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挨打後,為什麼還會伸手要「媽媽抱」?看完能抱就多抱吧

2020-08-13     育兒小青

原標題:孩子挨打後,為什麼還會伸手要「媽媽抱」?看完能抱就多抱吧

張女士有一個7歲的孩子,平時調皮的很,沒少挨罵。但今天學校的老師找到張女士說孩子和別的同學打架,張女士一時氣憤就動手打了孩子。孩子被媽媽打得又哭又叫。但是,令張女士驚訝的是,雖然孩子一直在哭叫,他卻一直在抱自己的大腿,想找自己抱,張女士一時心軟終於抱起了孩子。

但令張女士納悶的是;為什麼這麼打孩子,孩子卻還是往自己身上撲,找自己抱呢?

1、孩子與媽媽之間的親密關係

孩子是母親辛辛苦苦懷胎十月後生下的,可以說母子關係是世間最親密的關係,也是相互最為依賴的關係。

不管母親多麼嚴格的批評自己或是動手打了自己,對孩子來說,母親都是自己最喜歡、最放心、最信任的人。母子之間的關係是其他人永遠無法比擬的。

據美國心理學家的研究表明:從孩子3個月左右開始,便自動與母親形成了最強的「依戀關係。」孩子對母親的依戀是最真實和強烈的。帶過孩子的人或許都會發現一個現象:孩子白天的時候和誰在一起都不重要,但是到了晚上要睡覺時,孩子往往喜歡找媽媽,想和媽媽在一起。這就是因為兩人之間的「親密關係」導致的。

所以說,當媽媽打孩子時,孩子也依舊會抱住媽媽,因為在孩子心裡,媽媽是自己最親近的人。

2、怕媽媽不要自己

對孩子來說,最可怕的事情莫過於自己被媽媽嫌棄、拋下自己。當孩子看到媽媽非常生氣對自己大喊大叫打自己的時候,就會產生一種「媽媽是不是不愛我了,是不是不想要我了」的思想。

所以說,儘管他們很害怕被打,也知道媽媽還在生氣,但是害怕自己被拋棄的恐懼已經超過了身體上的疼痛感。

為了讓媽媽不拋下自己,所以孩子會本能的選擇擁抱媽媽,只有抱住媽媽才能讓孩子覺得媽媽不會不要自己。

在挨打之後,孩子們也會伸手請求媽媽的原諒,其實也是確認媽媽是否嫌棄、厭惡自己。

3、向媽媽道歉的方式

當孩子還小時,認知能力比較弱,他可能根本不明白媽媽為什麼生氣,但是他可以從媽媽的表情中明白媽媽是生氣的,是憤怒的。

媽媽打自己時,孩子明白因為自己做了什麼事,所以媽媽很生氣。在孩子的世界裡,擁抱是表達愛的一種方式,他覺得擁抱媽媽,媽媽一定會消氣。

所以,家長要明白,當你打孩子,他卻還一直抱你時,是在向你道歉的一種方式。

4、尋找安全感

對孩子來說,世界上最能給自己安全感的人就是母親。據心理學的調查研究表示:孩子的安全感主要來自媽媽,媽媽永遠都是孩子最信任的人。

當媽媽生氣的打自己時,孩子是害怕的。但是,因為害怕孩子反而需要尋找更多的安全感,自然就選擇抱住媽媽,因為對孩子來說,就算媽媽打自己,她也是那個能給自己十足安全感的人。

家長怎樣給孩子足夠的安全感?

1、親子閱讀

親子閱讀不僅僅是教育孩子的一種方式,更是提高親子關係的一種方式,每天抽出15-30分鐘的時間陪孩子一起閱讀,不僅能夠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還能夠有效地增進親子關係。

親子關係增進了孩子的安全感自然就上來了,當然家長選擇親子閱讀的書籍也十分重要,不僅要內容質量過關,書本質量也要過關,而這套10冊裝的《兒童情緒管理與性格培養繪本》就是不錯的選擇。

內容方面採用了中英雙語設計,給孩子講故事的同時還能做好英語啟蒙,書本質量也不錯,紙張厚實,還採用了環保印刷,不用擔心會給成長中的孩子帶來負面影響。

在3歲之前,父母可以讀給孩子聽,當做睡前故事書。在3-6歲當做好習慣養成的故事書,用來幫助孩子管理情緒,養成好性格。

好習慣決定好未來,家長要抓住孩子3-6歲的黃金期,好好培養孩子的情商、習慣和情緒管理,讓孩子受益終生。

10冊

不過是

59.8元

平均一本不到6塊錢

,也就是

一頓早餐的錢

,卻能夠幫助孩子更好的成長,養成

好習慣、好性格,

同時培養

閱讀好習慣

,一舉多得!怎麼算都划算!

二、改變教育方式

金無赤足,人無完人,一個成年人都無法做到完美,更何況幾歲的孩子,所以家長要用包容的心態教育孩子,在過程中孩子可能會出現不聽話的情況,家長也不要著急,可以看一看《正面管教》這套書。

正所謂沒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會教的父母,每一個好孩子都是夸出來的,並非罵出來的,家長一定要搞清楚孰輕孰重,這套書中包含了很多教育理念、方式方法,非常適合當寶媽的育兒秘籍。

若你還有任何育兒方面不懂的地方,關注,帶你了解更多有趣、又有用的育兒知識!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h-756HMBd8y1i3sJrkR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