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教育培訓機構老師,
你頻繁離職的原因是什麼?
你的未來在哪裡?
如果你對未來的路不是很清晰,
這篇文章值得你借鑑與學習。
教育培訓老師的迷茫與不安
總的來說,老師離職或者想要離職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第一、收入不穩定,缺少安全感
「在教培機構做老師,沒有底薪,全靠上課才有錢賺,五險一金等保障標準也相對較少。」而且一般正式上崗前要參加1個月至3個月的培訓,培訓期間沒有任何收入。 另外,老師收入基本依賴於講課,各種保障相對有限。 雖然努力之下會拿到不錯的薪水,但是一旦有一天因為年齡、疾病等原因支撐不住,收入必將大幅減少,這讓老師普遍缺少安全感。
第二、工作任務繁重,壓力大
在假期滿課的情況下,老師們連續兩天半都在不停地講課,有的老師還因此患上了咽炎。 此外,續班率、退課率、每節課的滿班率、試聽滿意率、學生作業完成率等等,這些都是對老師的考核指標。「所以,不像公立學校的老師,咱們教培機構的老師還往往身兼多職,除了要備好課、帶好課、練課、批課外,還要招生,做好服務。」
第三、有吃青春飯的顧慮
目前,教培機構30歲以上大齡老師相對較少,青春飯和體力活畢竟不能長久。 在一些大培訓機構,老師常常忙得不可開交,寒假班、暑假班、線下課和線上課層出不窮,抱著電腦趕校區、來不及吃飯是常有的事。加之周末、節假日都要上課,很少有時間享受生活。
想像一下30歲或35歲以上還這麼忙的話,一來無暇顧及家庭,二來身體也會吃不消。 總的來說,工作效率低下、缺少優質內容持續產出能力和核心競爭力的老師很可能被淘汰。
沒有機構會長期為低效率工種買單,這樣的變革是早晚的。 如果這些老師不能擁抱變化,不願意主動學習,不能為機構帶來價值提升,那即使是頗有資質的「老」老師,機構也很可能「痛辭愛師」。
以上種種原因造成了老師的頻繁離職,那該如何去解決呢?
出路在何方
上面提到的幾個原因,其實很大一部分是由於教培這個行業本身的性質所帶來的。
如果覺得自己對這個行業沒有足夠的熱愛,那就可以及早轉行,尋找自己真正喜歡的工作。這樣做不管對自己還是機構來說,都是及時止損的方法。
而對於熱愛這個行業的老師,則應該在這重重的挑戰中看到新的機遇,並時刻為之做好準備。
相信只要制定了清晰的發展規劃,對努力方向所明確,「軍心」也會穩穩的。
對於老師們來說,有哪些好的發展方向呢?我們先來看幾位新東方老師的成功案例:
轉管理崗——翟家傑
翟家傑是新東方優秀教師,武漢學校優秀管理者。他就是由教師轉管理崗。
對翟家傑來說,轉崗的變化在於:服務對象從學生變為老師,負責的工作由單純的教學服務轉變到對教師職業培訓體系搭建、薪酬績效制度制定、教師職級評定以及教學產品設計等。之前學習很多,轉崗後需要學習的依然很多。
他之所以能夠從教師崗轉為管理崗,得益於平時的學習與積累。
工作中對於團隊管理方法的學習、執行力的鍛鍊、領導力的提升等等,都為之後的成功轉崗打下基礎。
只有讓自己具備了能夠轉管理崗的資格,一旦有空缺位置,才有機會。
反之,如果沒有做好準備,那即使有了位置,卻只能眼睜睜看著別人上崗。
打造名師路線——周思成、艾力
比起周思成這個名字,「思思老師」的稱號應該為更多人所熟悉。他是湖南長沙新東方英語學校教師。
他風趣幽默,又多才多藝,深受學生歡迎。他的舞蹈是長沙新東方的招牌。
在線教育火熱的當下,「思思老師」也積極擁抱變化,走進線上課堂。我們可以看到,在新東方旗下英語學習平台,周思成學堂已擁有100多萬名學員。
努爾艾力·阿不利孜(艾力),新東方演講及培訓師,來自新疆烏魯木齊。酷愛英語的他打造了酷艾英語品牌。
2014年,他參加了愛奇藝《奇葩說》節目並進入五強。
雖然艾力在節目中有時候表現並不十分出色,但是據網友說艾力曾在一次講座中表示「我比較擅長英語辯論」。
這兩位老師走的都是打造自我品牌、成為名師的路線,他們所具備的共同條件是:
過硬的專業實力——英文口語、演講能力;
不凡的人格魅力——才藝、幽默風趣;
快速擁抱變化——參加綜藝節目圈粉,利用網際網路平台提供錄播或直播課,提升個人知名度。
對於老師來說,以上是兩個比較看好的發展方向。具體選哪個還是要看老師對自己的定位,今天我們先著重說說名師路線。
名師該如何養成
如果一名老師籠統地說:我的目標是成為一位名師。那顯然這是個很難去量化完成度的目標。我們應該制定一個可視化目標,比如薪資、職級等,拿薪資來舉例。
比如我們制定一個年度薪酬目標計劃:
年薪10萬 年薪30萬 年薪百萬。
定下了小目標,再針對每個小目標制定實施計劃。
第一階段:年薪10萬
實施計劃:1對1老師向班課老師轉型。
對於培訓機構來說,1對1能夠鍛鍊老師,但是由於薪資上漲幅度有限,很難留住好老師。 1對1市場需求巨大,但是從老師產能上來說,班課無疑遠遠大於1對1。
我們來算一算1對1和班課老師產能差別究竟有多大。
比如,1對1老師單節課收費約200元/小時,每位老師月平均課時量按120小時計算,所以一位1對1老師的年產能是:200*120*12=28.8萬元。
對於班課老師來說,假如每個老師每年所帶平均學生數是100個,每個學生的年平均單科學費是10000元,一個班課老師的年產能為:100*10000=100萬元。
班課老師產能優勢不言自明。
所以,機構讓1對1老師鍛鍊好基本功之後,可以培養他們努力往班課方向轉。如此,在教師為機構一年帶來100萬產能的情況下,教師個人實現年薪10萬就不再是夢
第二階段:年薪30萬
實施計劃:擁抱網際網路技術,提高知名度。
從新東方「思思老師」和艾力老師的例子可以看到,利用好網際網路、線上教育渠道,是一個提高知名度的有效方法。知名度提高了,老師的招生能力自然變強,收入也會隨之增加。
所以,無論你現在的工作環境是否穩定、安逸,都應該積極擁抱變化,學習機構的各種網際網路工具和平台,多增長一些技能和見識。
成為班課老師後,就應該想辦法帶更多的學生。怎麼才能提高招生能力,帶更多的學生呢?
社群是一個連結家長和學生的好方式。
一般來說,老師教書育人,應該都是善於表達、樂於分享的人。因此,可以在一些學習社區里分享知識、答疑解惑、開線上課程等,逐漸成為一定範圍內的意見領袖。
老師可以先以自己所帶的十幾個班的學生為基礎傳播單元,通過內容傳播獲得更多的學生,從而提高收入。
有位已經任教35年的大學教授在博客里說道:
「如今我每天都會通過語音輸入完成600字的文字稿,當天發表在網絡平台上。10天左右組合成一篇圖文並茂的博客文再次發表網絡上。100天後組合成20段博客文,出成一本微信電子書,並把這種微信電子書當做教學資源。」
利用手機、網絡輸出內容,成了他每天的新功課、新教法、新學法——在實體課堂上和學生分享。他也獲得了更多的學生粉絲,更重要的是從中獲得進步,收穫了快樂。
所以說,連老教授都在充分利用網際網路,積極學習,年輕老師更不能落後了。
第三階段:年薪百萬
實施計劃:打造個人品牌,成為網紅老師。
當你通過社群運營,將產能從100名學生提升到200名甚至300名,但還不滿足於30萬年薪的時候,該怎樣實現突破呢?
不妨藉助直播、錄播課程服務更多學生,像「思思老師」、艾力老師那樣打造個人品牌,成為「網紅老師」。
我們看到,新東方名師,無論是樂靜、戚穎,還是周思成、艾力,他們都傾向於參加通過網際網路平台以及各種活動去精心包裝自己,努力推廣自己的個人品牌。
為什麼這麼做?在網際網路時代,有了自己的品牌和影響力,提升了自己的價值不說,還讓招生不再是件頭疼的事,很大程度上減少了工作任務。
目前可以做直播的教育類直播平台有很多,比如騰訊課堂、雲課等等,大家可以自行搜索。不過,在研究怎麼打造自我品牌的同時,千萬別忘了優質的教學內容依然是重中之重。 無論你的課堂多麼風趣幽默、滔滔不絕,優質的教學方法和內容永遠是真正的核心競爭力。
這些是不容易被機器和網際網路替代的真正價值。 機構也要加強教研團隊的教研能力,與老師共同研發出更好的教學產品與內容,滿足學生的真正需求。
當然,無論是成為名師或是轉管理,最重要首先是老師對自己的定位和要求。
如果你認為講課和分享知識能帶給你成就感,那就多積累教學經驗、打造優質內容,並利用線上平台推出錄播、直播課程,做一名自帶流量的網紅名師;
如果你想轉崗做管理,比如分區校長,那就多學習團隊管理、提升個人領導力;
如果你既想教書,也想管理,那可以向著教研主管方向努力。
相信只要足夠努力,有足夠的能力,機構都會看得到,也很樂意提供機會。
本文來源 | 我的積木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