物通過穴位滲透皮膚進入經絡,導入臟腑,激發全身的經氣,起到宣肺化痰、止咳平喘、健脾益腎、溫補陽氣、利濕散寒 、增強機體免疫力、調整陰陽,使人體恢復陰陽平衡的健康狀態。
三伏貼功效?
可疏通經絡、調理氣血、寬胸降氣、健脾和胃、鼓舞陽氣、調節人體的肺脾功能,使機體的免疫功能不斷增強,從而達到振奮陽氣、促進血液循環、祛除寒邪、提高衛外功能的效果。
適應症
1、呼吸系統疾病:慢性支氣管炎、哮喘、慢性咳嗽、過敏性鼻炎、經常感冒、對冷空氣過敏的咳嗽等;
2、消化系統疾病:慢性胃炎、慢性結腸炎、慢性胃痛、經常腹脹、便秘、慢性腹瀉等;
3、各種骨關節痛:頸椎病、腰椎病、椎間盤突出症、膝關節骨性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等;
4、耳鼻喉科疾病:過敏性鼻炎、慢性鼻竇炎、慢性咽喉炎等。
5、兒科疾病:哮喘、咳嗽、支氣管炎、體虛易感冒、脾胃虛弱等。
6、婦產科疾病:痛經、產後頭痛、月子傷風、月經不調、白帶過多等。
7、亞健康調理:免疫功能低下、陽虛體質、氣虛體質、亞健康等。
注意事項
1、貼敷後局部皮膚微紅或有色素沉著、輕度搔癢均為正常反應,不影響療效。
2、貼敷後皮膚局部出現刺癢難忍、灼熱、疼痛感覺時,應立即取下藥膏,禁止抓撓,不宜擅自塗抹藥物,一般可自行痊癒。
3、 懷孕、發熱、穴位皮膚有潰破者或嚴重皮膚過敏者、瘢痕體質者、心臟病(防支架或介入治療者)、高血壓、糖尿病用藥不能控制者忌用。
4、 貼敷期間忌洗熱水澡;忌煙、酒、生冷、海味及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免出現發泡現象。
貼敷時間表
伏前貼
2020年6月21日-- 2020年7月5日
伏前加強貼
2020年7月6日--2020年7月15日
頭 伏
2020年7月16日-- 2020年7月25日
中 伏
2020年7月26日-- 2020年8月14日
末 伏
2 020年8月15日-- 2020年8月24日
溫馨提示:貼敷地點改為:7月16日上午在鄭州大學五附院體檢科樓前(11號樓), 下午及以後每天都在門診一樓大廳
地址:鄭州大學第五附屬醫院門診3樓中醫科
抖音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h_QAWHMBfGB4SiUwyPZ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