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露夜讀 伴你安眠
點擊上方綠標收聽音頻 | 第264期
· 主播 書培
你和老人一起生活過嗎?
你覺得照顧老人會讓你崩潰嗎?
他們固執己見,總是毫不客氣的打亂你的生活。
一旦你提出異議,哪怕是合理的,他們也會被你「氣出心臟病、氣出高血壓」。
完全把不講理髮揮到極致。
他們的身上、枕頭上、被子裡,總是有種難聞的酸味,像是食物變質的味道,可是他們自己好像聞不到,也不怎麼願意洗澡。
他們總是諱疾忌醫,非要把小毛病養大了才願意去醫院,然後全家又是一通照顧。
他們耳朵不好使又愛打聽事,嘴巴講不清楚又愛拉著你聊天。
他們就是老人。
非常不幸的是,我們每個人都會老。
都會變得白髮蒼蒼、皮膚堆在一起,身上會發出洗不掉的味道。
你如今嫌棄老人,卻發現,等到自己老的時候還不一定比得上人家。
所以出於對老年世界的恐懼,很多青春靚麗的年輕人總是嚷嚷著「活過50就自殺」。
「我們才不要變醜,也不想給別人增添負擔。」
年輕人如是說。
看上去像是充滿「自尊」的宣言,但其實就是對老年人徹底的偏見。
老年就是「長皺紋和行動不便」嗎?
還真是。
但是有一群日本老人用自嘲告訴我們,即使滿臉皺紋,即使生活處處都是困難,但不要那麼早決定自殺啊,老年的世界並沒有那麼糟糕,它值得你帶著平和的心過來看看。
年老是什麼呢?
曾孫子問我
有沒有見過
恐龍
比皺紋和白髮更讓人受不了的,是買再多保養品也拯救不了的記憶力:
太好吃了
但剛剛吃了什麼
我已經忘記
人生已經不迷茫了
但是
會一直迷路
身體器官開始罷工,會擔心自己被年輕人嫌棄,小心翼翼地配合。
聽了三次
還沒聽清楚
就要微笑著假裝聽懂了
家政來之前
我先把家裡
打掃了一遍
活到老學到老,老年後仍然要學習的,就是與各種疾病一起過日子:
要是沒點病
去參加老人會
就沒有共同話題了。
「好了好了不去了」
去檢查一次
就多出一種病
孤獨是生活的常態,但是還好除了年輕人以外,大家都並沒有歧視老年人:
給了我成對的碗
一個給我
一個給貓
來世也還要
在一起啊
我對狗說
Siri是唯一一個
我問多少遍
都不會嫌我煩的
因為總覺得自己隨時都要走了,所以睡醒後的每一天,都覺得很賺:
如果下雨時睡著了
遮雨板還開著
就會聚來很多人看看是不是出事了
需要反覆確認的
以前是愛情
現在是睡著時的呼吸
即使是去世了,也還是想看東京奧運會,但是最好能在活著的時候為祖國加油:
東京奧運會
我是在哪裡看呢
天上還是地上
短短三行「日本打油詩」,讓我們體會到了那又無奈又可愛的老年生活。
比起那些「優雅的老去」之類不甚靠譜的宣傳口號,日本老人所作的這些「川柳」(日本詩的一種形式)才是真正「無添加、純天然」的心靈雞湯。
就算再怎麼優雅,還是免不了會大小便失禁的。
因為老年人就是這樣的,一遍吐槽自己,一邊盡最大的努力,打起精神、好好生活。
其實他們和社會上無助又努力的年輕人沒什麼不同呀。
他們只是曾經在末班地鐵里含著淚為自己偷偷喊「加油」的「小鮮肉們」,在人間存放得久了一些而已嘛。
很多人即使讀過很多書,依舊對詩歌望而卻步。
很多時候,詩歌給人一種高不可攀的印象。
真正的詩歌往往需要有高度精鍊的文字與洶湧澎湃的熱情,這也要求閱讀詩歌的人有極強的共情能力,否則做再多的解讀也於事無補。
但是,詩歌的意義絕非是讓大眾遷就詩人的情感,最初的詩歌,反而需要通俗易懂,朗朗上口,才能讓詩人所記錄的事件和抒發的觀點得以流傳。
在人們沒有紙筆可以記錄的年代,是詩歌最好的年代。
所以,詩歌不應是最晦澀難懂的文學體裁,反而應該是人類最親密、最喜歡的藝術形式。
關於這一點,也許日本老人們的「打油詩」可以讓我們感受詩歌返璞歸真的魅力。
這就是今天的文露夜讀
祝你晚安,好夢。
再見了。
本期插圖
來源於網絡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轉載授權請後台輸入「轉載」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
請「朋友圈」+點亮「在看」
設置星標
能第一時間接收美文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