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農業灌溉用水占全國總用水量的70%以上,但灌溉用水的有效利用率只有40%,不到已開發國家的一半,我國農業灌溉每年缺水300億m3。其起因在於灌溉技巧落伍,多數地方仍以漫灌為主。
滲灌—是一種新型的節水灌溉技巧,是繼噴灌、滴灌之後的又一節水灌溉技術。滲灌,即地下灌溉,是利用地下管道將灌溉水輸入田間埋於地下一定深度的滲水管道或鼠洞內,藉助土壤毛細管作用濕潤土壤的灌水方法。在低壓條件下,通過埋於作物根系活動層的灌水器,根據作物的生長需水量定時定量地向土壤中滲水供給作物。滲灌系統全部採用管道輸水,灌溉水是通過滲灌管直接供給作物根部,地表及作物葉面均保持乾燥,作物棵間蒸發減至最小,計劃濕潤層土壤含水率均低於飽和含水率,因此,滲灌技術的利用率是目前所有灌溉技術中最高的,滲灌主要適用於地下水較深、地下水及土壤含鹽量較低、灌溉水質較好、濕潤土層透水性適中的地區。
滲灌技術的優點
地表不見水、土壤不半截、土壤透氣性較好、改善生態環境、節約肥料、系統投資低等。
1、管道埋入地下,可減少占地,便於交通和田間作業,可同時進行灌水和農事活動;
2、地表土壤濕度低,可減少地面蒸發;
3、灌水后土壤仍保持疏鬆狀態,不破壞土壤結構,不產生土壤表面板結,為作物能提供良好的土壤水分狀況;
4、能減少雜草生長和植物病蟲害;
5、滲灌系統流量小,壓力低,故可減小動力消耗,節約能源。
統計資料表明,滲灌水的田間利用率可達95%,滲灌比漫灌節水75%、比噴灌節水25%。但缺點是毛管容易堵塞,且易受植物根系影響,有些植物根系會鑽進滲灌管的毛細孔內破壞毛管。在地下害蟲猖獗的地區,害蟲會咬破毛管,導致大面積漏水,最後使系統無法運行。
滲灌在農業方面的應用
1、大田作物,低壓滲灌運用於大田作物時,在每條壟上開一個10—15cm的溝現將滲灌管放入溝內,此後再點種。在北方乾旱地區,採取滲灌播種後的一個月內只須進行四次灌溉,每次用水量相當於漫灌的1/3—1/4就可保全苗。
2、溫室、大棚因為滲灌屬於地下灌溉,在冬季能夠下降棚內濕度,由此能夠減少棚膜結露和水滴,增長光照,減少植物病害的發生,實現增產增收。在溫室內採取重力滲灌,只需有一個離地面1米高的水箱即可,使用時先將水注入水箱中,待水溫達到室溫時在進行灌溉。
3、果樹種植,埋在果樹下的滲灌管,可一次埋入多年使用,無需任何守護,使用時打開閘門即可對百畝果園進行灌溉,同時還能進行施肥。滲灌用於乾旱地區植樹、種草、防風、固沙等(因為它被埋入地下,可避免被風沙刮跑)也有著良好的效果。