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這半年,裂變很流行。如何引流裂變的13種裂變教程方法,教育機構能用到的都在這裡了!
4月,連咖啡上線「1元新品拼團」功能,通過拼團、分享一天斬獲500萬pv,3小時就把一個月的原材料庫存消耗完畢,只得臨時下線;
5月,來自裂變高手鑒鋒的「趣拍賣」小程序幾個小時之內傳染朋友圈,轉眼達到180萬pv而被微信限制當日訪問;
人口紅利已盡,流量成本太高?我做一個「裂變」,讓你在朋友圈刷屏,就好了。
當下的裂變主要圍繞微信生態,做裂變的人群美其名曰「流量黨」,目標很簡單:最低的成本、最巧的手法,攫取微信最後一點點流量紅利,在人口紅利消失的時代薅羊毛。
裂變的基本要素
下面,總結了一個工具,簡稱為5w1h1t公式:
具體就是what、who、where、when、why、how、tool。
再具體點就是:
「裂變=易傳對象+傳播渠道+傳播動機(誘餌、催化劑)+時間節奏+傳播主體(超級節點)+玩法+工具」
1、易傳對象
事實上,並不是所有的東西都適合在網際網路上裂變。就像《引爆點》一書中說的,流行的事物首先本身要有很強的「附著力」,才能很容易得到傳播。
在網上裂變的東西都有如下特徵:
1)、本身有炒作點:
新世相課程的刷屏,首先是因為新世相確實是一個多次刷屏自我證明的公司。拼多多的拼團爆發,首先是因為總能推出讓人根本抗拒不了的低價誘惑。和傳統網際網路理念一樣,產品本身過硬,自帶流量和氣場,永遠是第一位的。
2)、社交屬性強。
傳播過程能融入人們的社交互動中,自然而然毫不違和。禮物說的小程序、連咖啡的福袋、成長咖啡,本身類似朋友之間隨手送出的紅包,朋友印象的群印象、熬夜王者、朋友星座小程序,都是朋友之間互相撩撥社交心理g點引發分享高潮,而拼多多的拼團,更像是舉家帶口一起互動遊戲的活動。
3)、形態輕,執行成本低。
如果一個裂變發出去,執行起來居然要極高的履約成本,那火爆的那一天,也就是發起者噩夢的開始。如果中間不湊巧被張小龍爸爸瘋了,那就等著一堆官司跑上門吧。好的裂變一定要非常輕,邊際成本無限壓低,最好不存在。
基於以上幾點,實際上已經跑通的有:
知識付費賣課程
比如網易精選課、新世相營銷課。
聚合平台賣會員(優惠券)
比如三聯中讀會員、知乎讀書會會員。
連鎖平台賣標品(網紅爆品)
比如抖音火起來的答案茶和小豬佩奇。
連鎖平台高產能
比如連咖啡以「咖啡車間」模式降維打擊,咖啡車間的邊際成本遠遠低於咖啡門店,很容易低成本規模擴張,在占據成本優勢的同時已經開始盈利,這就確保了足量的產能。
2、裂變玩法
我們常說,這世界上最賺錢的辦法,都寫在刑法里。
那麼在社交網絡中最容易收割流量的方法,一般都寫在微信的禁令中,尤其是張小龍爸爸深惡痛絕的「誘導分享」那裡。最常見的打法有:
1)、拼團。
這個看拼多多就行了,不贅述。
2)、分銷。
這個稍微走歪一點就能扣上「傳銷」的罵名,基本的手段看那些刷屏課程就明白了:你買我的課程,生成一張二維碼海報,別人通過你的海報購買了,你獲得提成。
3)、求助。
搶火車票,請朋友幫忙加速。遊戲玩死了,請朋友幫忙復活。
4)、測試。
這也是張小龍深惡痛絕的,測一測我的心理屬性、測一測我像哪個動物、測一測我人生的關鍵詞,測成了生成一個逼格海報,當然要放到朋友圈顯顯了。
5)、創作。
裂變的發起者製造一個創作的工具,讓用戶自由發揮,精心製作的作品肯定要發朋友圈了。從足記的大片模式,到風靡一時的大字,到最近流行的「我的臥室畫」,都是這方面的典型,一定要記得作品上加二維碼了。
6)、打卡。
另一種裝逼模式,今天為我又讀了幾本書,今天我又背了多少單詞。
7)、逗趣。
適合朋友間逗樂、整蠱的一切,最好是能賺點零花錢的。趣拍賣,拍賣一下我的晚餐時間。匿名聊聊,你有什麼悄悄話想偷偷對我說?
8)、禮物紅包。
前面說過,禮物說的禮物金、連咖啡送出來的萬能福袋,都是典型的禮物模式。還記得一段時間刷屏的支付寶口令紅包嗎?
9)、認領養成。
讓用戶認領一個寵物或其他獨特的東西,在養成的過程中,用戶傾注了感情和心血,也會把相關的一切都發到朋友圈。旅行青蛙和戀與製作人,甚至螞蟻森林,都是異曲同工,當年刷屏的騰訊公益畫也是這個道理。前朋友印象產品經理創業做的貓卡小程序,就是用這個模式裂變,2個月拿到祥峰和經緯的高額融資。
10)、福利任務。
有個牛逼課程免費領,不過你要完成任務:先關注一下,發個海報。
11)、抽獎尋寶。
分享後出現一個抽獎轉盤是最初的形態,而集五福這樣的「尋寶收集」,更可以激發持續地使用。
12)、投票拉票。
這是求助的變種,還記得那些微信群里求投票的好友嗎?
13)、立場表達。
我是陶淵明,你是菊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